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旅遊不隻是休閑,還是一種個人的經驗拓展,我很推薦大家多去遠方走一走、看一看。但是,連暑假都要過去了的下半年,卻又沒給人們留下更多的時間。這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到達向往的遠方呢?
歲月流轉,暑假也進入倒計時了。今年這個暑假,朋友圈幾乎一半的人都在大美新疆、多彩雲南。我們之所以喜歡旅遊,是因為路上有風景,也有我們自己。當我們在遠方遇見别人的生活方式,也會在其中遇見與過去不同的自己,這一切都是對都市病的療愈。
但也不是總有那麼多的機會和時間,走到遠方看看别人的浪漫。好在遠方的詩意就綿延在我們的生命裡,一些簡單的舉動就能休息一下疲憊的身心。
· 靜靜你的心 ·
從古至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是無數人的座右銘,可真正做到這句話并從中獲取力量的人卻很少。相比于“靜”,不少人更喜歡“動”,因為在他們看來,隻有動起來,成功才會越來越近。但往往事與願違,他們面對眼前的爛攤子,想要逃避到遠方,可如果心還是靜不下來,那再好的旅遊也不過是滿懷心事的走馬觀花。
生活在現代大都市的我們,忙于社交應酬,忙于賺錢養家,忙于家庭瑣事,忙于學習進修……每天好像有一萬件事情要做。而人類的信息傳播,已從最初少數人才擁有的紙媒、廣播,發展到如今人人一個的手機終端。我們的虛拟空間信息爆棚,而我們的現實空間也被海量的信息包裹。喧嚣之中,“靜”變得奢侈。
人若不能專注于平淡的生活,而永遠置身躁動的喧嚣裡,那麼他的内心便是貧瘠的、恐懼的,無法看清真相,也就走不穩緻遠的前路。我希望大家永遠有讓自己靜下來的能力。如果你能夠給自己擠出一點點靜一靜的時間,在琴棋書畫詩酒花中安頓自己,“心中有天地,不為外物欺”,不着急、不焦慮,保持這樣的心态,我相信遠方會有的,成功也會有的。
· 讀讀詩與書 ·
喜歡詩詞歌賦的人,日子是與衆不同的。詩意永遠都是相通的,開卷有益,你讀過的内容可以讓你在某一刻心接萬物,沖破眼前的苟且,看見遠方、抵達遠方。
和旅行一樣,你翻開一本書,目錄就像是即将抵達的站點,認識一首詩、一篇文,就是認識了一個人,也就認識了一種态度。古時的詩人,也能讓你看到當下。蘇東坡寫下“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菊花開了,那就是九九重陽;月光正好,那就是中秋佳節。也就是說,他把每一天都過成節日。可這時候的他,恰恰是“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晚年時期,曆經世事坎坷,卻能夠好好對待每一天,還可以說出“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這真是此心安處是吾鄉的豁達!這幾年,事事多磋磨,東坡先生的詩句便是一種生命的滋養,他的人生态度值得我們學習。
書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永不背叛的,人是通過書走向世界的。書一頁一頁翻過去,人生百态盡在眼前,警醒我們、療愈我們。書裡的遠方,是一面鏡子,照着我們的未來。從書裡擡頭,我們會把當下的路看得更清,哪怕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也會覺得更有力量。
· 看看那月亮 ·
有些遠方,不在物理意義上的遠處。比如,你有多久未曾留意頭頂上的那一輪月亮了?我們總是追逐遠方的風景,卻忘了身邊也有美麗和詩意,能把人的目光與神思引向遠方。
古人便有賞月的智慧。想想看,我們背的古聖先賢那些詩吧,困頓之時,月亮總是追問求索的對象。張若虛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太白也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隻”,蘇東坡更是端起酒杯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同一輪明月,承載了世世代代多少追問呀。也正是在這樣的追問中,我們或是迷茫、或是歡喜、或是憂傷的心,慢慢地被月光照亮。
千百年前,李白在對月的追問中得到了答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若在明月亘古不變的流光中計較眼前的是非坎坷,會發現它們再平常不過。與其怨怼,不如珍惜當下,對酒當歌,這才是生命真正的逍遙。
和諧、甯靜、朦胧、淡泊的明月,在望朔之間陰晴圓缺。這種變化無定比太陽更貼合我們的生命狀态。因此,賞月是在欣賞可一種心靈的映像,擡頭追問月亮便是在扪心自問,而月亮教會我們在時光悲歡離合裡保持人的平常心。忙了一天,到了晚上,就别捧着手機不放了,擡頭看看月亮吧,它會把你帶到月光落下的任意一處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