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人,不少人都遭遇過上級“劈頭蓋臉式批評”,而且這種批評往往來得猝不及防,可能是在多部門會議中、走道無意的相遇中或者特意被“請”去辦公室接受教育。
有的批評聽着緩和但直戳痛點,“你這人就是心裡兜不住事”;有的批評聽着實則刺耳,“沒見過工作能力那麼差的人”。
社會學家約瑟夫·格雷尼曾對職場中受到批評的400多名員工進行走訪,發現所有人在面對批評時都表現出意志的消沉。
根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32.8%的員工希望企業能夠樹立“尊重員工”的文化氛圍。科層制度時代由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被接納,員工更渴望的是企業内部上下級尊重平等的橫向模式,傳統的垂直雇傭關系已經面臨變革。
但客觀來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情緒和不同的聲音。批評是無時無刻不存在于職場的,那麼當收到上級突如其來的批評,我們應該如何直面,将批判轉化為個人成長的路徑呢?
1、情緒歸零,從“自我關注”中抽離。
心理學上,人們之所以抗拒批判,是因為内心都渴望被他人認同。當我們受到突如其來的批評時,一是害怕上級從此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二是感覺顔面盡失,個人内心的安全感和價值感受到了沖。
此刻的我們,将關注的重點放在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上,因此容易出現意志的消沉和憤怒。
但其實,外界對我們被批評一事被沒有給與過多長久的關注,上級罵完後還有成堆的事務要忙;同事聽你挨罵完後,也各自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并沒有太多閑暇将關注點放在你身上。
因此,在接受批評後,我們要懂得對自己内心的情緒進行清零,将情緒及時從“自我關注”中抽離出來,告訴自己:“批評已經發生了,及時尋找工作不足,修複和上級的關系、重塑工作形象更重要”。
2、關系優化原則,重塑與上級關系。
所謂關系優化,就是在恰當的時機運用恰當的言語拉近或者重塑彼此的關系。當受到上級劈頭蓋臉批評的時候,務必先保持傾聽的态度,上級當下的情緒是憤怒的,如果一直反駁,無疑會進一步惡化彼此的情緒。
可以待上級冷靜後,運用關系優化原則,對上級進行表态:“這項工作我剛接手,經驗确實不足,在哪方面您覺得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可以指導下我麼?我會盡力做好”,或者“其實關于這個工作,我之前的想法是…,但是沒有考慮周全,我很樂意按您的意見改進”。
這種主動抛出橄榄枝的表态方式,會讓上級覺得你是個虛心上進的人,即使造成了工作失誤,也可以彌補自己在上級心中的形象,将關系進行重塑或者優化。
3、發揮逆商,善于自我審視。
逆商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雖然上級的批評,可能90%都是情緒性的話語,隻有10%是與工作實質相關的,但是我們仍然應該激發自己的逆商能力,将重心放在那10%上,重新審視自己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自省。
如果确實是因為專業能力不足或者疏忽導緻的錯誤,就應該沉下心及時改進、積累經驗。例如任正非面對華為員工對他“過于強勢”等十條赤裸裸紮心的批評,任正非将其視為企業未來發展的反思來對待。
美國的将軍巴頓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受到上級劈頭蓋臉式批評,有的人破罐子破摔,有的人則在逆境中不斷自省,最終擁有不斷攀升的能力。
當我們在遭受上級“劈頭蓋臉批評”時,内心錯愕痛苦的心理其實隻是表象,背後往往隐藏了更深層的問題。
我們應該認清自己内心的情緒本身,通過歸零原則将自己從壞情緒中抽離出來,再運用關系優化原則和逆商,挖掘批評背後更深層次的問題,才能在職場中一路向前。
最後,友情提示:“成就感”是最能激發員工熱情的因素。雖然員工們期待按個人價值分配酬勞,但最讓他們有幹勁的卻是“成就感”,66.1%的職場人認為成就感是最能激發熱情的因素,“薪酬/股權激勵”卻被排在了第二位。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最高層次需求便是自我實現,而成就感就是自我實現的狀态之一,反饋出的心理獲得感要超出物質激勵。比起批評,最有效的管理員工方式仍然是鼓勵為主,讓員工在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員工和公司最好的關系,是互相成就,價值共生。正如不同的花适合生長在不同的土壤,不同性格的人在制勝職場的道路上也有所不同。
作者:喵咪冷冰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