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檸檬精、鍵盤俠、擺爛……這些都是網友們耳熟能詳的網絡社交詞彙,如今卻被一家叫優趣優品的玩具商利用諧音梗做成了爆款玩偶。如社恐演變為由蛇和恐龍組成的“蛇恐”,鍵盤俠則變成了肚子上印有鍵盤圖案的龍蝦……打開@優趣優品 抖音賬号,幾乎每一條視頻都是不同的諧音梗玩具,推陳出新的速度快到讓粉絲們都應接不暇。
最近讓優趣優品火爆出圈的,是演員趙露思的一條視頻:她穿着一隻約一米長的龜殼玩偶,開着猩猩臉特效,略帶笨拙和搞笑地展示着身上這個新家夥,最後安心地往地上一躺,成了一隻“躺平的烏龜”。
其後,被種草的粉絲紛紛沖進優趣優品的直播間,在評論區刷着“這是趙露思同款嗎?”3天後,老闆劉豐銘在@優趣優品 發布了一條趙露思同款視頻,表示“嗯說得對,就是同款躺平神器”。
很快,這隻烏龜殼就火上了抖音熱搜。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全抖音都被安利的烏龜殼”話題視頻播放量已超1億次。很多抖音達人和網友都被這個充滿巧思的“奇葩”玩具吸引,自發分享自己穿着龜殼的視頻。
在這波熱潮之前,優趣優品的這款龜殼每天能賣出700個左右,但近日的訂單量一下子猛漲到了一天2000單,直播間人數最多時達到6000人以上,賬号漲粉則超過30萬。目前,@優趣優品 在抖音擁有超184萬粉絲,獲贊超1600萬。
優趣優品是一家專注生産布藝家居和絨布玩偶的商家,去年6月進駐抖音。一開始,優趣優品主要是利用短視頻和直播售賣一些普通的可愛玩偶,如大鵝玩偶、花朵抱枕、面包坐墊等。其中,大鵝玩偶一度暢銷到爆單,一天就能賣出5000隻。
但這樣的商品市面上雷同的很多,複刻也相對簡單。不久就有同行做出了類似的産品,并且用更低的售價吸引了消費者。
如何在重重競争中成功突圍?一位ID名為“鲨騎馬”的粉絲給了劉豐銘靈感。很快,劉豐銘就推出了一款由鲨魚頭和馬身體組成的玩偶,沒想到一下就在抖音火了。往常隻有幾千點贊量的賬号中,這條“鲨騎馬”視頻點贊量則高達20萬。“好特别,想擁有”“創作鬼才”“他家玩偶都想要”,被創意戳中的網友們紛紛在視頻下方點贊留言。
此後,劉豐銘就如同開挂般腦洞大開,相繼推出了白菜和狗的結合體“菜狗”、西瓜冬瓜哈密瓜和鴨子的結合體“西嘎冬嘎哈密嘎”、黑狗和企鵝的結合體“黑狗企”等諧音梗玩偶。而這些商品的設計靈感,幾乎都來源于直播間或短視頻評論區網友的留言。
6月25日,有網友在當天的視頻裡留言說想要一個挂件版的牛芒(牛頭 芒果)玩偶,7月14日劉豐銘就在脖子上戴了一圈牛芒挂件出鏡。有網友表示,“有蛇恐,為什麼沒有社牛?”安排!劉豐銘很快就推出了牛頭蛇身的玩偶。“象白藍鴨有嗎?”“豬目狼馬蜂來一個”“天青色瞪眼魚請安排”……留言區很快變成了網友們的“點評式下單區”,劉豐銘也習慣了這種粉絲提思路,品牌配合做設計的過程。
其實,1年前剛入局抖音電商時,劉豐銘既不懂怎麼做視頻,也不懂直播,還花了幾萬塊錢上培訓課學習,卻連提詞器是什麼都不太了解,直播時的話術都要一字一句地背。“上學都沒那麼認真過。”
那時,直播間都隻有幾個人,為了拉到新客,劉豐銘頭發也愁掉了不少。
在這個過程中,劉豐銘漸漸意識到,隻要産品足夠好,直播間不必玩套路、憋單,甚至開播前也不需要做太多額外準備,隻需要在直播時直觀地展示玩偶的外觀和尺寸,真實地講解産品,再挂上鍊接,同樣能吸引一批忠實觀衆。在他們的摸索中,直播間的場觀一天天地漲起來,在線人數也穩定在了2000人左右。
劉豐銘說:“粉絲要什麼我就做什麼,他們隻要提出,我就能做。”
某種程度上說,粉絲的評論呼聲高,就意味着産品有市場。現在,優趣優品的訂單量已經能夠穩定在每日一萬單左右。
根據粉絲點評來生産商品,這顯然是一條和傳統玩具廠家截然不同的路子。在傳統商業模式下,廠家無法與顧客産生實時且零距離的互動,用戶反饋周期長,容易産生滞銷商品,而抖音電商的互動機制很好地解決了這種狀況。
借助和粉絲的積極互動,優趣優品的内容創作也進入了良性循環——商家充滿創意的優質内容激發了網友的創作欲和互動欲,從而不斷地為賬号帶來流量,而這樣的熱度又反哺了商家,讓商家“腦洞大開”,促進了産品的升級和銷售。
(粉絲們在留言區積極點評式下單)
出色的内容創意和商品研發力還為優趣優品帶來了更多資源。此前抖音電商小二就主動為優趣優品和交個朋友直播間牽線搭橋。在合作中,交個朋友直播間選中了一款香蕉和鴨的結合體玩偶——“香蕉個朋友鴨”,将諧音梗玩出了“夢幻聯動”。
用優質内容帶動銷量,是創作者們思考的問題,也是抖音電商“春雨計劃”所倡導的。未來,“春雨計劃”将持續提供更多的流量激勵、權益保障和業務助力,鼓勵商家和達人創作優質電商内容,提升長期經營效率。
如今,劉豐銘已經停掉了其他所有平台的業務,專注做抖音電商。他說:“花同樣的精力,在這裡做的效果最好。所以我還蠻感謝抖音電商,沒有抖音電商的話應該做不到現在這種程度。”借助抖音電商獨有的創作和互動模式,優趣優品在和粉絲的良性互動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業務增長,也在這條另辟蹊徑的創意之路上收獲了品牌的成長。
#對小學生幼稚對成年人剛好的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