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禅宗創始人六祖慧能
禅宗創始人六祖慧能
更新时间:2024-11-11 19:41:41

本文經作者王學信同意發表,來自月湖漁樵gong zong 号。

禅宗創始人六祖慧能(王學信禅宗探秘)1

禅宗探秘(三):六祖慧能得法黃梅

王學信

大唐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一位盧姓居士從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來到湖北參谒五祖弘忍。五祖問:“汝自何來?”居士答:“嶺南。”五祖又問:“欲須何事?”居士答:“唯求作佛。”五祖複問:“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居士答:“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五祖令他随寺衆從事勞作,居士答:“弟子自心長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五祖見其“根性太利”,天資悟性甚高,恐遭人嫉恨,便叫他到槽廠去勞作。居士退下後,“便入椎坊,服勞于杵臼,晝夜不息”,比他人更加辛苦勤勞。這位盧姓居士,便是後來的禅門大匠、東土禅宗六祖慧能大師。

聞經有悟 趕赴黃梅

同禅宗多位祖師一樣,六祖慧能的身世也頗具傳奇色彩。慧能祖籍範陽,今京西涿縣,其父盧行瑫貶官嶺南,攜妻李氏徙居新州。忽一日,李氏“感異夢,覺而異香滿室,因有娠。六年乃生,毫光騰空。黎明,有僧來,語祖之父曰:‘此子可名慧能。’父曰:‘何謂也?’僧曰:‘慧者,以法慧濟衆生;能者,能作佛事。’語畢,不知所之。”奇怪的事還有,“祖不飲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可惜的是,慧能三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孤兒寡母,居家貧甚。慧能幼時即上山砍柴,采摘山果野菜,靠賣柴養母。

禅宗創始人六祖慧能(王學信禅宗探秘)2

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某日,慧能背柴走過街市,聽到有外地客人在誦讀《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頓有感悟,便問客人:“此何法也?”客人道:“此《金剛經》,黃梅東山五祖忍和尚,恒教人誦此經。”慧能聞聽十分激動,便想出家學佛法,就請求座中一位客人為其母備好一年生活所需,辭别老母,徑直來到韶州。

在韶州,慧能遇到一位志行高潔的讀書人劉志略,交談之下,結為好友,劉志略有個姑姑是比丘尼,法号無盡藏。某天,她正誦讀《涅槃經》,慧能在一旁聽了片刻,便為在座者解說其中含義。尼無盡藏手執經卷向慧能詢及其中的字義,慧能答:“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姑道:“字尚不識,曷能會意?”慧能道:“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無盡藏聞聽此言,十分驚異,知其絕非常人,便将此事告知鄉裡父老,請他住進寶林寺。盡管該寺廢棄已久,鄉親父老多方籌措,日夜趕工,寶林寺迅即整修一新。慧能感謝父老們的一番心意,但他告知衆人,“我求大法,止此何為?”随即辭别,直抵黃梅,參禮五祖,便入坊,舂米作務。

一偈印可 衣法得人

八個月倏忽而過,五祖知付授衣、法時機已到,便告知全寺僧衆:“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是時,五祖門下有僧人七百餘衆,其中上座神秀,博學多聞,為僧衆所景仰,都道:“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聽到僧衆贊譽,不再猶豫,便在走廊粉壁寫下一首偈子,其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五祖夜間坐禅後,走到此處,忽見此偈,猜是神秀所作,便贊歎道:“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

走廊粉壁本是拟請畫師盧珍繪制《楞伽經》中,大慧菩薩的一百零八問和佛祖與其對答的故事。等到五祖見題偈在壁,便中止原來的設想,不再繪制壁畫,并讓僧衆都來念誦這首偈子。慧能在椎房忽聆誦偈,就問一小沙彌是何章句。小沙彌道:“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則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歎賞,必将付法傳衣也。”慧能問:“其偈雲何?”小沙彌為他念誦一遍。有頃,慧能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小沙彌诃斥他:“庸流何知,勿發狂言。”慧能道:“子不信耶?願以一偈和之。”小沙彌不答,隻是看着他笑。到了深夜,慧能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他舉着蠟燭,請江州别駕(刺史屬官)張日用在秀偈之側,寫一偈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後來見此偈,道:“此是誰作?亦未見性。”僧衆聽到五祖這樣評說,也就不再注意此偈。

禅宗創始人六祖慧能(王學信禅宗探秘)3

至夜深人靜之時,五祖悄悄來到椎房,問慧能:“米白也未?”慧能答:“米白也,未有篩。”五祖即以竹杖三擊其椎。三鼓時分,慧能到方丈室參谒五祖。五祖再次驗證他初悟時所聽聞“應無所往而生其心”一語,此刻,慧能于言下大悟,遂對五祖道:“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靜;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知其已悟自性本體,對他教誨道:“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繼而,五祖又教誨他道:“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随機大小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予上首大迦葉尊者。輾轉傳授二十八世至達摩,屆于此土,得可大師傳襲,以至于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即無種,無性亦無生。’”

慧能跪地接受所傳衣、法,問五祖:“法則既受,衣付何人?”五祖道:“昔達摩初至,人未之信,故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複傳也。且當遠隐,俟時行化,所謂受衣之人,命如懸絲也。”慧能又問:“當隐何所?”五祖道:“逢懷即止,遇會且藏。”慧能跪拜罷,捧衣而出,是夜南行,大衆莫知。五祖親送慧能來到九江驿邊,令慧能上船。慧能随即握住船橹,準備南渡。五祖道:“合是吾渡汝。”慧能知是禅語,即回答:“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能蒙師傳法,今已得悟,隻合自性自度。”五祖聽罷,很是欣然,道:“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

禅宗創始人六祖慧能(王學信禅宗探秘)4

五祖弘忍大師

衆僧追讨 慧能隐居

五祖送别慧能後,不再上法堂。僧衆頗感訝異,便來詢問。五祖道:“吾道行矣,何更詢之?”又問:“衣、法誰得耶?”五祖道:“能者得。”僧衆便議論道,帶發修行的盧慧能,名字中有能字,應該是他。衆人對慧能得衣、法傳承很不服氣,當即相約一起去追趕,務要奪回祖師衣缽。

慧能辭别五祖,一路南行,走了兩個月,來到大庾嶺。僧人惠明本是軍中将軍,他與數百人一齊來争奪衣缽,因體健善走,先趕到嶺上追及慧能。慧能“擲衣缽于石”,道:“此衣表信,可力争耶?”惠明“舉衣缽不能動”,便解釋道:“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慧能告訴他:“汝既為法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

惠明遂屏氣凝神,趺坐而漸入定境,過了多時,慧能問:“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于言下大悟,又問道:“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旨意否?”慧能道:“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惠明道:“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慧能),即惠明師也。”慧能道:“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五祖),善自護持。”惠明又問:“惠明今向甚處去?”慧能道:“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惠明行禮辭别,回到嶺下,對僧衆道:“向涉崔嵬,杳無蹤迹,當别道尋之。”嶺下僧衆遂四散尋找,不再上嶺。其後,惠明居于袁州蒙山,潛心修持,為避慧能名諱,更名道明,亦修成正果。此乃後話。

慧能來到嶺南韶州曹溪後,四處找他的人漸次聞聽些許關乎慧能之訊息,便又來尋覓,慧能遂避難于四會之獵人隊中,曆經十五載,時與獵人随宜說法。獵人令守網,有獲悉放。每飯時,常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即對曰:“但吃肉邊菜。”

慧能出山 剃度受戒

五祖既将衣、法交付慧能,逾四載,至大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忽一日,告大衆道:“吾今事畢,時可行矣。”即入方丈室,安坐而逝,壽七十有四,肉身不腐,塔于黃梅東山。唐代宗谥曰:“大滿禅師”。

大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初八,慧能忽念說法時至,遂出四會山林,至廣州法性寺(即今廣州光孝寺),正值該寺印宗法師講解《涅槃經》。慧能暫住“廊庑間”,夜間風起,經幡飄動,兩位僧人相對争論,一個道“幡動”,一個道“風動”,争執不休。慧能見狀,朗聲插了一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此語一出,幾個僧人都驚得呆了。後世禅師對此有偈頌雲:

不是幡兮不是風,

衲僧于此作流通。

渡河用筏尋常事,

南山燒炭北山紅。

這個公案,是六祖初出山時的一段機用,用語極妙,然并非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樣,此即禅宗心法,倘如是,則大謬也。

禅宗創始人六祖慧能(王學信禅宗探秘)5

印宗法師聞聽此事,即請慧能坐于上席,向他詢問禅法奧義。見其言簡理當,不由文字,便問道:“久聞黃梅衣、法難來,莫是行者否?”慧能答曰:“然。”印宗法師起而作禮,請衣缽出示大衆,令大家瞻仰禮拜。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師會集一幹高僧大德,為慧能剃發,慧能至此始為出家人。二月八日,慧能就法性寺智光律師授具足戒,成為正式比丘。

法性寺及其戒壇,說來還大有來曆。該寺所在原為南越王趙建德故居,三國時期,吳國騎督尉虞翻改為園林,稱虞苑,聚徒講授《易經》。虞翻去世後,家人捐出建寺,稱“制止寺”。劉宋文帝元嘉年間,梵僧求那跋陀羅大師來寺,創建戒壇,稱“制止道場”大師并預言:“後當有肉身菩薩在此壇受戒。”梁天監年間,真谛三藏自西印度攜來兩棵菩提樹苗,親手植于戒壇兩側,對大衆道:“卻後一百二十年,有大開士于此樹下演無上乘,度無量衆。”而當年菩提達摩祖師渡海來華,最初即住錫此寺中。六祖惠能受戒後,即于此菩提樹下開演黃梅東山法門,就像當初約定好的一樣。

禅宗創始人六祖慧能(王學信禅宗探秘)6

六祖慧能

作者簡介

王學信,知名文化學者。1947年生于北京。高中保送北師大二附中文科試驗班。1965年高二參加高考,成績為北京考區文科第一名,因家庭出身之故,被北大中文系拒收。1968年赴雲南生産建設兵團。1977年再以雲南省文科第一名成績,為北師大中文系錄取。先後在《華聲報》《海内與海外》媒體任編委、總編室主任,副刊部主任,編輯部主任等職。著有《南懷瑾詩話》、《春深詩酒醉中華》、《郭永琰楷書王學信絕句百首》等。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