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是醫生臨床中最常用的檢查之一,同時因為它具有費用低、出結果準确快速等優點,也不會給體檢者帶來尴尬和不适感,所以體檢時,我們大多數人都非常願意配合醫生做此項檢查。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用,侵删)
但是,對于心電圖的結果怎樣,即心電圖紙上彎彎曲曲的線記錄代表什麼,我們作為外行人就有些不懂了。
所以,在咨詢了醫生建議後,我們從中整理了幾種體檢中常見的心電圖,快來一起看看都代表什麼意思吧~
01 心電圖是什麼?它能查出什麼?
心電圖(ECG或EKG)是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髒每一心動周期所産生的電活動變化圖形的技術。心電圖記錄的是電壓随時間變化的曲線。
它的應用範圍比較廣泛,主要包括:
① 記錄人體正常心髒的電活動。
② 幫助診斷心律失常。
③ 診斷心髒擴大、肥厚。
④ 判斷人工心髒起搏狀況。
⑤ 判斷藥物或電解質情況對心髒的影響。
⑥ 幫助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斷心肌梗死的部位。
心電圖記錄在坐标紙上,坐标紙為由1mm寬和1mm高的小格組成。橫坐标表示時間,縱坐标表示電壓。通常采用25mm/s紙速記錄,1小格=1mm=0.04秒。縱坐标電壓1小格=1mm=0.1mv。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用,侵删)
一份完整的心電圖由不同的波段組成,各波段又具有不同含義,今天要說的就是常用的以下3種:
1、看心率:這點主要看看R-R或P-P間距,每個大格子是0.2s,R-R或P-P間距也就是代表了一次心跳所用的時間。正常心率為3-5大格,心率過快為小于3大格,心動過緩為大于5大格。
2、看心律:有P波為窦性心律,沒有P波為異位心律。
3、看節律整齊:PP或RR間差值小于0.12s,為整齊的規律心律,PP或RR間差值大于0.12s為不整齊心律。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用,侵删)
02 窦性心律
不少人看到“窦性”,以為是病名,這其實是我們誤解它了。我們正常的心髒搏動來源于心髒右心房上一個叫“窦房結”的特殊小結節,從這裡啟動的正常心跳都稱“窦性心律”。
所以,“窦性心律”是完全正常的,“非窦性”才是有問題的。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用,侵删)
03 窦性心動過緩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體正常的心率是60~100次/分,窦性心動過緩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的情況。
圖上心電圖結果R-R間期有5個大格子、9個小格子,在其他波段都正常的情況下,下圖這種結果為典型的窦性心動過緩。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用,侵删)
如果體檢結果為窦性心動過緩,沒有症狀的話,多數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心率在40~50次/分之間,就容易出現胸悶、乏力、頭暈等症狀,這種情況建議進一步心内科就醫,做個動态心電圖檢查。
另外,經常運動的人心率會偏慢,屬于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04 窦性心動過速
窦性心動過速是指心率高于100次/分,下圖中的R-R間期小于3大格,在其他波段都正常的情況下,心電圖的結果是典型的窦性心動過速。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用,侵删)
窦性心動過速的影響因素很多,比如進行了體力活動、情緒激動、飽餐、飲濃茶、咖啡等都可以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而病理性窦性心動過速常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性心肌炎、貧血、發熱、感染等。
05 窦性心律不齊
窦性心律不齊在心電圖上的表現就是RR間期時間差異超過120ms(3小格)。一般情況下,心跳節律是規律整齊的,但如果心髒跳動不整齊,我們通常叫它——心律失常。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用,侵删)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窦性心律不齊”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是由于來自窦房結的信号并不完全規整所緻。
但是,這種“心律失常”大多數屬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齊”,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隻要沒有任何其他症狀,就不需要治療,完全可以從事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06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電圖表現可分為三期:
首先為超急性期,通常表現為T波高尖,未出現ST段擡高或者下移;
其次為進展期,表現為ST段擡高或下移出現後;
最後是梗死期,也成為Q波形成期,是指Q波出現後或ST段演變穩定,回到基線。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用,侵删)
心肌梗死是一種比較危重的情況,症狀主要是突然發作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後無法緩解,可伴随出現發熱、惡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可出現休克、心力衰竭等。如果出現上圖情況,要及時就醫,診斷排查。
來源:美年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