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議論文的基本思路是“提出問題(引論)一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依此可以把議論文的結構分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
“是什麼”一般出現在文章開頭部分,引出文章要論述的中心問題。“為什麼”是議論文的主體部分,即充分運用論據證明中心論點的部分。“怎麼樣”即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所以,要學好議論文,必須先弄清楚它的論證思路,做到條清縷析。
常見題型:
①“作者是怎樣證明中心論點的?”或“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
②簡要分析文章某段或某幾段的論證過程。
答題技巧:
1.審清題幹,确定答題區域(某段或全文);
2.明确某段或全文内容中提及的論點是什麼;
3.提取揭示論證方法、揭示主旨的關鍵詞,劃分某段(或全文)層次并概括段落内容,分析掌握結構類型;
4.針對所劃分層次,分析論點、論據等先說了什麼,後說了什麼,再說明論證過程中使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5.整合語言,表述議論文的論證思路時,須在分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表邏輯達關系的詞語如“首先”“然後”“接着“最後”或者”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答案要準确、簡練、通順。
答題模闆:
①首先提出……這一論點/引出……論題;
②然後使用……論據(典故、傳說、寓言或引用名言),再對論據…進行了……分析;
③接着從……角度/運用……論證方法從正面/反面進行論證;(根據實際可省略此步)
④最後得出……的結論/強調……的中心論點/發出……号召/提出……的希望。
例如:
1.梳理《應有格物緻知精神》一文的論證思路。
本文是一篇漫談式的議論文,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一決問題”思路來行文。
首先,提出“中國學生要用格物緻知的态度了解自然科學”的觀點;
然後,從“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緻知的社會根源”進行論證,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緻知的社會根源(舉王陽明的例子)②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③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狀并以“我”舉例。
最後,歸納總結“強調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2.簡析《山水畫的意境》第六段的論證思路。
第六段舉了齊白石畫蝦的例子,論證了意境的産生依賴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産生,又與對客觀事物的深度有關。
無論是立論文還是駁論文,大抵的答題模式可總結為以下幾種類型,當然,要活學活用,理解答題,切不可死搬硬套。
(1)首先提出……觀點,然後運用……論證方法,分析論證……,最後總結歸納,得出結論:……
(2)首先提出……觀點,然後從……幾方面進行論證,最後歸納總結:……
(3)先論述……再論述……後者比前者更進一層,最後歸納總結:……
(4)先提出……的錯誤觀點,進行批駁,再樹立正确的觀點,用……的方法論證,最後得出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