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中,一群人混迹在旅店中,對當今大事高談闊論,暢快地發表着自己的意見,何其潇灑。
有人戲稱,在春秋戰國,一片樹葉掉下來,能砸到三個哲學家。
在春秋戰國時,就有這樣一群人,将自己的思想大聲表達出來,有的還寫書,像孔子、孟子、墨子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十位思想家,65句至理名言,你一生一定要讀一次!
- 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對中國的影響十分深遠,即使兩千多年過去,他的學說依然在指引着現代人。美國學者說:孔子不獨為一國之聖人,實為萬國之聖人。
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孔子家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裡仁》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裡仁》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為政》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論語·衛靈公》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論語·裡仁》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雲爾。——《論語·述而》
- 老子——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代表作品《老子》(《道德經》)。
老子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老子·道經·第五章》
多言數(shuò)窮,不如守中。——《老子·道經·第五章》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德經·第六十三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經·第二十五章》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老子·道經·第十九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老子·德經·第六十三章》
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德經·第四十一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道經·第三十三章》
- 孟子——亞聖
孟子,名轲,字子輿。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代表作《孟子》。
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聖”。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九節》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十七節》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節》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孫醜章句下·第十三節》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節》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八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章句下·第十四節》
- 墨子——大家都要好好的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子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語錄,編成了《墨子》一書。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 修身》
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墨子·18章 非攻(中)》
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墨子·08章 尚賢(上)》
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舉物而暗,無務博聞。——《墨子·02章 修身》
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01章 親士》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墨子·44章 大取》
子不能治子之身,惡能治國政?——《墨子·48章 公孟》
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墨子·04章 法儀》
- 韓非子——依法治國
韓非,又稱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新鄭(今屬河南)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代表作《韓非子》。
韓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于一身,将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後世留下了大量言論及著作。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韓非子·說林上》
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韓非子·喻老》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韓非子·備内》
千丈之堤,以蝼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喻老》
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韓非子·說林上》
家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韓非子·飾邪》
夫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韓非子·顯學》
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韓非子·觀行》
- 孫武——兵聖
孫武,字長卿,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孫子兵法·九地篇》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兵法·虛實篇》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兵法·謀攻篇》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謀攻篇》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始計篇》
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孫子兵法·軍争篇》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孫子兵法·始計篇》
- 莊子——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莊子,名周, 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
其文想象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寫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其作品收錄于《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外篇·知北遊》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于時也。——《莊子·外篇·秋水》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内篇·大宗師》
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莊子·雜篇·列禦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外篇·山木》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外篇·田子方》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内篇·齊物論》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雜篇·漁父》
- 荀子——辭賦之祖
荀子,名況,字卿(一說時人相尊而号為卿) ,戰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争鳴的集大成者。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創造性地發展了儒家正統的思想和理論,主張“禮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反對鬼神迷信;提出性惡論,重視習俗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并強調學以緻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書中。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荀子·榮辱》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道雖迩,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荀子·非十二子》
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荀子·性惡》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來源:古典文學與詩詞
編輯:淺淺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