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對兒童的骨骼發育、生長發育、神經肌肉系統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愛出汗就是缺鈣的表現,并立即開始給孩子補鈣。這樣的做法是正确的嗎?
愛出汗就是缺鈣嗎?
對此,遼沈晚報記者采訪到沈陽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廖新。廖醫生解釋道,出汗是一種現象,用來判斷是否是鈣缺乏引起,并沒有特異性。比如孩子在吃奶的時候出汗、衣物穿着過多均會出汗,均和缺鈣沒有關系;出汗所指的缺鈣一般指兒童夜間睡眠時出的汗(除外環境因素),所以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出汗即是缺鈣,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兒童缺鈣表現是什麼?又應該如何科學補鈣呢?
廖醫生介紹,兒童缺鈣不同年齡段表現是不完全相同的。對于三個月内的小嬰兒來說,主要是一些非特異性的神經系統症狀,比如多汗、哭鬧不安、神經興奮增高。如果沒有及時補充合适劑量鈣和(或)維生素D,寶寶可以出現方顱,或是胸廓的改變,如哈氏溝,出現下肢的彎曲,如O形腿。對于生長較快的年長兒,可能出現生長過快部位的不适,即百姓口中的所謂“生長痛”。
給孩子補鈣了,孩子的O型腿怎麼不見好呢?
“很多家長來門診,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給孩子補鈣了,孩子的O型腿怎麼不見好呢?”廖醫生說,事實上來講,我們所說的雞胸或者O型腿,它的形成确實跟鈣、磷代謝有關,但是兒童出現這種臨床表現,不僅僅是鈣的缺乏,也可能是體内維生素D沒有滿足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家長給孩子補鈣的同時并沒有補充合适劑量的維生素D來促進鈣的吸收,那麼也就不利于骨骼系統的恢複。
廖醫生介紹,家長們另外一個誤解是關于O型腿等恢複時間和補鈣周期的問題。我們是說骨骼形态的改變一旦形成,它恢複的周期是相當長的,所以需要在孩子生長過程中觀察骨骼形态的變化,恢複不是一蹴而就的。每種藥物補充是有治療周期的,比如說鈣的療程一般是一到兩個月、維生素D是根據醫囑去給予合适劑量的補充,而不是家長目前常采取的常年進行補鈣的這種方式。
那麼應該如何科學的補鈣呢?
補鈣也要講究正确的方式方法,那麼應該如何科學的補鈣呢?廖醫生告訴記者,對于生長發育期間的兒童來說,最好的鈣的來源其實是奶制品。對于多數生長發育期間的兒童來說,如果奶量超過500毫升,是不需要常規補鈣的。青春期由于是第二個生長高峰,鈣的需要量明顯增加,故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建議每天喝500毫升以上的牛奶。
廖醫生強調,除了食物補鈣以外,若孩子缺鈣症狀明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同時補充維生素D制劑和鈣劑。維生素D的具體劑量和療程因缺乏程度不同,用量差異較大,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鈣劑種類較多,如碳酸鈣、乳酸鈣和醋酸鈣,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可以選擇性地給孩子服用。在日常生活中,更應注意陪伴孩子适當戶外運動,保證充足的日光照射,因季節不同,每天曬太陽可以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
遼沈晚報健康學院
成立的30餘個病友圈,群友近萬人。遼沈有醫說醫病友圈包括體重管理、膝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睡眠病、甲狀腺病、治未病、骨科頸椎病、眼科病、濕疹病、乳腺病、高血壓、胸膜炎、糖尿病、結核病、婦科病、耳鼻喉、關愛孕産婦、呼吸病、腫瘤病、口腔病、中醫兒科、兒科、風濕免疫、肺結節、風濕等生活中常見問題以及公益直播講座群,圈内邀請各大公立醫院專家在線定期為大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