維生素又被稱為維他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一類有機物質,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此多不同的維生素,究竟各有什麼本領?怎麼判斷自己缺乏什麼維生素呢?不同的人又适合補充什麼樣的維生素呢?應該怎麼補呢?
事不宜遲,趕緊先點贊收藏,再轉發給相親相愛一家人,然後跟廣衛君一起來看看吧!
維生素的分類
水溶性維生素:可溶于水,除維生素B12外,其他水溶性維生素幾乎不會在體内貯存,大多會随着尿液排出體外。
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泛酸、葉酸、煙酸和生物素。
脂溶性維生素: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有機溶劑,可随脂肪被人體吸收并在體内儲積。這類維生素可以在體内大量儲存,其主要貯存于肝髒部位,如果攝入過量則可引發中毒。
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缺維生素有什麼表現?
維生素A
缺乏維生素A時會出現上皮幹燥、增生和角質化現象,其中以眼部、呼吸道、尿道及生殖器受影響最明顯,可能導緻成年人不育。人體每日需要量1.5毫克。
B族維生素
由于國人飲食過于精細化,導緻B族維生素嚴重缺乏,尤其是維生素B1和B2:
B1
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維生素B1主要負責調節神經組織的各種活動,它的缺乏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及抑郁等問題,非真菌感染型的腳氣病也與它有關。日需1-2毫克。
B2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人體缺乏時會出現唇炎、口角炎、舌水腫、舌炎、眼角膜炎等。日需1.2-1.4毫克。
B6
維生素B6,又稱吡哆醇,長期缺乏引起皮炎,甚至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日需2-3毫克。
B12
維生素B12,缺乏時會發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日需2-3微克。
維生素C
又稱抗壞血酸。它是一種人體無法自身合成的水溶性維生素,需要從外界食物中獲取。缺乏VC,創傷或潰瘍不易愈合,骨骼牙齒易于脆斷,同時出現壞血病,毛細血管 通透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嚴重時肌肉、内髒出血導緻死亡。日需30-60毫克。
維生素D
又稱抗佝偻病維生素。當人體缺乏維生素D時會出現佝偻病、軟骨病、骨質疏松症等。日需0.01毫克。
維生素E
又稱生育酚。維生素E的基本功能是保護細胞和細胞内部結構完整,防止某些酶和細胞内部成分遭到破壞。它另外一個主要生理功能就是抗不育。維生素E在體内一般不易缺乏,而且也是公認為不具有過剩症的脂溶性維生素,毒性非常低。日需量20-30毫克。
維生素K
缺乏維生素K時會出現皮下、骨肉及胃腸道出血及血液凝固時間延長。
植物綠葉組織中含量多。日需量0.1毫克。
關于補維生素的那些疑問
什麼時候需要補充維生素?
總的來說,有 3 種情況:消耗多、沒補夠、吸收差。
消耗多:長時間用眼的、愛熬夜的、女性朋友、健身人群……
沒補夠:長期吃素肉沒吃夠的、就是不愛吃菜的、減肥的、挑食偏食的、沒機會曬太陽的……
吸收差:上了年紀的、胃腸道功能不好的、抽煙喝酒的……
怎麼補維生素?
大原則就是:優先食補,缺啥補啥。
維生素片能代替果蔬嗎?
不能。這些膳食補充劑裡面僅含有單個或部分維生素成分,通常僅能對其标明的成分進行補充。而水果蔬菜中除了這些必須的維生素之外,還富含大量其他的必需營養物質,如膳食纖維、蛋白質、糖類、脂類、礦物質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薦每天攝入不少于300g的新鮮蔬菜和200-350g的新鮮水果。
補充維生素最理想的方式是從食物中攝取,果蔬比單純的維生素補充劑營養更均衡,不可因為吃了維生素片,就放棄食用果蔬。
維生素攝入多多益善?
吃維生素就等于吃水果蔬菜?
“補點維生素總沒壞處”?相信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不過,其實當飲食種類豐富時,不必額外補充維生素,過量攝入反而可能誘發不良症狀:大量服用維生素 C 可能會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或誘發膽結石、腎結石等疾病;如果補充過量的脂溶性維生素,可能會出現肌無力,甚至腎功能衰退、溶血性貧血等症狀。
補充維生素更要控制好劑量,如補魚肝油過多易緻維生素A、維生素D中毒,導緻食欲減退,皮膚幹燥,多飲多尿,體重明顯減輕。對于身體狀況正常的人群來說,日常飲食就能滿足許多微量元素的需求,如果沒吃夠,優先考慮食補。飲食改善實在有難度,再考慮營養素補充劑。如果同時吃幾種膳食補充劑,記得看一下幾個産品中是否有相同的元素,每天的服用劑量相加不應該超過這個元素攝入量的上限。
越貴生素效果越好嗎?
藥店裡既有2元一瓶的維生素C藥片,也有上百一瓶的維生素片。該如何選擇呢?我們可以通過标識來區分,帶有OTC(非處方藥)标識屬于藥品(批準文号為“國藥準字”開頭),沒有OTC标識的屬于保健食品(批準文号為“國食健字”開頭或“食健備”),它們被稱為營養素補充劑。其實,2元與百元維生素的功效區别并不大。從成分上看,價格親民的藥物維生素C片和保健食品維生素C咀嚼片相比,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幾乎沒有差别。隻是相對于保健食品中的維生素片,維生素藥片的口感可能略遜一籌。
不同的維生素,如何補充?
最後,給大家科普一個有趣的小知識:
維生素是以功效而非結構命名的,“維生素”三個字從來都不是一個嚴謹的化學名稱。能被稱為維生素的物質有胺、有酸、有醛,它們擁有着完全不同的化學結構與性質,隻是因為共同的維持人類與動物健康的功效,才被歸為一類物質。随着生命科學與化學的不斷進步,維生素在人體内的功效會被更清楚地認識出來。
來源:丁香醫生,江西市場監管、果殼、南京疾控、科普中國、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編輯:周麗娜
責編:陳廣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