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冬至節氣已經過去,如今迎來小寒節氣,此時太陽抵達黃經285°,天氣變得愈發寒冷,不過冷天還沒達到極點,因而有“小寒”之稱。
不過從“數九天”來看,每年的“三九”為一年最冷的時候,而今年“三九”時間為1月8日到16日,剛好在小寒節氣内,因此多數地區,一年裡最冷的時候仍在“小寒”節氣,因而民間有“小寒勝大寒”的說法,說明天氣寒冷。
小寒節氣時,北方最低溫度已降至-40℃,而江南一帶最低氣溫也能降至-10℃,而華南北部最低在-5℃左右,可見天氣之寒冷。不過,小寒節氣也會迎來諸多傳統習俗,人們為了取暖保溫,在飲食上也特别有講究,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5大傳統不能忘1、臘祭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三日,也就是臘月。至于為何會稱“臘”,還因古人會在本月進行祭神祈禱的活動,因而才有了臘月之說。
“臘”有“接”之意,也就是新舊交換,以迎接新年。因此,小寒節氣少不了“臘祭”,此時人們會祭祀祖先,不忘先人對家族的貢獻;也會祭祀衆神,表達對他們為百姓所付出的辛苦。
當然,“臘祭”也要感謝自己辛苦勞頓一年,而此時已是寒冬,農耕基本停歇,大家也會為自己放假。從周朝開始,臘祭習俗就已形成,代代相傳。
2、探梅
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每到寒冬臘月時,其他花兒已開始凋零,但梅花卻在此時含苞待放,其不畏嚴寒的品性被衆多文人稱贊。
因此,古人在小寒節氣時會有“探梅”的習俗,選擇合适的欣賞景區,等待梅花的開放,感受着花香花美。在寒冬中能有這番美景,自然也能夠陶冶情操。
3、放年學
在古代,每到小寒節氣時,私塾、學館都會準備放假過年,這正是“放年學”。如《燕京歲時記》就真實記載這一習俗,學子們也早早期待放假,希望能夠暢玩一番。
不僅民間如此,就連皇宮内也是如此,如清朝時,“放年學”的時間由欽天監選擇良辰吉日決定。通常皇家放假時間為2周,民間為4周。
而到了今天,“放年學”也就演變成了放寒假,如今已有部分高校放假,1月中旬将會有更多學校放假。
4、冰戲
從入冬後,北方氣溫就迎來了快速下滑,特别是在古代,氣溫更為嚴寒,11月份開始河裡就會結冰,“七九”才會河開。
而如此漫長的結冰期,江河湖泊中的冰也會越結越厚,等到小寒節氣時,大家就可以放心在河面上行走也不擔心會裂開。
時間長了,也就衍生出了不少冰面遊戲,如穿冰鞋滑行,這就是“冰戲”。作為古老的戶外運動項目,冰戲在清朝時開始盛行起來,人們在一起競賽,享受着“冰戲”帶來的樂趣。
5、畫圖數九
在故宮就有一幅“九九消寒圖”,其實這中間包含一項“畫圖數九”的遊戲,它在古代特别流行,是一種書畫類遊戲,起源于明代,因該遊戲圖案豐富,在民間深受喜愛。
最出名的就是“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文字圖案,這九個字每個字均為9筆,每天劃上一筆,“一九”過去後剛好劃滿一字,等“九九”過去後,剛好九個字劃滿。
畫圖數九不僅是一種民俗,也是古代啟蒙教育的一種文字遊戲,且也融合了氣象知識。
二、“吃三樣”
小寒節氣為一年最冷的時候,此時人們出門就會感覺到陣陣寒冷,但如果能在寒冬時吃上熱乎的飯菜,那身上頓時暖意洋洋,因此小寒時飲食也十分重要,特别是下面3種傳統食物。
1、臘八粥
小寒節氣有一種重要民俗,那就是喝“臘八粥”, 早在宋代時就有此風俗。臘八也就是臘月初八,此時正處于小寒節氣,每到這天,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人們都會制作臘八粥暖身補氣生津。
2、吃黃芽菜
在古代,天津一帶有“吃黃芽菜”的風俗,它是用白菜芽為原料制成的。冬至時,人們就會取白菜中的菜心,将其埋地下6cm深,再用上糞肥封口,等小寒時取出,其食用口感非常脆嫩,在當時是一種獨特的美食。
3、菜飯
古代,南京一帶有吃“菜飯”的習俗,不過菜飯的食材多樣,如肥瘦相間的臘肉、新季大米、霜打後的青菜進行烹饪,吃起來頗為美味。當然也可采用鴨肉、香腸等特産烹饪,同樣十分美味。
以上這3種食物均是古代小寒節氣的特色美食,除此之外還有羊肉、糯米飯等,它們的特點是溫補暖身,營養豐富,可以讓人們平安度過嚴寒的“三九”天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