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家族子孫多——粑粑家族
說起粑粑,這個外地人聽了土得掉渣的名字,可在會澤人的眼中,它形如圓月,味似甘饴,色鮮味醇,是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的聖潔食品啊!“粑粑”一詞,系雲南土話,它指的實際上就是北方所謂的“大餅”。
雲南因多樣的地質和氣候條件,所産糧食十分豐富,僅會澤而言,就有水稻、旱稻、赤稻、白稻、糯稻、粳稻、長芒稻;麥類就有大麥、小麥、燕麥;另外還有苦荞、甜荞以及種類繁多的豆類和玉米。
這樣名目繁多的糧食作物,為制作粑粑提供了十分豐富的原材料,勤勞的會澤人民,經過長期的摸索,幾乎創造了一個龐大的“粑粑家族”,它大概為:
大米類:米漿粑粑、面蒿粑粑。
玉米類:新包谷粑粑、包谷粑粑。
小麥類:娜姑麥粑粑
燕麥類:漿粑粑、火節子粑粑
洋芋類:洋芋粑粑
荞子類:甜荞粑粑、苦荞粑粑
豌豆類:豌豆粑粑
會澤人最熟悉的莫過于洋芋粑粑了。早上起來買一個金黃色的洋芋粑粑,邊走邊吃,咬一口,瞬間滿口飄香,十分惬意。
在會澤,洋芋粑粑的做法可謂種類繁多。油炸洋芋粑粑就是其中一種,用料十分簡單,将洋芋去皮煮熟,搨泥成糊狀,置于鍋中焙炒,加上酸菜食鹽即可做心子。粑粑皮是用加入發粉的小麥面做成,入鍋烹炸後,入鍋烹炸後,圓圓的洋芋粑粑一片金黃,色澤誘人。
麥皮的脆香,加上洋芋心子的酸味,口感頗佳,如果用餌塊包上一個油炸洋芋粑粑,更有一種特殊的風味,的确是一種快捷,低廉的早餐食品。
洋芋粑粑還可以切成細絲或者小塊置于漏勺中用油炸的,榻成泥狀炸的等做法。
另外,用上述的原材料不用油炸而采取“熯”的,筆者也曾做過一種洋芋粑粑,和上述做法不同的是,麥面皮不加發粉,心子加入炒香的肉沫,除酸菜做配料外,還有蔥花、芹菜,采用的烹饪手法是“熯”不是“炸”,會澤人稱此為“死面粑粑”。用這些材料和方法做出的洋芋粑粑,風味獨特,入口後,因是熯的,粑粑一面綿柔,一面脆香,加之内沫焙炒的洋芋心子,加上蔥花、芹菜的特有風味,給人覺得十分的韌性和有嚼勁。軟與脆,酸與甜,香與鮮交織于一起。
除了洋芋粑粑外,還有燕麥粑粑也比較出名。由于會澤屬于高寒地區,在一些山區就盛産燕麥,燕麥,是一種低糖、高蛋白質、高能量食品。它所含鈣、磷、鐵、鋅等礦物質有預防骨質疏松,促進傷口愈合,防止貧血的功效。曆來受到消費者的青睐。
我想會澤很多80後的朋友都記得小時候吃過的“燕麥炒面”吧,現在還有作為旅遊産品的袋裝的燕麥炒面出售,比起都市的各種精美點心,會澤燕麥炒面透出的是一種質樸的風味感。
會澤用燕麥制成粑粑的食品有兩類,一種稱之為“漿粑粑”,一種則稱之為“火節子粑粑”。
将收割的燕麥去芒淘洗幹淨後,用水浸泡,用小磨磨成粥狀待用。将铛鍋置于火上,抹上少量的香油,将粥狀的燕麥粥舀入鍋中,熘成薄薄的一層餅即可,會澤人稱此為“漿粑粑”,然後搨上蜂蜜,就可食用,該食品甜軟腴潤、老少皆宜,現作為一種面食,已進入高檔的餐桌。
如果說燕麥粑粑是以其香軟糯腴取勝的話,那燕麥做的“火節子粑粑”正好與其相反,它是以硬香蹦脆受到人們的喜愛。
火節子粑粑的做法是:将燕麥粒納粹,會澤人稱将麥粒等磨細,稱“磨”;将麥粒等推得較粗稱“納”。做火節子粑粑的燕麥粒不能用石磨磨得太細,用石磨納後,然後将燕麥面置于一木盆中,一次性加水揉成面團,有時也可以加入一些糖。這當中,不能連續加水。待做成圓圓的粑粑後,置于火塘中豎着燒烤,待兩面黃色後,就可食用。火節子粑粑的做法,極有原生态的手法,故香脆鮮甜,是出遠門最好攜帶的食品。
大米類面蒿粑粑:用大米做成的粑粑有兩種,一種稱之為米漿粑粑,即将粳米用水浸泡,磨成米漿放入糖後,用铛鍋熘成圓形,會澤人稱此為“米漿粑粑”,其食品柔軟香甜,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另外,一種稱之為面蒿粑粑,是将粳米磨成細面,加上一種野生的面蒿,再加上糖,注水揉成面團,做成圓形用熯的方法蒸熟,會澤人稱此為面蒿粑粑,該食品鮮甜柔滑,加上野生面蒿,呈暗綠色,為粑粑中的綠色食品。
玉米類的包谷粑粑:将幹包谷磨成面,棄皮後加入發粉加糖,做成圓形用鍋熯成,會澤人稱“包谷粑粑”,是度荒年最好的食品。另一種類型的“青色谷粑粑”,是等地裡玉米成熟後,将其棒子掰了,撕去外皮,将其中棒子上的包谷米粒,默了用石磨磨成粥狀,舀入一片新鮮的包谷葉子中,置于蒸籠中蒸熟,就可食用。這種食品,綠色的玉米葉席卷着一團團金黃色的粑粑,加之新鮮的玉米做成,其色、其味,不同凡響。
荞子類苦荞粑粑和甜荞粑粑,當糖尿病席卷全球,肆虐着人類時,荞子這一高寒山區出産的作物,一下子由醜小鴨變成了小天鵝,苦荞及苦荞做的食品也由貧寒人家的餐桌進入高檔餐廳,成為了一種很受現代人歡迎而又時髦的食品。
粑粑的做法多種多類,味道不一,在外的遊子逢年過節回到家鄉,大多都會去嘗嘗這熟悉的味道。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鄉愁呢!
文:卞伯澤
編輯:夜微涼
(圖片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