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吳雨佳
從三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史來看新工科到底應該如何發展?如何培養新工科的發明創造人才?如何從發明創造走向創新創業?近日,複旦大學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複旦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甘中學教授在複旦管院舉行的“瞰見雲課堂”上,圍繞新工科與“發明創造”之問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圍繞新工科的“錢學森之問”,甘中學教授就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觀點:首先,從工業革命的發展史來看新工科應該如何發展;其次,如何培養新工科的發明創造人才;最後,如何從發明創造走向創新創業。
總結人類史上的前幾次工業革命,他表示,一件成功的發明一定要有兩個循環和兩支人才隊伍,即發明成功的循環和人才隊伍、産業化成功的循環和人才隊伍,跨界合作在其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工科建設的要點就是科學、人文、工程、管理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培養複合型、綜合性的人才。
在甘中學教授看來,新工科培養的人才應該具有第一性原理思維和批判精神的思維,同時具有觀察實驗能力、想象構想能力、洞察抽象能力、合成執行能力和協作領導的能力。通過對四大工業革命曆代人才的分析,他指出有四種人才屬于新工科,即工程科學家、發明家、工程大師和産業領袖。
“簡單地用一個關鍵詞來代替新工科,就是要頂天立地。” 甘中學教授認為,把一個原創的東西變成産業化的發明,就要經過從0到1,1到10,10到N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一定是“科、技、産、金、管”融合交叉的創新。
現在傳統機器人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那麼新工科背景下,機器人領域在哪些方向可能會有比較重大的突破?甘中學教授表示,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實際上是自動化工具,通過控制機器人的運動代替人類機械化重複性的勞動,但現在要真正把機器人做成人,賦予其感知器官,讓它能夠像人一樣處理各種複雜的事物。另一發展方向則是個性化的、即插即用的機器人,如掃地機器人、拖地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