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明花山
崇左市甯明縣花山景區位于崇左市甯明縣東南約15公裡的明江西岸,它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入選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名單。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更在2016年第40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廣西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産景區,也填補了我國岩畫類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空白!是我們廣西壯族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寶,體現了古代壯族人民的審美情趣和高超的藝術水準!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上,展開的第一幅畫卷呈現了花山岩畫圖案,花山岩畫也由此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揭開了神秘面紗,成為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史的代表之一,成為中國文化起源的一個典型符号。
花山岩畫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分布廣而且風格統一,歌頌了當時的農耕文化和日月崇拜,具有很高的美術價值和教育研究價值;也為很多音樂藝術家帶來了創作靈感,創作出很多優美動聽的花山歌曲,比如韓磊的《花山戀》、孫楠的《蝴蝶吻花山》、李清影的《我在花山等你》等等。。。
“花山”壯語稱為“岜萊”,意思是有畫的山。甯明花山岩畫是左江流域岩畫群的代表,也是世界同類岩畫當中面積最大、畫面最集中、内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岩畫。展示的是壯族先民的集體祭祀活動,反映了駱越名族的巫術文化、圖騰文化、生殖文化,對于後世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甯明花山位于明江西岸,海拔高度345米,相對高度230米,花山岩畫就繪制于花山臨江的陡崖峭壁之上,上部距離山頂約210米,底部高出江面約15米~18米。畫面寬172米,高約50米,總面積8000多平方米,一共有圖案111組,圖像1900餘個;最大的高達3.58米,最小的僅20厘米;圖像包括人物、動物、器物三類,以人物為主。人像有正面和側面的,大都作舉手屈膝的半蹲姿勢,看起來就像“蛙人”一樣,形象表達了駱越先民的青蛙圖騰崇拜;還有200多面銅鼓和刀劍、狗、馬和羊角鈕鐘等等;其圖像分布之廣密、作畫地點之陡峭、作畫條件之艱難,都被公認為世界罕見,在美術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花山之謎歸納起來有16個字,就是“用何作畫?如何作畫?為何作畫?畫表何意?”
首先,用何作畫,經過專家考證,繪畫顔料使用的是赭紅色的赤鐵礦粉,加上動物脂肪稀釋調勻,用草或者羽毛繪制而成,所以顔料的吸附和滲透能力超強,曆經數千年而保持鮮豔的色彩和清晰的圖案。
其次,如何作畫?在如此陡峭甚至連猴子都難以駐足的石壁上,怎麼作畫呢?有四種說法,有吊繩說、搭架說、攀爬說、水漲船高說等等,其中人們接受最多的是水漲船高說,當年有一次大洪水,先人們跟着洪水撐船沿山壁作畫,水位下降之後,壁畫也因此畫成。
最後是為何作畫,畫表何意?花山壁畫的内容有說是慶祝征戰勝利的、有說是慶祝豐收的、還有說是祭祀水神的,還有說是從繪畫向象形文字發展過渡時期的語言符号,所以花山岩畫也被被譽為“無字天書”。真是衆說紛纭,難有定論,親愛的遊客朋友,您怎麼看呢?
花山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