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 G9,史無前例地在新車上市第二天就改配置表。雖然整個過程實在離譜,不過結果總歸是在輿論上扳回一局,在周末來臨之際回歸平靜。
作為曾經的内部人士,其實這款車的産品實力我從半年多以前就有大緻了解,一直對它抱有很強的信心,所以看到小鵬 G9 在上市後的遭遇很是心疼。
相信任何一個曾為這家公司努力過的員工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雖然我不是一線造車的工程師,但我能想象到,看着自己努力奮鬥多少年的新車上市第一天就因為銷售政策遭受媒體和用戶整齊劃一的批評,本應發 24 小時戰報的時間卻沒有亮眼的預定數據,實在不好受。
(廣而告之,小鵬 G9 正式定價表,這價格可以了)
但除了無奈,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一個幾千上萬人的企業做得好不好,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的,大家的批評也真的沒必要過于針對某個人,某款産品,而應該有更系統化的反思。
按照往常慣例,一次大的傳播事件過後,公司内部會例行開展各部門的複盤工作。但上市鬧劇結束之後,小鵬需要的已經不隻是複盤了,一次公司體制甚至核心管理團隊的回爐重造,都有可能是必要工作。
思前想後,筆者還是希望以前員工的身份,以發布會為切入點,稍微宏觀一點聊聊小鵬需要解決的問題,也當是給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公司一些支持。
良藥苦口利于病,前員工的聲音,小鵬不妨一聽。
同樣的事情不是第一次G9 發布會當天,我最最驚訝的不是它的定價與配置策略,而是同樣的狀況,竟然連續出現在小鵬兩款年度車型上。
翻翻舊賬,可能更有助于大家理解 G9 的問題根源。
2021 年 4 月,小鵬 P5 首次公開亮相。P7 刷新了大家對小鵬這家企業産品力的認知,建立了智能汽車新标杆,所以大家對小鵬 P5 的期望是能否刷新小鵬汽車的銷量上限。
按照汽車行業的成熟套路,小鵬想賣得好其實很簡單,依葫蘆畫瓢造一台縮小版 P7,顔值高、性能過得去、智能化體驗突出,再在成本範圍之内優化一下 P7 上面被吐槽的一些細節,就足夠了。
沒想到小鵬劍走偏鋒,甚至還把發布會本身變成了一件負面新聞。
小鵬汽車的靈魂——何小鵬并不是這場發布會的主角。取而代之的是負責 P5 各個研發環節的高管。
這種形式現在蘋果發布會也經常用,但兩者的呈現效果可謂是有天差地别。
蘋果發布會登場的每個高管都經過精挑細選,不僅滿足産品技術發布的要求,還順帶服務于蘋果關注員工多樣化的社會責任形象。同時專業的演講培訓也必不可少,細緻到演講時的手勢、語音語調,使得台上這麼多不同種族與性别的演講者都能夠呈現出一緻的演講風格。
反觀小鵬,登場的高管無論是衣着、發型、口音都沒有一樣的風格,更離譜的是甚至能在一場新勢力的發布會上看到國企風格的演講,完全沒有科技公司那種年輕氣盛的感覺。一場發布會看下來,不僅讓不少員工都在懷疑:「這真的是一群每天在一起共事的人麼?」。
更加難以掩蓋的問題是産品。
有人可能會說我站着說話不腰疼,但看看現在理想從 L9 到 L8,再到後續 L7、L6 的産品路線,就是完全按照受歡迎的高端産品來做中級、入門車型。按照 P7 來做一台 P5,想賣好真不難。
正是因為幾乎所有人都這麼想,才讓 P5 的發布更顯喜劇色彩。沒有人能想到,小鵬的産品規劃團隊竟然絲毫沒有與市場産生共鳴,好像沒上過網一樣把用戶與媒體的呼聲抛諸腦後,做了一台醜出新高度的車。這一神反轉給人的沖擊不亞于迪士尼公開真人版《小美人魚》和《白雪公主》的選角,讓吳彥祖扮演孫悟空參演美國校園劇。
固執己見的後果幾乎是立刻就暴露了,小鵬 P5 超前亮相發布會結束之後,其他品牌鋪天蓋地的媒體下定朋友圈在 P5 上不見蹤影,甚至不乏一些有粉絲号召力的自媒體在發布會後直截了當地發微博批評其設計,本應該迎接亮眼傳播數據的 PR 團隊一轉攻勢,開始進入防負狀态。
P5 往後的故事這裡不多說了,大家也了解,可以簡單概括為——銷量不佳、最大的賣點激光雷達選配率極低。這也是處于上升期的小鵬,在美股上市後遭受的一次重大打擊。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産品規劃方向偏離了消費者需求,公司高層缺少清晰而整體的産品發展路線洞察,對于涉及産品開發甚至市場營銷的各個職能部門都缺少統一的掌控力,以至于連一場發布會的幾位演講者都無法擰成一股繩……
原以為這場令人不願意再提起來的發布會會警醒小鵬,沒想到,這家公司隻是把頭埋在沙子裡,不再提起這場發布會和車型規劃的失敗,一定程度上導緻 P5 車型暴露的公司問題,在一年半載後的小鵬 G9 發布會再度閃亮登場。
車本身,不應該是輿論批評焦點來說說這幾天熱議事件的主角——小鵬 G9。其實 G9 被與負面消息綁定在一起,我覺得挺冤的。這是一款各方面都從 P5 回歸正常的産品,還全面提升了小鵬技術實力上限。以前大家對小鵬的了解就是車機、輔助駕駛,現在可以再加上動力總成與電子電氣架構了。
G9 顔值是在線的。大量平直的線條讓整個車看着很顯大,四平八穩,有點兒窩窩 XC90、寶馬 X5 的感覺了。比起特斯拉 Model Y 那種大饅頭式的 Coupe 造型,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對于大車的審美。内飾設計、用料也比 P7、P5 好不少,改掉了以往一些堪稱智障的設計。前後排空間寬敞,乘坐舒适。比起這樣的體型強行上七座,老老實實照顧好車上五個乘客也不錯。
理想 L9 一定程度上讓人對于家用車的理解産生了偏離,實際上在全世界,五座 SUV 仍然是家用 SUV 的主流車型,個人認為小鵬 G9 的空間設計完全沒有問題。
G9 的駕駛體驗也在線,雖然底盤的初段阻尼還是有點兒弱,但行駛質感和吐槽許久的刹車腳感都相比 P7 有了巨大的優化。 如果說 P7 是一台看着快,實際根本不敢放心開快的僞轎跑,那麼 G9 的駕駛體驗除了極限過彎之外絕對是比 P7 強不止一個檔次的,在小鵬的産品體系内算是有很大的進步了。此外靜谧性、能耗也都呈現出了成熟産品的水平。
整台 G9 最核心的亮點,當屬 800V 碳化矽高壓平台。盡管能實現 480kW 超高功率充電的 4C 電池包隻有 650 性能版車型能夠選配,其他車型隻能搭配 3C 電池,但充電速度也已經很快了。充電速度上限更高,用戶體驗就更爽,長途出行信心也會無形中有所提高。我們還要記得,小鵬 G9 的充電體驗有小鵬超充作為保障,比那些光做車不做充電服務的愛國車企實在多了。
另外,碳化矽元件的加入也提高了 G9 三電系統的工作效率,使得 G9 這麼大一台車也能做到百公裡 14、15 度電的能耗。
誠然 G9 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下文也會有所提及,不過一家向來不以三電和駕控基礎為亮點的新勢力,做出了中國自主品牌,也是全球前幾個量産的 800V 高壓平台,還有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已經比很多車企強了。試問,某些在發布會上找來省委書記站台,或者花巨額去投放硬廣的車企,能有幾家的技術追求比小鵬高?希望大家能給小鵬的技術研發團隊多一點認可。
我們不能因為 G9 有些賣點不是當下交付立刻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就否認它客觀存在的成本與價值。G9 上市發布遭遇危機,與 G9 本身的産品力沒有一丁點關系。我相信它在未來一年半時間裡還會不斷釋放更多驚喜給消費者。
錯在人身上,一團散沙難成大事既然産品沒錯,那犯錯的根源在哪兒就很明顯了,隻能是人。
再直白一點說,那就是小鵬的管理團隊及其機制有大病。
小鵬的産品和員工,一直都苦于「既要又要」的思維方式。
中層既要宣示自己的地位,又不願意承擔決策責任,經常将思考和決策工作推卸給下級,自己安安穩穩地聽彙報,讓基層員工一遍一遍地修改。于是心懷抱負的員工奮鬥意志被消磨殆盡,成為了無情的 PPT 和周報機器。很多脈脈上對小鵬管理層的吐槽都是真的。
既不想産品沒亮點,又不想虧錢賣車,導緻宣傳的亮點全部變成選配或高配項目,按照原來的配置表,低配車主啥光都沒沾到。由此對銷量的負面影響最終還是會讓小鵬吃虧。
互聯網人很熟悉虧錢換流量的思路,那為啥還要在産品上摳門,換來一個虧錢也沒流量的潛在結局?
既要有宣傳聲量,又不願意花錢。在微博上買了一大堆營銷号,都不知道有多少号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接觸「小鵬汽車」這個品牌。我理解小鵬這一回可能是想複制理想 L9 的策略,那咋不看看人家理想請的都是什麼水平的 KOL?人家理想都找遊戲和攝影 KOL 試駕 L9 了,你小鵬還抱着某些除了跟高管稱兄道弟之外别無是處的媒體,那怎麼做破圈和聲量?
還有 9 小時超長發布會。超長發布會這玩意兒本來是疫情期間為了挽回沒有線下環節的聲量而産生的,疫情三年多之後還在用這個玩法,身為前員工的我隻能理解為——這可能是負責發布會的中層為了把預算花掉,拿更多的流量好跟高層彙報而想出來的馊主意,剛好高層也沒啥網感和掌控力,于是被中層忽悠了。
諸如此類。越想越會發現,這一場發布會的目的仿佛不是齊心協力賣新車,而是各部門借新車上市的機會争奇鬥豔,好向老闆彙報自己的工作成果,争取有機會拿到更多預算和分工。
小鵬團隊管理的病根源在哪兒?我又要站着說話不腰疼了,其實小鵬汽車的病原體,首先就是何老闆本人。
小鵬是個非常成功的創業者,與他同一階段的互聯網企業家如今還在創業,甚至能像小鵬這樣迎來第二春的人非常非常少。我個人很敬佩他的決心和遠見。但我們也不可否認,小鵬的初始角色是産品經理、産品開發者,直到 UC 被收購之後,小鵬才算是真正進入了一家大型企業内擔任管理者角色,所以他的大企業從業經曆和管理經驗,與同時代的互聯網企業家相比未必有很大優勢。
在小鵬汽車内部,我們越來越能看見,何老闆對于公司各大體系缺少整合的影響力。G9 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大概率是由他拍版的,但動力總成、生産制造和造型設計等等都由各個分管的高管來掌控。這一狀況毫無疑問會由上至下影響公司的所有工作。畢竟當你創始人的意志無法完全貫通到中層,并且中層管理者的工作目标未必是企業整體目标的時候,基層員工辦事兒效果可能就完全不歸你管了。
舉個例子,2021 年 11 月中,小鵬汽車宣布品牌煥新。至今接近一年過去了,在廣州東方寶泰、悅彙城這些繁華地帶,依舊能夠看到挂着小鵬舊 logo 的直營門店。按理來說公司換标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為什麼最終執行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問何小鵬沒用,Logo 不是他爬梯子去換的。問店長和銷售也沒用,沒預算撥下來他們也沒權限去換。那錯的隻能是與這件事相關的部分中層員工了。
(攝于 G9 發布會前兩周)
而且作為前員工,真心感覺何小鵬有時候心思并不在汽車上。
蔚來和理想之所以能比小鵬更快地建立起良好的口碑,與李斌和李想曾經的汽車行業從業經曆有很大的關系,這兩個人懂車,也懂媒體、懂消費者,自然能夠做出來很多超出大衆預期的産品和事情。
但是小鵬不一樣,他從來沒有展現過自己對汽車的熱愛,更沒有汽車行業從業經曆。身居高位的何小鵬或許知道汽車行業的資本環境,知道很多跟政府相關的事情,但我相信,他絕對沒有李想、李斌,甚至是一些自主品牌車企的高管那麼熟悉汽車的消費者到底在想啥。
在對自己所處的行業缺少全局了解的時候,有些别有用心的公司中層可能就會利用自己與老闆之間的信息差大肆忽悠,從而讓公司的發展偏離自己構思的路線,除了某些中層管理者之外,誰也沒撈着好處。
所以已經很成功的小鵬,其實還得再花點時間補全自己的弱項。我相信何老闆能做好。
病原體确認了,下一步就能剖析一下小鵬得的病。小鵬汽車最大的慢性病是中層管理團隊,之所以說它是慢性病,是因為這一疾病的影響範圍已經遠遠不隻是上市發布會一件事,而涉及到這個企業的方方面面,每天的日常。
這裡要讨論的「中層」嚴格來說是除了何小鵬以外,能夠在公司掌握大團隊管理權的人,包括 CXO 們。小鵬的大多數「領導們」向來不像其他大公司能夠運籌帷幄的中高層管理者,能夠充當大艦隊下各自戰艦的指揮者,共同将公司帶到正路上。反而掌握公司大量事務決策權,卻将決策的風險推給下級,眼裡隻有保住自己工作和權力地位的目标,導緻公司陷入無盡的内耗中。
我從小鵬汽車離職後,曾經有一位研發項目負責人在離職前找我聊天,吐槽管理層搖擺不定導緻已經開展的研發工作半途而廢,甚至要裁掉自己親手招進來的工程師,然後反過來指責他的故事。從我對這一業務部門的了解來看,他所說的大概率就是事實。
老員工尚且受到這樣的待遇,其他基層員工可想而知。在這個公司待得時間長,就越會感覺到很多中層管理者真的不幹正事。年初裁員校招生,年中又開始大張旗鼓搞校招宣傳,讓那些本來相信小鵬汽車而選擇加入的年輕人作何感想?年初給基層員工畫個餅,今年給你幾十幾百萬預算打品牌,結果一個方案讓你寫一個季度,最後隻批你 5 萬塊錢拍個視頻,還要批評員工沒有戰功......長此以往員工怎麼會有戰鬥力?
小鵬汽車不能忘記,企業中層管理者的價值,是帶領團隊達到公司的整體發展目标,但現在的小鵬汽車更像是各種獨立王國的集合體,而每個王國下面竟然還有很多獨立的小團隊,結果就導緻了 G9 上市這一段時間混亂的營銷節奏、小鵬 P7 史無前例将近 30 個 SKU,離職員工對公司充滿各種意見……
廢話說了這麼多,道理其實很簡單。小鵬汽車中高層管理者的行事風格已經不滿足小鵬汽車當下發展階段的要求,除了在公司内部徒增錯綜複雜的人際關系,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之外,沒有給小鵬汽車帶來任何正面的效益。
這樣的體制,不要也罷。
解決問題,從解決人開始接下來這段話寫出來可能會讓一些朋友看着不舒服,可能是前同事,可能是以前的領導,但我純粹是對事不對人,我也非常能理解大家的不易。
想繼續造好車,真的要懂産品。你要懂産品、懂市場,自然就不會喊出來接棒保時捷這麼無厘頭的話了。所以建議何小鵬自己先買幾台保時捷、邁巴赫開開,知道會被大家視作 dream car 的車到底是咋樣的。再多刷刷微博,看看各類汽車 KOL 評車,充不充值無所謂,看看有流量的大 V 們到底是怎麼評價一款産品的。
(以何老闆的身家,買 911 的成本應該跟我們出門吃個蘭州拉面差不多)
切記,消費者能知道小鵬智能化水平做得好的前提,是他們買了車,所以很多汽車基礎設計和技術的重要性完全不亞于智能車機和自動駕駛。當你真正了解産品,就知道怎麼做才能讓消費者更容易,也不會被中層管理者忽悠了。我相信如果小鵬很了解市場行情,絕對不會允許 G9 上隻有主駕駛側有手機無線充電闆,因為自己的直接競争對手特斯拉、華為問界上都是雙側标配。
同時,也建議何小鵬把自己精力捋一捋,從不必要的事情上挪開。投資者相信你彙天、鵬行能成,那一定是基于何小鵬成功地把小鵬汽車做好。現在發了個 G9,美股都跌破發行價了,你彙天去迪拜又能咋樣呢?當下的何小鵬,需要花 120 分精力在小鵬汽車上重振旗鼓。
(左一為彙天創始人趙德力)
btw 個人強烈建議,彙天這種隻上過湖南衛視綜藝節目的民科公司真的就盡早放棄吧。
人的方面。小鵬汽車,請善待自己的員工。幹不了活的,大家體面地分開。能幹活的,在能力範圍内好吃好喝,有升職加薪的空間,别光顧着給老員工畫餅。想要維護自己的雇主形象,就先當個體面人。
最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機會重塑公司的管理機制,清洗一下公司的中層管理團隊。G9 事件,充分暴露了小鵬中層管理混亂帶來的惡果。正如他們幹掉那些不聽話,沒有業績的基層員工一樣,無法擰成一股繩把公司做大做強,搞小王國的中層管理者,也應該被無情地清退掉,特别是那些除了混職場搞文山會海之外沒啥實際「戰功」的華為阿裡和傳統主機廠中層管理者。
把權力适當還給奮戰在一線的員工,用真金白銀調動他們的創造力、工作積極性,或許會比招一大堆有光鮮簡曆的中層管理者更有價值。也隻有這樣做,才對得起那些真正認真為公司服務的基層工作者和用戶、投資者。
後記寫這篇稿子,純粹隻是想整理整理自己的思緒。雖然現在已經離開,但看着小鵬 G9 最近幾天的輿情,我不由自主地還是有很多想法,自然就想對小鵬 G9 事件引申出來的讨論釋放一下自己的觀點。所以就當本文是我發牢騷的成果吧,個中可能會有經不起推敲之處,不過無所謂了。
平心而論,小鵬汽車的産品和技術實力都是不錯的,否則也不可能從當年被群嘲的狀态走到現在。這些成績,真的要分這個企業的基層員工,以及那些一直關注、認可,并發聲支持的媒體一點功勞。
我留意到有些大 V 在媒體專訪之後說了很多言辭激烈的話。也許有的中層管理者會覺得這是在黑小鵬,但不支持、不關注小鵬汽車的人,絕對說不出那些話。所以 G9 這次被錘得這麼慘,反而是件好事兒。
我不後悔自己當年選擇加入小鵬,也不後悔後來選擇離開。當年的小鵬很有希望,現在的小鵬确實不是一個理想的職業發展機遇。希望何小鵬和小鵬汽車的管理團隊真的認識到公司問題所在,并且有魄力解決這些問題,讓公司重新站起來吧。
撰文:輪上狂想
簡介:一個前科技媒體、科技/汽車公司小 PR 的分享空間,盡自己所能嘗試以個人的視角觀察自己關注的領域。所有内容均為個人主觀觀點,歡迎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