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出生18天,體重1.72Kg,31 1周的早産男嬰,120救護車從外地轉診至我院時,患兒精神不振,呼吸不規則,四肢皮膚粘膜能看到少許花斑紋。”威海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主任姜宏志介紹,10月29日,患“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寶寶,經過醫護人員16天的全力救治和精心護理,已轉危為安。
出生18天早産患兒,病情危重
據了解,這名早産寶寶入院前3天,出現持續性腹脹,伴有嘔吐和便血的症狀,為求進一步治療,家屬連夜從外地趕到威海市婦幼保健院,經過小兒外科主任姜宏志初步檢查,寶寶确診為“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是一種獲得性疾病,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腸黏膜損害,缺血、缺氧以後可導緻小腸、結腸發生彌漫性或局部壞死。“主要在早産兒或患病的新生兒中發生,以腹脹,便血為主要症狀,這種疾病的特征就是腸黏膜或腸深層的壞死,最常發生在回腸遠端和結腸近端,小腸很少受累。”姜宏志介紹,患兒腹部X線平片部分腸壁囊樣積氣,這種症狀是新生兒消化系統極為嚴重的疾病。
此時,小兒外科主治醫師鞠海珍立即通知值班護士為患兒提前準備了暖箱,入院後寶寶一分鐘都沒耽擱順利入住了溫暖的“新家”,患兒皮膚逐漸紅潤,花斑紋也慢慢消失了。随後,鞠海珍為患兒查體,根據病情為寶寶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給予患兒禁飲食,并留置胃腸減壓,使腸道充分得到休息的同時給予抗感染治療。
因為需要較長時間的禁食,醫生給患兒加用了靜脈營養,使患兒在禁食期間能保證充足的營養補給。同時陪同患兒完善各項檢查,評估患兒的恢複狀況。由于患兒病程時間較長,靜脈營養對血管破壞性大,最關鍵的一步是為其建立靜脈通路,一切都在緊張而有條不紊地進行。
建立靜脈通路 技術精湛“一針見血”
“1.72kg的體重,細如發絲的血管,在禁飲食血管不充盈的狀态下,又是光線相對昏暗的夜裡,對護士阿姨們手上的技術挑戰很大,護士尹蘭芳沉着應對,在護士王藝的協助下,一次順利為寶寶建立靜脈通路成功,并采集到了靜脈血标本,為患兒置入了胃管。
“由于孩子太小,未來有很多不确定性,治療過程中家屬有很多顧慮”,病區護士長于豔關注到了患兒家屬的情緒變化,及時有效地給予他們心理疏導,經過于豔的耐心勸導,家屬緊張焦慮的情緒得以有效舒緩。
精心護理 患兒平安度難關
“6天禁飲食,經過護士們的悉心護理,患兒慢慢能喝點糖水了,接着能喝母乳了……。”副護士長姜素芬介紹,由于患兒 早産,吸吮能力非常弱,我們手把手教給家屬喂奶的技巧,“先換一個尿布,然後喂奶,喂奶以後頭偏向一側,這樣可以防止寶寶吐奶。”就這樣,患兒順利地吃上了寶貴的母乳。
一點點從最初的3ml,10ml,15ml,25ml……,奶量不斷增加,寶寶的體重也由入院時的1.72kg增到了2kg,病情也日漸好轉。“寶寶從暖箱裡過渡到普通病床那一刻,家屬的臉上綻放出了難得的笑容。”姜素芬說。
經過小兒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與悉心護理,16天後患兒康複出院,家屬給威海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送上兩封感謝信,以此表達全家的感激之情,“你們用無私的愛心和高尚的醫德,為寶寶艱難戰勝了病魔,你們的一言一行诠釋着當代醫生的醫德本色。”患兒家屬激動地說。
感謝信原文
感謝信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