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職場
/
職場精英和員工發展軌迹
職場精英和員工發展軌迹
更新时间:2024-10-04 09:23:20

職場精英和員工發展軌迹?我們腦子裡的職場精英是那些升得特别快、掙錢特别多、做事效率特别高的人,但這本書的定義我認為是比較科學的,而且也是基于科學研究的方法得出來的它是一個定量的定義,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職場精英和員工發展軌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職場精英和員工發展軌迹(職場精英的工作習慣)1

職場精英和員工發展軌迹

我們腦子裡的職場精英是那些升得特别快、掙錢特别多、做事效率特别高的人,但這本書的定義我認為是比較科學的,而且也是基于科學研究的方法得出來的。它是一個定量的定義,什麼意思呢?

作者找了好多公司,然後對這些公司的樣本進行分析,從而得出職場精英的定義:

“在任何一個公司裡面,通過人事評價,達到評價結果占所有員工前5%的人叫職場精英,剩下的95%就叫普通員工。” 所以,在任何一個級别,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公司裡,都有5%的精英和95%的普通員工。

本書作者是一個日本人,叫越川慎思。他在2005年加入微軟(日本),2017年從微軟離開,成立自己的咨詢公司。公司主要為企業提供業務改革的咨詢服務,比如松下、索尼、日立等等。

他在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時候,同時聯系25家公司做了一個員工調查,目的是識别排名前5%的員工,有沒有可複制的一些共性的工作方法或者特點,能夠幫助其他的業績沒有到前5%的普通員工,讓他們照着精英員工學,可以做得跟精英員工一樣好或者比自己之前好。

調查一共分兩個部分:

一個部分是問卷調查,覆蓋了16萬人。

一個部分是跟蹤調查,覆蓋了1.8萬人。

跟蹤調查是什麼呢?就是記錄這些人的日常工作行為,收集這些人的郵件内容、會議記錄、工作材料等等這些書面的東西,然後對此進行分析,分析精英員工和普通員工在工作上的區别。這還不算完,他還做了一個驗證,把分析的結果在29家公司進行實驗。什麼實驗呢?就是把這些總結出來的好的做法進行推廣,然後看看結果怎麼樣。最後發現,在普通員工的身上獲得了非常好的結果,那就證明這個東西不僅僅是一個總結,而且還是一個可以複制的有效方法。

今天的介紹,我會省略一些特别細節的東西,比如打招呼怎麼打、道謝怎麼道,因為很多日本禮節性的東西,可能在我們的環境中不一定适用,所以我會有選擇地給大家介紹。

本書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内容:

第一,調查結果顯示的取得優異工作成績的五個原則,這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普通員工的工作誤區。普通員工有哪些共性,這些共性可能導緻了沒有好的工作結果。

第三,精英員工的工作特點。精英員工有什麼樣的工作特點、共性的東西能夠為大家所借鑒。

最後,介紹幾個今天我們就可以開始養成的工作習慣。大家從簡單的事、容易的事做起,看看能不能逐漸地把自己從一個普通員工,向一個精英員工轉變。

一、取得優異工作成果的五個原則

首先給大家介紹,取得優異工作成果的五大原則。

這五大原則的選取思路是什麼呢?就是通過問卷也好,通過調查和專家總結也好,找到了在精英員工當中,最具有共性的五件事或者五個特點。

第一個原則,98%的精英員工專注于目标,這是比例最高的。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發現以下幾個現象:

精英員工使用結果、目标、完成、認可等等這些詞彙的頻率,比普通員工高3倍。由此反映出來,精英員工最重視的就是結果。

精英員工看表的頻次比普通的員工多1.7倍。

在開會時,精英員工提醒注意時間的頻次是普通員工的2.3倍。

精英員工更看重結果,而不那麼看重過程。也就是花多少時間在這個工作上面可能沒那麼重要,但是不是達到了結果、是不是滿足了目标、是不是完成了這件事更重要。同時,為了能夠做出這些事,自己是不是花了有意義的時間?效率是不是高?所以,精英員工更關注結果。

而且在調查當中發現,精英員工在注重結果這個方面還有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對領導交代任務的處理。比如,領導說:“你去看一看我們上個禮拜銷售的數據,總結一下到底銷售數據為什麼不如之前好。”假設這個是領導給的工作目标,普通員工的做法是,領導要什麼我給什麼,而精英員工會自己設定一個目标,在領導給的這個工作目标的基礎上,自己再設定一個更高的目标。

比如,領導讓分析上個禮拜銷售業績下降的原因,精英員工往往會加上一條,也就是在分析結束後,我下個禮拜可以怎麼提高銷售業績。他們會在老闆期望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在做的過程當中給自己更高的要求,努力超越自我,這個是精英員工和普通員工在這項原則上面最大的差距。

第二個原則,87%的精英員工懂得示弱。

示弱這個詞可能是直接翻譯的表達,實際上要表達的是什麼呢?就是87%的精英員工是比較謙虛的,這個謙虛不是裝的,是真謙虛。從特點上來看,這些精英員工都是專業知識比較豐富的,但是還很謙虛,不炫耀。他碰見不懂的東西就問,而且知道回報。别人教了他一些他不懂的東西,他懂得回報給别人,下次對方有困難的時候,也盡心盡力地幫對方。

精英員工更善于去溝通,在溝通的時候更願意去表露自我。樊老師《可複制的領導力》裡面講到一個溝通工具,叫作喬哈裡溝通視窗。一個象限分成了四份,如下圖:

那溝通要做的是什麼事呢?就是擴大公開區(你知道,他也知道)。把這個區域擴得越大,别人對你的了解就越深,别人對你的了解越深,也越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跟你在進行溝通的時候,也就會越順暢。

精英員工不但願意自我表露,而且不介意别人知道自己的弱點。有73%的精英員工認為,我不介意别人知道我的弱點,而普通員工隻有23%認可可以暴露弱點。

第三個原則,用實驗面對挑戰。

有85%的精英員工願意用實驗去面對挑戰,什麼意思?其實是有85%的精英員工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願意去體驗不同的東西。

精英員工的一個共性就是多嘗試,所以他們在會議發言的次數比普通的員工要多32%,在公司裡面走動的距離,比普通的員工也要多22%。他們認為任何經曆都是學習,并不把失敗當成一件壞事,他們覺得在任何的失敗當中都能學到東西。

精英員工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做選擇的時候,有可能或更傾向于選擇更難的。比如,兩個機會擺在面前,一個是你現在是部門的小組長,把你升成大組長。另外一個,先不升職,先到另外一個部門做小組長,看看行不行。

這個時候很多精英員工會選擇後者。因為他們更看重學習,更看重這些體驗新東西的機會,所以當他們在回答學習自身不具備的經驗和技能的問題的時候,69%的精英員工會選擇希望成為T型人才,63%的普通員工會選擇希望成為I型人才。

T型人才和I型人才的區别:

T型人才指在某一個領域能夠挖得很深,同時還有廣泛的知識面,什麼都懂一點。

I型人才則更傾向于就在一個角度、一個領域越挖越深,越積累越多。

這會帶來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在任何一個企業當中有兩類需求,一類需求就是專業人才、技術人才,這類需求确實是在一個維度挖得越深越好。可是更多希望有複合型人才,你不僅僅懂這個,可能還懂一些其他的東西。所以大家在工作的過程中,還要去注重培養一下自己T的上面的那一橫,讓自己變成一個T型人才。

還有一個理念,這個理念更厲害,說要π型人才。你不但有那一橫,有那一豎,還有第二豎。假設第一豎完蛋了,還有第二豎,然後那一橫還在。

在這裡也給所有人力部門一個建議,就是我們在招聘的時候,隻看履曆是危險的,或者隻看候選人過去工作的穩定性、工作的延續性是危險的。我們還需要關注他的經曆是不是具有多樣性,來判斷這個人是不是能夠适應不同的環境,是不是能夠去處理不同的事物,處理不同的問題,從而對候選人的綜合能力做出判斷。

第四個原則,73%的精英員工是行動派。

什麼叫行動派?就是想得差不多了就動。作者提到,改變思想之前要先行動起來。這事對不對,不知道,但要不要試一試?要試!很多的時候我們在企業裡推廣新做法的時候,其實都是按照這樣的思路。就你甭管對不對,想明白了邏輯上是對的,你就先做。做完了以後看結果,然後通過結果來不停地反饋、疊代、升級、優化,把它變成一個新的好方法。而不是說我就先在這兒想,先按兵不動,先把所有有可能的影響想出來。想出來的有可能的影響越多,就越不敢動。越不敢動,就越缺乏創新。越缺乏創新,思想就越難改變,它就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在做咨詢顧問的時候或者是在做投後管理的時候,都有這麼一個經驗:要在一個企業裡面去推動企業的轉型或者是改革,或者是一些新事物的引入,一定要識别在這個團隊當中,到底誰可以作為轉型的推動者。那這些人通常在團隊裡面占比例多少呢?20%。還有20%就是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明明這東西是對的,他也能理解,他就是不願意改,他不願意改變他已有的工作方式。有20%是歡迎和擁抱變化的,20%是拒絕變化的,中間60%是什麼樣的人呢?随大流的。其實大部分人是看風向的,這事你讓我去試我不願意試,但如果有人試成了,我願意跟着他去學。如果這事試失敗了,那我也不做,大多數的人是這樣的想法。

所以,在驅動一個企業進行轉型進行變革的時候,一定要先識别那20%擁抱變化的,讓他們先去起一個模範帶頭作用,然後帶動那60%的。剩下20%怎麼辦?實在帶不動就應該被淘汰。一個企業一定要保證所有員工的意識是朝一個方向走的,所以當企業發生變化,當運行的方向發生變化,那些造成力分散的因素盡可能早一點識别,然後把它去除掉。

第五個原則,68%的精英員工習慣從差距入手。

什麼意思?這其實是一個工作習慣的問題。我們有一個目标,這個目标肯定是比現在更好,或者跟現在不一樣,那麼正常的做法或者大多數人選擇是從現狀出發,然後做一點,再做一點,希望朝着這個目标前進。

而精英員工的做法通常是怎麼樣的?他是先研究目标,先研究目标到底跟現狀有什麼樣的差距,把差距找到,然後就有針對性地去做那些彌補差距的事。所以他們的通常做法是從目标倒推,我有一個目标,然後我從目标倒推我來制定計劃,那會有一個巨大的區别。

比如我們到了年底或者年初的時候,公司來制定今年的一個業績目标,大多數人的反應是太難了,這肯定做不到,而精英員工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呢?假設我能做到這個目标,那麼我需要有多少投入,需要有多少效率,需要有多少人,要承擔多少風險,要增加多少成本,然後來一個個分析,這些事能不能做到。如果這些事能做到,那就去跟領導談我要加人,因為我要達到這個目标,我需要這些人做什麼事,我要有投入,我要投入新的設備,我要投入什麼,這個東西變成我可以向領導去争取的一個資源。如果領導給我這個資源,那麼這個目标是可以達到的。

從領導的角度來講,他當然更喜歡一個人告訴這個目标是可以達到的,但是我需要這樣的資源以及為什麼,而不是一個人站起來說,這目标不靠譜,太好高骛遠了,根本達不到。所以,這個就造成了精英員工和普通員工一個非常大的差異。

還有一點,精英員工會在工作當中實時總結、靈活調整,他會消除認知差距,所以在溝通的層面,他也是從差距着手的。他會去看領導對這件事的認知是什麼,要讓領導知道這件事實際是怎麼樣的,來管理他的預期,或者讓他知道我現在離他的期望還差多少,還差在哪兒,這種溝通就會讓領導感覺是比較舒服的,或者是比較有用的。

這五個原則,構成了這本書最大的最重要的發現,我們再回顧一下:

第一個原則,98%的精英員工專注于目标。

第二個原則,87%的精英員工懂得示弱,保持一個謙虛的态度。

第三個原則,85%的員工用實驗面對挑戰,願意嘗試新的東西,不懼怕失敗。

第四個原則,74%的精英員工是行動派。願意先做,然後用做的結果,反饋回來去改變思想,而不是等所有東西都想明白之後,才去動身。

第五個原則,68%的精英員工習慣從差距着手。不管是彌補工作的目标和現狀的差距,還是溝通去彌補别人的期望和現狀的差距,從差距着手。

二、普通員工的六大工作誤區

那接下來我們反過來看一看,普通員工,他經常出現的一些共性的誤區是什麼。一共有六大誤區,大家一個一個來對照,看看在自己身上有沒有。

第一個誤區,沉浸在工作的充實感中。

什麼意思?就我隻要在工作,我隻要在幹活,就覺得特滿足、充實,就覺得效率極高。89%的普通員工認為,我滿足的或者能夠給自己帶來滿足的,是工作的充實感。反過來精英員工更多選擇的是什麼?是目标達成的成就感。這跟我們剛才講的原則一形成了一個對照,98%的精英員工認為應該是目标導向或者結果導向,但是89%的普通員工,更滿足于工作的充實感,而不是目标達成的成就感。

這裡給我們每個人的一個建議或者一個啟示就是,我們在判斷一件事好不好的時候,我們應該用結果來判斷,而不是用我是不是在做這件事來判斷。如果一件事你花了很多的時間精力,但是最後沒有結果,你說做這件事是劃得來還是劃不來?應該還是不應該?

同時,隻滿足于工作的充實感會帶來一個副産品,這個副産品是什麼呢?就是普通員工一般不太喜歡反饋,普通員工95%認為回顧和反饋沒有必要。為什麼?我不是在幹活嗎,我已經這麼忙了,你還有什麼反饋?這些人他會把反饋和回顧看作是負面的東西,看作是一個批評性的東西。相反地,78%的精英員工會主動尋求反饋,他們對于反饋是一種積極的感覺,他們認為我的反饋越多、越及時,對于我把這件事做好就越有幫助。

第二個誤區,每天都要查看郵件信息。

很多人有強迫症,郵件來了一定要看,就惦記着實時消息,郵件、釘釘、微信,領導是不是又給我發什麼新指令了,所以每天都是盯着信息列表,導緻身心疲憊。

精英員工怎麼做?他有一個切換,他在開啟和關閉之間切換。很多的精英員工的做法是,我規定每一天固定的時間去處理微信、郵件,要真有急事給我打電話。精英員工會怎麼做呢?比如說早上就是十一點到十二點,下午就是四點到五點,就這兩個時間段,我處理完了就完了,這樣效率會變得非常高,信不信大家可以試一試。

假設你二十四小時一封郵件都沒回,不會有什麼事發生的。公司照樣走,地球照樣轉,不會因為你二十四小時之内沒有回任何郵件,公司就垮了,業務就沒了,不會的。

所以從統計的結果上來看,97%的普通員工更看重的,或者他手上着手在做的,是緊急度比較高的事,而不是那個重要度比較高,但未必那麼緊急的事。為什麼?因為你時時關注緊急的事,緊急的事總是有,甚至不那麼緊急的事你也會把它定義成緊急的事。比如,一個郵件來了,你就一定要馬上回複,哪怕這個事本身并不是一件急事,但是回複郵件這件事被定義成了緊急的事,你哪兒還有時間去做那些不緊急的事?

還有跟這個相關的就是,節假日怎麼度過?

63%的普通員工會覺得節假日沒什麼可做,所以幹脆就再起來加班,而79%的精英員工,他們會說節假日我們要充分休息。看到沒有,又是一個開啟和關閉的關系。精英員工會非常清楚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開啟、關閉、開啟、關閉,當他開啟到工作狀态的時候,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當他關閉後,就去做别的,不會受到幹擾。

說到加班,并不一定真的這63%的普通員工确實沒有事幹,選擇加班。沒有事幹也可以選擇就在家待着,就睡覺不好嗎?為什麼會選擇加班呢?其實可能恰恰反映了他的不安全感。不是有工作需要他去做,而是他需要通過有工作去做這件事,獲得滿足感、成就感,覺得我還有一個工作,我是有用的。

而對于精英員工,因為本身他就已經把這些工作做得井井有條了,他會覺得這是我理所當然的休息時間。我該做的都已經做完了,我要給自己重新充電,這樣我下周一上班的時候,我才能更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從這兩個選擇也能夠看出來,普通員工和精英員工在對待工作的心态,由于自己選擇的不同,看重東西的不同,和工作績效的不同,而對工作本身産生的一種态度,一種觀點,可能也會有所不同。

第三個誤區,整理各種看似重要的資料。

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資料上面,花時間做特别詳細的資料。我相信在日本職場環境中,可能比我們要更過分一點。我曾經看過日本企業,那麼厚的資料,大家關注的就是這個标點符号用得對不對,這個字号用得對不對,大家對于内容好像沒有那麼關心。作者的研究發現,93%看起來特别重要的資料,或者以為非常重要的資料,都沒用。

怎麼得來這個數呢?他找了一些客戶,讓這些客戶去選擇一萬兩千張資料。選擇的标準是什麼呢?你認為這些資料在一年之内會被用到。選出來一萬兩千張,一年的時間持續追蹤,然後去看到底有沒有用到。别說用到了,93%的資料壓根就沒被看過。但是這93%的資料,可能真的花了93%的時間去做,這些時間都浪費掉了。

有的人可能會說了,我也不想花這麼多時間做材料,沒辦法,領導要求的。日報、周報,原來一頁紙,有人寫了一頁半,領導覺得一頁半寫得好,大家都奔着兩頁寫。兩頁成為标準之後,有人蹦出來要寫三頁,越來越卷,最後日報寫超級長,大家就把所有時間都花在日報上。

在這個地方,我覺得确實可能有一些企業會有這樣的情況。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有這個意識,這個材料到底是不是必須寫這麼長。這個地方我提一個寶潔的原則,叫作一張A4紙原則。就是你無論寫什麼東西,你的一個項目的建議書也好,或者一個談判的計劃也好,或者招标的結果彙報也好,呈現給老闆的就是一頁A4紙。大家試一試,一頁A4紙,十二号字,到最後你能塞下多少字,基本上就是一千字左右。

為什麼要這麼規定呢?再難的事,再麻煩的事,最核心的點一千字也能說清楚,而你非要花十頁紙,才能把一件事說明白,那隻能代表一個問題,就是你沒想清楚,你不知道什麼是重點,所以就一股腦把所有東西全都扔出去,這個是不對的。

這裡也建議大家去聽一聽之前分享的一本書,叫作《精準表達》。精準表達的概念是什麼呢?就是隻有想明白了,才能說得清楚。沒說清楚不是因為沒說清楚,是因為你沒想明白。所以在這個時候,不管是從員工的角度,還是從一個企業的管理者的角度,都應該更重質,而不是更重量。

第四個誤區,滿足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滿足于工作效率提升指的是什麼呢?是接二連三地完成工作,完成這個工作花了一個小時,又完成了這個、那個。其實是一樣的問題,就是你完成了這些工作,到底這些工作重要不重要?這些工作對于你達成目标,有沒有推進作用?你是不是始終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上?

精英員工恰恰與之相反,他把精力集中在那些重要的工作上,更看重效果,而不是我是不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之内,完成了更多的工作。

在短的時間之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這種看似效率很高的工作,會養成一個非常不好的工作習慣。什麼工作習慣呢?就是會始終優先去做那些容易的事。因為這事很容易,我馬上就能做完,所以我就幹脆先做它。做完了以後我感覺特别滿足,因為你看我又做完了一個,然後你就不停重複這些簡單的工作,那就一直沒有辦法去鍛煉處理複雜工作的能力。你不給自己這樣的機會,所以慢慢地就跟精英員工拉開了水平差距。

第五個誤區,普通員工認為多數信息可以在網上查到。

為什麼?因為現在互聯網太發達了,你想問什麼東西,好多人都可以告訴你答案是什麼,很簡單。

但是在互聯網去搜尋信息會有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互聯網是不是最好的搜集信息的方式,這取決于你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信息。如果你要的是一個常識性的,多人都知道但是你不知道的,你在互聯網上查,可能很快這個信息就可以被查到。如果你要的是一個需要分析判斷的,甚至是學術信息,在互聯網上可能是很難查到一個正确結果的,因為這需要付出努力、分析、判斷,才能得到的一個結果,不會随随便便在網絡上就能查到的。

第二個問題,網上查到的信息有可能是矛盾的。比如上海有多少人,這個網站告訴你兩千四百萬人,這個信息告訴你兩千五百萬人,這個信息可能告訴你一千九百多萬人。為啥?因為統計口徑可能不一樣。有的統計的是戶籍人口,有的統計的是常住人口,有的是統計常住人口加流動人口。這個時候哪一個才是你需要的呢?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網上查到的。

精英員工會首先判斷什麼是最好的獲取這個信息答案的路徑,然後才會去決定,是在網上查,還是去圖書館,還是去找專家,還是去找學校。所以在這一點上也給大家一個提醒,這可能是一個存在的誤區。

第六個誤區,出現問題之後立刻思考解決方案。

這難道不對嗎?有一個問題發生了,難道不要去解決它嗎?不要去思考這個解決方案嗎?是要,但是為啥說這是個誤區呢?因為普通員工出現一個問題,馬上就去解決這個問題,然後就過去了,但是這個問題有可能會重複出現。當它下一次出現的時候,你又重複一遍去想這個問題怎麼解決,然後把它解決掉,再出現再思考怎麼解決,然後把它解決掉。

與之對應的精英員工是怎樣的思維路徑呢?他會去分析這個問題産生的原因,然後看到底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這個問題會産生,然後怎麼系統地從根上解決這個問題,以後就不會發生了,或者以後發生的時候我不用去想那麼多,我就知道怎麼去應對。

當然,這裡有一個緊急程度的問題。着火了,你哥幾個坐在這兒研究,我們到底應該是從門跑還是跳窗戶,最後被燒死了,這就有點過了。先到安全的地方,然後再回顧。

跟大家再回顧一下六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沉浸在工作的充實感當中,不是結果導向。

第二個誤區,時時被打斷,随時都要看郵件信息、短信。

第三個誤區,花太多時間整理資料,但是這些資料有很多沒有被用到。

第四個誤區,滿足看似效率提高了,完成了一個一個的工作,而忽略了那些重要的花時間的工作。

第五個誤區,認為多數的信息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第六個誤區,出現問題之後就專注在解決這個問題本身,而不是從根本上想這個問題怎麼産生,怎麼系統上能夠解決它。

三、精英員工的十大工作特點

那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辯證地來看,有普通員工的六大誤區,有我們工作應該有的五大原則,那麼精英員工的工作具備什麼樣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重視成就感。

精英員工覺得當工作目标達成了,特别有成就感。而普通員工的選擇,是别人認可我,我有成就感。很有意思的一組數據,有57%的普通員工認為,禮拜六早上最幸福,因為可以睡懶覺,終于不用被别人追了。而對于精英員工,他們認為周五晚上最幸福,因為充實的一周過完了,完成了工作目标,覺得很充實。

第二個特點,精英員工明白成功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多次失敗。

精英員工不懼怕失敗,願意多次去嘗試,他們更能夠在失敗的過程當中,獲得經驗教訓,然後讓自己下一次能夠做得更好,然後能夠獲得成功。而普通的員工害怕失敗,因為害怕失敗帶來的損失,不想有損失,所以就不去嘗試,也就不會失敗。但是這種規避失敗的方式,會失掉很多學習的機會和成功的機會。

我就想到咱們的乒乓球運動員,你說有誰是天生拿了拍子上場,就能成為世界冠軍,就打遍天下無敵手?沒有。所有這些登上領獎台的,都是付出了卓絕的努力,在無數的失敗當中,去尋找自己失敗的原因。對着錄像看自己每一次揮拍、每一個發球、每一個接球,是為什麼這球沒過網,為什麼這球發過去,别人輕輕松松就能接到……然後去進行調整,然後有大量的訓練,最後才能夠做到,我在概率上面我比别人都強,我發出去的這個球就更穩定,你就更不容易接,最後我就是世界冠軍。

但這裡面有一點大家需要注意,就是很多人到最後還是失敗,有些人失敗到最後變成成功的,區别在什麼地方呢?就在于是不是失敗之後能夠學到東西。精英員工對失敗是一種正向的看法,正向看法的來源就是我每一次失敗都能學到東西,都能改進,都能有經驗的積累,能讓下一次做得更好,所以我就向成功更進一步。這才是精英員工最後成功的原因。

第三個特點,不追求完美。

普通員工會花大量的時間在準備工作,他希望準備得越詳細、越紮實、越充分越好,而精英員工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大概八成有把握就開始動了,我就開始學了。

大家想一想,咱們在小的時候學遊泳或者學騎自行車,有哪一個是你在腦子裡面把所有步驟全都想清楚,然後才去做,然後一做就會的?沒有。都是你大概知道步驟,然後自己去撲騰,自己去學,在過程當中去喝水、摔跤,然後慢慢掌握,最後學會。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不能去追求完美,也沒有完美,而在過程當中不害怕失敗,多次嘗試,這個才能讓我們真的能夠變得更好,能夠學到東西。

第四個特點,重視可複制性。

我們剛才也提到了,精英員工做什麼事,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都要找原因。什麼造成了我這次成功?什麼造成了我這一次失敗?成功也有做得不夠完善的地方,失敗也有這一次做得還不錯的地方,把這些點全部都拎出來,不斷去優化流程,去改進方法,他能夠做得更好。

第五個特點,設定停下來思考的時間。

精英員工有一個特别大的特點,就是會花特定的時間回顧總結。有48%的精英員工,他們提到說自己有固定的時間回顧總結。而同樣一個問題,普通員工有多少呢?6%。所以,大部分的普通員工是不會花固定的時間去做回顧總結的。但是這事有多難呢?其實沒多難,你就是每一周,甚至每一個月花十五分鐘去想一想,在過去的這段時間,有什麼做得好,有效果,有什麼做得不好,浪費時間,這些都會對自己的職場發展有非常大的作用。

第六個特點,從經驗中學習。

普通員工認為學習的途徑是什麼呢?考證和集體培訓。而精英員工更看重的是什麼?這些也都重要,但是更看重在工作中學習。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成長、培訓并不僅僅是一定要找一個什麼班,或者考一個什麼證。你在日常工作中,每一次對于工作的總結,和每一次對于你重複做的工作的優化,都是學習和提升的過程。

第七個特點,精英員工在工作完成20%的時候,就征求意見。

這工作幾乎還剛開始,剛20%,剛有一個雛形,精英員工就開始征求意見了。老闆你看我這思路行不行,你看看我這麼搞靠譜不靠譜,為什麼呢?因為精英員工非常注重反饋,非常注重回顧,他們珍視别人給他們的一些建議。他們也注意到,越早地去進行溝通,去消除大家之間的認知差距或者信息不對稱,是非常有幫助的。能夠在盡可能早的時候,就知道哪兒需要改進,然後去進行改進,這樣效率更高,而且壓力更低。

同時,81%的普通員工認為,我長時間工作的原因是因為開會,有好多會,有晨會、例會,公司還動不動要開大會,我哪兒有時間幹活?而69%的精英員工認為,最花時間的或者是最耗費時間的,是沒有結果的工作。就是工作了,但是沒結果,例如,制作材料或者是做完了不對返工。而為了避免這個,他們會選擇在工作隻完成了20%的時候,就開始去征求意見。我要盡早地知道大家的想法,避免返工,避免過多沒有必要的材料的制作,避免沒有結果的工作,使得效率更高。

第八個特點,保持輸出習慣。

精英員工會主動地跟人去溝通,積極發表言論,讓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扔到桌子上面,看看大家什麼反饋,善于把學習到的東西進行輸出。所以建議大家,沒事可以開個抖音賬号、知乎賬号,把你想的或者是你有一些想法、觀點、态度表達出來,不要在乎别人太多情緒化的反應。但是,總有一些有意義的反饋可以給你,總有一些有意義的讨論你可以跟别人溝通,這都是由于輸出所帶來的收獲。

第九個特點,制造笑臉的連鎖反應。

什麼叫制造笑臉的連鎖反應呢?就是精英員工愛笑,跟人工作的時候都是笑着臉,而不是闆着臉。大家想一想,在一個工作場合裡面,你更願意跟一個天天闆着臉的人工作,還是更願意跟一個天天笑嘻嘻的人工作?肯定是後者。

結果顯示,精英員工在辦公場合出現笑臉的概率比普通員工多1.4倍,女性的笑臉比例47%,男性的笑臉比例25%,四十歲以上的男性最少。

各位,如果你們跟我一樣,是四十歲以上的男性,在辦公場合裡面多笑。笑臉會給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也會增加建立合作夥伴關系的可能性。當然也是要分場合的,有一些嚴肅的場合,該嚴肅要嚴肅,但是正常的工作的場合大家還是平和,多做一些笑臉。

第十個特點,精英員工明白準備工作的重要性。

精英員工明白準備工作決定最終結果,所以通常做法是什麼呢?要提前準備。提前準備怎麼做呢?列好一個清單,比如每天晚上睡覺或者早上上班的時候,就列一下今天一定要做的幾件重要的事;一周或者一個月要回顧,要計劃,在今後的一周、一個月,什麼事是一定要做的,然後還可以随時修正,用突然出現的更重要的事把它取代。

但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排序不是考慮緊急程度,更多要考慮重要程度。

同時,89%的普通員工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特點呢?就是這事一旦開始了,就覺得它進入正軌了,就覺得會一直在正軌,會取得最後成功,所以不會再去看它了,就放手了,而往往失敗就來自于此。

一件事的發生一定是有時間的,在這個時間段内,有可能有很多幺蛾子出現,所以一定要時刻做好準備。哪怕這個清單上,就是今天要看一下這件事的進度,或者要問一下這件事現在到什麼程度了,或者看看這件事今天的産出有沒有達到預期,你也要不停地關注這些重要的事。注意是重要的事,不是每一件事,咱也沒那麼多精力。

通過這些工作,就使得準備更有目的性,工作更能把握住重點,最後結果就會更好。

所以到這兒,咱們再總結一下精英員工的十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重視成就感,更看重結果。

第二個特點,明白成功的唯一方式是不斷地失敗。

第三個特點,不追求完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第四個特點,重視可複制的方法,而不僅僅就是把這件事做了。

第五個特點,要有固定的停下來思考回顧的時間。

第六個特點,在經驗中學習,而不是說一定要上學習班或者考個證,才認為是在學習。

第七個特點,工作完成20%的時候,就開始征求意見,開始尋求反饋,能夠避免後面很多的彎路。

第八個特點,保持輸出習慣。不但是主動地去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主動去輸出自己掌握的知識,然後征求反饋。

第九個特點,保持笑臉的連鎖反應,所以大家沒事笑一笑。

第十個特點,明白準備工作的重要性。明白準備工作決定最終的結果,所以列清單抓住重要的事,不斷關注重要的事,然後不斷修正清單。

那麼最後我給大家來做一個總結,書裡面在我看就幾個很重要的點:

第一,目标導向。始終關注在最重要的事上,不要把時間大量地花在那些緊急但是不重要,産生不了結果的事上,那是一種效率的降低,而不是好像很忙的充足感。

第二,不追求完美,但一定主動關注反饋。要不斷地去改進,一開始總是不完美的,沒有完美的開始,但是開始之後,不斷地去尋求反饋,不斷地去進行調整,就可以慢慢變得越好。所以,不要害怕失敗,從經驗教訓當中去進行學習,去不斷地去演進和疊代。

第三,主動溝通和輸出。增強交流,減少信息不對稱,這個能讓我們的工作環境變得更緩和,能夠始終讓别人知道我們在幹什麼,而且知道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幹,就可以減少很多矛盾的産生。

這三點,是我覺得從書中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的非常重要的點。

四、從今天就可以開始的小習慣

最後這本書還給了我們幾個今天就能開始的一些小的習慣,分享給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能一點一點地去改變我們的工作習慣。

第一,每天五分鐘收集信息。

每天花五分鐘的時間收集對工作有意義的信息,不管是現在正做的這件事,怎麼能把它做得更好,還是公司相關的信息,還是行業相關的信息。你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廣,越容易讓你成為一個T型的人才。

第二,多找職場導師交流。

每個人最好有多個職場導師,導師有可能是工作上的前輩,對這些事特别了解,對這公司也特别了解,也有可能是第三人幫你去進行分析,還有一些可能就是能夠讓你放松精神,能夠讓你在迷茫的時候、痛苦的時候,能夠解脫出來的人。

第三,每周花十五分鐘的時間内省。

回顧、反思什麼地方做得好,什麼地方做得不好,怎麼去調整,每周十五分鐘就可以了。

第四,掌握快捷鍵。

如果你現在需要電腦操作,需要頻繁地做同樣的電腦操作,一定要掌握快捷鍵,它是一個能讓你省很多時間的一種方式,而這種快捷鍵其實是你周圍的小夥伴可能早就會用的。

第五,利用午飯的時間拓展人脈。

有一本書叫作《不要獨自用餐》,其實就講的這個意思。其實完全可以把用餐時間利用起來,可以在很放松的情況下跟不同的人去進行溝通,進行交流,進行思想的碰撞,同時也擴大自己的視野。

今天這本書不是個人經驗總結出來的,而是基于實證研究從而得出結論,到底職場上業績5%的精英員工有哪一些共性我們可以去借鑒。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從小的習慣做起,沿着這個原則的思路去走,讓我們每一個人的效率都越來越高,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變成公司前5%的職場精英。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thinkpadp53s工作站
thinkpadp53s工作站
thinkpadp53s工作站?,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thinkpadp53s工作站?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thinkpadp53s工作站
2024-10-04
新義安和勝和是什麼關系
新義安和勝和是什麼關系
他為香港第一黑幫訓練出一個個紅棍打手,自身武藝高強,曾入境濠江與崩牙駒拼殺。遭通緝後潛逃多年,被人發現時已成為一家生意爆紅的“茶餐廳”老闆。他就是黑幫和勝和的“勝和校長”,雙鷹青。1973年,“雙鷹青”出生于香港荃灣的一個普通家庭,原名陳月...
2024-10-04
喜茶新品菠蘿冰沙上線時間
喜茶新品菠蘿冰沙上線時間
Hello!大家好我是清智喜茶最近的大動作真是太多啦又是降價,又是新品推出,不過我最愛的還是糯糯系列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沒有嘗鮮呢接下來給大家推薦一下清智親測的店員推薦款哦。這些就是糯糯系列的全部産品啦,果然每一杯都是顔值在線接下來給大家詳細...
2024-10-04
被領導踢出群辭職
被領導踢出群辭職
原本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重慶男子徐林最近因為把一名剛辭職的女同事從工作群踢除的事情煩透了心!有人說他升職後就飄了,有人說他不念舊情,連上級領導也說他這樣做不妥……将辭職女同事踢出微信qq群“我當時真沒想太多”徐林今年29歲,在一家新媒體公司上...
2024-10-04
衆志成城抗洪保平安
衆志成城抗洪保平安
來源:【三峽晚報】濱湖社區志願者正在清理街面淤泥雜物。三峽日報全媒記者胡興軍通訊員梅煜攝9月11日晚,一場裹挾着大風、雷雨、冰雹的氣象災害突襲秭歸縣茅坪、磨坪等鄉鎮,街區内澇、交通阻斷、小區停電、部分居民被困,一時間,滿目狼藉。據初步統計,...
2024-10-04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