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
初中時候我們都學過《乘船》這篇課文,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人想要搭便船,華歆感到為難,而王朗信誓旦旦,表示可以同行。後來賊人追至,王朗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立馬就反悔了。想要舍棄那個人。而華歆覺得,既然已經答應了人家,就應該遵守承諾,不能因為情況緊急而不守信義。
世人常常通過這件事來評判華歆和王朗的品行優劣。就事論事,在乘船這件事上,華歆确實比王朗做得好一些。我為什麼說華歆和王朗是半斤八兩呢?主要還是因為後面的事情。
華歆和王朗都是東漢末年名士,經學大家,三國時期曹魏重臣。
王朗,大家或許更熟悉一些,畢竟三國演義中,在陣前被諸葛亮罵到吐血,氣絕身亡,成全了武侯巧舌如簧,唇槍舌劍的一世英名。
而華歆,被稱為龍頭,其才華更勝王朗。曾曆任豫章太守、禦史大夫、相國等職。
他們都是漢之老臣,才華滿腹,頗有名望。但是,他們在漢室江山大廈将傾之際,都不約而同地倒向了曹魏,支持改朝換代。用他們的話來說,這叫順應時變。
從趨利避害的角度來說,他們的選擇本無可厚非,但在忠君愛國方面,不免讓人诟病。世食漢祿,卻不思報國,投機倒把,隻為了更大的利益,正如諸葛亮罵的那樣:“赳赳老賊,厚顔無恥!”
如果說《乘船》說的是他們的義,後面說的就是他們的忠。王朗不忠不義,而華歆,急功近利,逼獻帝退位,同樣是不忠。他們或許有才,但終究人品有失。大家以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