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有“坐地起價,就地還價”的說法。如今,很多經營場所都已經是明碼标價,不再支持議價了。
不過,總還有一些是可以在價格上說來去的。特别是在文玩古玩這一類行業中更是如此,這一類物件呢,基本上是沒有特定的價格标準,價值更多偏向不确定。
就比如一副紫檀手串,在外行人眼裡,它就是幾顆木頭珠子,值不了幾個錢,但是如果遇到喜歡的人,它的價值就能顯現出來了。
要價還價在買賣中也是一種樂趣,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在電視中看到,在某些商品的交易場合中,買賣雙方拉着手,在手上搭着一塊布用以遮掩動作,我們看到布被扯動,實際上是買賣雙方通過手部特定的動作在劃價,來來回回要劃上好幾次,直到雙方都滿意為止,當然也有談不攏的。
通過這種方式劃價,就是一場無聲的談判,也是樂在其中,達成的價格隻有買賣雙方知曉,其他人是不知道的,因為有一塊布遮掩了劃價時的手部的動作,當然這是行家與行家的語言,外行人即便看也是看不懂的。
我自己呢,是一個比較嘎嘣利落脆的人,不大喜歡議價,認為這有點浪費時間,所以每次和别人交易的時候,我都會給出一個合理的價格,通常也就不再議價了,這也是我這些年做交易的一個習慣,老客戶自然都懂,新客戶可能會有點郁悶,為什麼不能還價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和做事習慣吧?我喜歡看别人做買賣時要價還價,但自己卻不願為之,很多時候也因此丢失了訂單,心裡難免會懊悔。
喜歡議價的賣家,通常都會喊一個較高的價格,然後等着買家來還價,議價幾次後各自達成目的皆大歡喜。其實,很多時候還價後的價格還是高于正常價格,但是買家通過還價覺得自己占了便宜,所以也樂意接受。如果刨根到底,買家并不是要最低價,隻不過滿足于自己占便宜的心理。
雖然,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當我面對交易的時候,還是會給出自己的一口價,我希望我的買家都是理性的,能夠從價值的角度來考慮自己能接受的價格。因為我做生意的初心就是“做自己,愛生活”,希望大家都能從自己的實際需要和自身能力出發,不被價格左右,忠實于自己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