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悠悠科普說
作為“基建狂魔”的中國,一項又一項的偉大工程震驚世界,尤其是那座曆經9年時間修建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全長55公裡的跨海大橋共有224根橋墩,這讓我不禁好奇,在深不見底的大海中,究竟要如何修建橋墩?
“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人工島,向西橫跨了伶仃洋海域之後,連接珠海以及澳門的人工島,終點是珠海洪灣。
大橋全長55公裡,其中主橋長度為29.6公裡,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為41.6公裡,橋面車道為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為100公裡每小時,整座大橋項目的總投資約1300億。
這座大橋并非像普通橋梁一樣建在陸地上,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它是一座建立在海上的大橋,它的修建難度可以說比古代建造萬裡長城還難。
因為每一塊橋梁都需要利用橋墩一個個連接在一起,如果其中一根橋墩出現問題,那麼整座大橋都會受影響。
據了解港珠澳跨海大橋共有224根橋墩,并且每一根橋墩的造價都不低,而且在平均海水深度37米的大海中建造橋墩,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港珠澳大橋的橋墩是怎樣修建的?
衆所周知建造房屋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地基,那麼建造橋梁也是一樣,橋墩就像是大橋的地基一樣,隻有橋墩穩固,才能讓大橋屹立不倒,截止到目前,跨海大橋的橋墩修建方法一共有3種:
- 方法一:圍堰法
這種方式一般用于淺水區,它是利用鋼闆樁或者是土石壩等能夠隔離水的材料,在需要建造橋墩的位置圍起來,然後将裡面的說抽到外面,這樣一來工人們就可以像在陸地一樣進行施工作業。
- 方法二:沉箱法
圍堰法不僅費時而且還會破壞周圍水域環境,所以就出現了沉箱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一個“箱體”進行建造。
這個箱體沒有底,就相當于是把一個“空箱子”倒扣在水中,然後不斷地往裡注入空氣,保持其内部始終處于沒有水的狀态,這樣就得到一個可以工作的陸地區域。
- 方法三:打樁法
如果遇到不得不在深水區建設橋墩的情況,就需要打樁法。這種方式是利用打樁船,将适合該片水域的巨型樁敲入海底岩石中,每一個橋墩下方會有多根樁進行支撐,為橋墩提供足夠的承載力。
港珠澳跨海大橋中的224座橋墩,其實這幾種方法都有使用到,甚至不僅僅局限于這3種方式,畢竟對于不同海底的情況,要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修建。
據說港珠澳大橋的224根橋墩,每一根橋墩的成本造價都不會低于500萬人民币,怪不得一座大橋的建設耗費了1300億。
可為什麼港珠澳大橋建成後沒有車輛通行?
這座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的大橋,在建成通車後,并沒有出現我們預想的那樣川流不息,反倒是很少見到車輛經過。
這其實是因為要想走上這座大橋,需要先辦理港澳通行證,然後車輛除了需要内地車牌之外,還要有香港或者澳門的車牌,最後一點就是兩地的交通規則不同,即便是“老司機”也很容易違反規則。
最後:
雖然橋上很少有車輛經過,但是這座大橋的開通,帶動了内地與港澳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相信在不久的将來,這些小問題都會得到解決,你覺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限制合理嗎?
#全能創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