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勇
随着光伏裝機成本的持續下降,光伏裝機量迎來快速增長。由此帶來多晶矽再度供不應求,年内漲幅超200%,多晶矽的供需失衡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下遊的裝機量。
國内矽料企業紛紛開啟新一輪的擴産大潮。對于多晶矽生産的兩大技術路線,市場出現兩級分化。改良西門子法還是流化床法,又一次成為争論的焦點。由于多晶矽的重要性,技術路線選擇,這次路線之争無不牽動廣大新能源投資者的神經。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多晶矽生産的兩大技術路線相繼問世,其中西門子法通過多次技術叠代一直引領行業前行,成為世界的主流路線,而流化床法作為第二技術路線也在持續進步。
在“雙碳目标”的背景下,光伏成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這場跨越世紀之争的答案也越發清晰可見。
01 為什麼多晶矽的技術路線如此重要?【1】多晶矽的行業地位
能源革命的浪潮之下,光伏的重要性目前已再無分歧;從産業鍊的視角來看,多晶矽作為光伏産業的上遊原材料,其在整個光伏産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多晶矽也是集成電路最為關鍵的基礎原材料。
圖1:光伏産業鍊示意圖,資料來源:新疆大全招股說明書
首先,多晶矽的成本與光伏發電系統的成本直接挂鈎。早在2014年,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發布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就提出,2025年光伏要能實現全面平價上網,那成本下降就成了光伏産業進步的不竭動力,而其中的大頭就是矽料。發展初期,多晶矽的成本曾一度占太陽電池的近50%。
回溯光伏過去十餘年的發展,光伏成本從50元/W下降到了4元/W左右,多晶矽環節的持續降本為光伏平價上網做出了巨大的曆史貢獻。
圖2:産業鍊各環節價格(元/W、元/kg),資料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國信證券
根據BP發布的2020年能源展望數據,到2050年,光伏發電的成本較2018年還能下降70%。這必然要求光伏産業鍊各個環節共同努力,多晶矽最為材料源頭,将長期擔當降本增效的重任。
圖3:未來30年光伏成本下降曲線,資料來源:BP Energy
其次,多晶矽的質量的提升促進光伏的技術進步和國産替代。自2018年初開始,單晶矽片産能規模快速擴張,成為行業主流,為滿足下遊需求,國内多晶矽企業在積極擴張的同時,也加速了光伏級矽料品質的提升。目前通威股份、新疆大全的特級料占比均超過90%。
與此同時,我國多晶矽料品質的提升,對于矽料進口依賴的下降功不可沒,根據矽業分會的數據,矽料進口占比已經從2016年的42.1%下降至2020年的20.2%。2021年1月,通威股份已實現N型矽料的批量生産。
時至今日,我國多晶矽産業已取得了長足進步,從産業化早期的幾乎完全依靠進口到目前産量已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國内的産銷規模已經位居全球首位。但在太陽能光伏平價上網的倒逼下,多晶矽降本增量之路還在繼續。
第三,終端光伏裝機需求帶來多晶矽的增長
多晶矽也是一将功臣萬骨枯的行業,打的頭破血流,最終呈現強者恒強,兩極分化的局面。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和成本優勢維持較高水平的産能利用率。如通威股份,2017-2019 年産能利用率分别為93.70%、96.38%、92.46%,2020年上半年達到了116%。而中小企業産能利用率較低,部分企業由于投産較早、設備陳舊、規模較小,已逐步停産。
據《中國能源報》統計,國内在産高純晶矽企業數量由2018年初的24家,減少至2019年初的18家,再縮減至2019年底的12家。
圖4:2008-2019年中國多晶矽産量及占全球産量的比重,資料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新疆大全招股書
【2】多晶矽的生産是門技術活
跟锂電池行業的上遊原材料不同,多晶矽料具有高載能、重資産、擴産周期長、技術壁壘高的多重特點。所以多晶矽看似工業标準品,實際上更多的屬性是化工品。正因為此,多晶矽的技術能力是衡量多晶矽企業的硬核能力之一。
按純度要求及用途不同,可以将多晶矽分為太陽能級多晶矽和電子級多晶矽,太陽能級多晶矽主要用于太陽能電池的生産制造,而電子級多晶矽作為主要的半導體電子材料,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領域。
太陽能級多晶矽對雜質有嚴格的要求,通常要求其中雜質總含量低于10-6,即多晶矽的純度需達到99.9999%以上。而電子級多晶矽可以說是技術巅峰,其純度要求高達99.999999999%(不用數了,小數點後面是9個9),相當于1000噸的電子級多晶矽中總的雜質含量不到一粒花生米重量的1%。所以世界範圍内能夠生産電子級多晶矽産品的企業屈指可數,電子級多晶矽成為行業高地。
總的來說,高純多晶矽的生産不是煤炭那種簡單粗暴隻拼産能的行業,它是光伏産業鍊中技術含量較高的環節,加上投資大,風險高。目前國内隆基、中環等垂直一體化的企業也沒有直接下場,而是采取參股的方式參與到多晶矽生産。
圖5:下遊企業通過參股方式綁定頭部多晶矽企業(萬噸),資料來源:各公司公告,國金證券
02 “一大一小”技術路線【1】改良西門子法
對于光伏業内人士而言,西門子法是再熟悉不過了,這是目前國内外最普遍也是最成熟的方法。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全球多晶矽産量中采用改良西門子法生産的占比高達97.8%;我國也類似,2020年國内采用改良西門子法生産的多晶矽約占全國總産量的97.2%。
今天成熟的改良西門子法最早由德國西門子公司在1955年發明,在過去60多年中,業内參與者不停的對西門子法進行技術優化和提升,已經改良到了第三代。其優點已經非常突出。目前全球前十矽料生産企業的技術路線都以改良西門子法為主。
圖6:全球前十矽料生産企業,資料來源:國信證券
縱觀全球多晶矽的發展曆史,基本上是和西門子法技術路線的技術進步同步的。
具體而言,還原爐的材料從石英玻璃發展到金屬再到不鏽鋼,其内部的棒數也逐漸從1對棒、3對棒逐漸提升到48對棒以上的大型還原爐,還原爐産量已從1975年的單爐40噸/年,提升至現在600噸/年的水平。
多晶矽技術的進步已經和規模的擴大形成正向循環,收益規模大型化、技術優化,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矽單位産能投資成本大幅下降,多晶矽生産線投資成本從2008年千噸投資成本約為7億元~10億元降到現在的1億元/千噸以下。
根據工業發展規律,未來随着規模産量的繼續擴大,改良西門子法的競争能力将會進一步強化,主流工藝地位進一步穩固。
圖7:西門子法生産工藝,資料來源:《當代多晶矽産業發展概論》
【2】流化床法——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下面敲重點,講講最近備受關注的流化床法,其實長期關注光伏行業的人知道,西門子法的應于一直遠大于流化床法。但并不新鮮的流化床法之所以又引起大家的注意源于協鑫,疊加光伏這個黃金賽道,其核心要義就是降低成本,所以每個更降本扯上關系的新技術勢必都讓市場很亢奮。
在我們長期關注的動力電池領域,也有類似的例子。今年年初,廣汽就曾發布“石墨烯電池”表示具備6C快充能力,最快8分鐘就能充電至80%,此舉引來不少吃瓜群衆圍觀。同樣的例子還有特斯拉的4680圓柱電池,這還尚未量産,相關闆塊已經漲了一輪。
回到流化床法上,最早是美國聯碳公司在1952年開發出将矽烷分解沉積在固定床上矽顆粒表面的技術,這也是流化床技術最早的雛形,數年之後,杜邦公司在1961年申請了使用三氯氫矽為原料在流化床内生産顆粒矽的專利,标志着流化床法正式面世。
同樣師出名門,但流化床法的工業化之路異常艱辛,難有大為。西門子法經過多次技術叠代已然成為多晶矽企業的主菜,流化床法雖有進步,卻難于大規模量産,長期作為配菜。
那麼問題來了,流化床法比西門子法晚了6年,但對于60餘年的時間跨度,可以說兩者是處在同一起跑線。為什麼流化床法此前一直備受冷落?
圖8:流化床法制備多晶矽技術的發展曆程,資料來源:《當代多晶矽産業發展概論》,國金證券
1) 基本原理
流化床法的主要原理是将矽烷用氫氣作為載體,像氣流一樣從流化床反應器底部注入,然後上升到中間加熱區反應,因為有底部進料時候的氣流源源不斷的進入,可以讓反應器内的籽晶沸騰起來,處于懸浮狀态,注入的矽烷等原料和氫氣在加熱區發生反應,然後,随着反應的進行,矽逐漸沉積在懸浮狀态的矽籽晶上,籽晶顆粒不斷地生長,長大到足夠重量的時候,矽顆粒沉降到反應器的底部,排出的就是顆粒矽。
圖9:改良西門子法與流化床法核心設備對比,資料來源:《當代多晶矽産業發展概論》
2) 令人着迷的優勢
相對改良西門子法,流化床法的最大優勢主要體現在流化床反應器上。
其一,由于底部進料的氣流存在,矽籽晶處在懸浮狀态,可提供更大的反應面積,從而獲得較高的反應效率,矽顆粒生長速度更快;同時,流化床反應器内是體和固體接觸好,熱能傳遞效率高,電耗自然就降下來了。能耗相對較低。在于參加反應的顆粒矽晶種表面積大,沉積速度(生長速度)大幅提高,故生産效率高,大大減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成本。
其二,從上圖中可以看到,流化床反應器是上下加料,矽烷和氫氣從底部注入,矽籽晶從頂部加料,生産的矽顆粒從底部排出,可以做到連續生産,提高生産效率。
其三,流化床法主要從矽烷作為原料,其反應的溫度低,分解較為完全,使系統的尾氣回收壓力大為降低,約700攝氏度以下,而改良西門子法的反應溫度高達1050攝氏度,單從這方面看,流化床法就比後者省電不少。
其四,流化床法的的副反應較少,可縮短尾氣回收流程,減少投資成本。
其五,流化床法的産品就是顆粒矽,在下一加工環節就可以直接使用,可滿足連續投料拉晶工藝的發展。不需要再像改良西門子法那樣破碎。
講了這麼多,有人要坐不住了,你說流化床法這麼多優點,處處蓋過西門子法,為什麼曆史發展緩慢,且未來難有作為?我們的結論是,你的優勢,也許就是你的劣勢。
3) “緻命”的劣勢
不看好改良西門子法的投資者一般的觀點就是,能耗大、副産物多,但是這些是可以通過技術改進,逐步改善的。
在能耗方面,多晶矽企業曾被戴上“高能耗”的帽子。今天多晶矽生産全流程綜合電耗已經從2009年的200kwh/kg-Si降低至2020年的60kwh/kg-Si,降幅達到70%,有些頭部企業甚至已經降到50kwh/kg-Si以下的水平,同時水耗則基本維持在67 kg/kg.Si左右。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老生常談的電耗和水耗,能耗的綜合考慮還需要加上蒸汽消耗。不同于改良西門子法的副産蒸汽用于發電,蒸汽單耗基本上已經下降到0,矽烷流化床法還會使用到蒸汽、天然氣等,所以這部分有關蒸汽的25kg/kg.Si左右的能耗僅在生産顆粒矽的時候會産生,需要綜合考慮進去,最後,綜合能耗算下來,兩種技術的能耗差距并不大。
在副産物方面,國内的企業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已經可以解決副産物處理問題,實現了物料的循環利用。有頭部企業利用甲醇制氫改電制氫、矽粉降耗、餘熱回收制蒸汽、還原一鍵啟動全過程控制等降耗減排措施,協同多晶矽還原智能控制平台,在高效生産的同時,實現節能降耗,并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但是流化床法的短闆還真不是三兩下可以徹底解決的,畢竟流化床法也已經誕生了60年。
第一,成品純度不高。前文講到,流化床反應器内的矽顆粒是處在懸浮狀态,底部不斷有氣流進入,“沸騰”的矽顆粒會不斷沖擊反應器内壁,長時間運作下,容易使反應器内部受到腐蝕,常用的金屬材料會給反應體系帶入大量的金屬污染,降低産品純度。
光是這一點,就讓流化床法的企業夠忙活一陣了。
一些企業也在研究使用石墨、碳化矽等材質作為反應器内襯或塗覆在金屬壁面上,利用其高硬度、不會帶入金屬雜質等優勢,杜絕此環節的金屬污染,但這會帶來增加投資成本。實際上,在西門子法和流化床法面世後的初期,當時多晶矽市場需求主要為半導體行業用電子級多晶矽,流化床法因為純度達不到甚至一點機會都沒有。
第二,是第一點的延伸,反應器内壁不斷受到沖擊,容易帶來内壁沉積矽粉,造成沾污,甚至造成噴嘴等關鍵部位堵塞,進而使進氣不均勻,不利于反應。在内壁沉積嚴重的情況下,仍然需要被迫停車進行清理,甚至誘發反應器内壁的破裂。
結果就是目前流化床内件的壽命隻有半年到一年,跟還原爐超過20年的壽命比起來簡直是快消品。舉個不是特别恰當的例子,這就像你去買車,你是選動力一般,但不容易壞的,還是選推背感十足,卻動不動要換零件的車。
第三,流化床對安全性的要求很高。矽烷易燃、易爆的突出特點和安全隐患,限制了矽烷流化床法的推廣使用。
從發展曆程上來看,上世紀70年代,美國聯合碳化合物公司,德州儀器公司等又開始對流化床生産工藝進行研究,尤其是美國Ethyl公司(現為Sunedison)于1984年建廠生産電子級顆粒矽,但由于純度、成本等問題,産能也未能進一步放大。直到21世紀初,随着光伏多晶矽需求的迅速增大,流化床法開始興起,但是至今未成規模。
流化床法見證了半導體和光伏的光輝歲月,卻毫無參與感可言。
一言以蔽之,理論的成本低和工業生産完全是兩碼事。比如電池最好的一定是氫燃料電池,但工業生産不具備經濟性,流化床法的經曆過往倒有點類似氫燃料電池,但是至今沒有成為主流,氫燃料電池作為锂電池的補充,而氫能作為“終極能源”也是默默的當光伏、風電的備用能源。
雖然流化床法無法成為主流,但是顆粒矽憑借粒徑優勢,不需要破碎可直接使用,能填補矽塊間的空隙提高坩埚裝填量,提高拉晶産出,可以作為改良西門子法的補充。
圖10:西門子法和流化床法的優劣勢比較,資料來源:亞洲矽業科創闆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回複,廣發證券
03 多晶矽企業用腳投票對于技術路線的選擇,全球頭部企業的擴産情況已經給了大衆一份答案,本文做下總結。
【1】穩定供貨的能力
多晶矽的穩定供應是光伏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是産品的穩定供貨,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擴産是主旋律。根據國金證券的統計,2022年國内主流矽料企業的90%以上産能均已被下遊長單鎖定,且最新的矽料長單已經簽至2026年,未來幾年高比例長單将成為矽料行業的常态。
另一方面,指的是産品質量的穩定性,多晶矽更多的是化工品屬性,因此産品的穩定性是最重要的考量,沒有之一。這自然涉及到生産的工藝的穩定性、設備的穩定性。改良西門子法工藝成熟穩定,設備也非常成熟,全國投入使用的還原爐達到近千台,遠超流化床(全國流化床總數不超過20台)。
【2】長周期視角下,西門子法仍具明顯的降成本空間
西門子法未來仍具有明顯的降成本空間,我們從幾個方向做初步讨論:
1)加大還原爐尺寸
說白了就是進一步提升規模效應。西門子法中,還原爐産量已從1975年的單爐40噸/年,提升至2015年的500噸/年。随着還原爐單爐産能的繼續提高和電耗的繼續降低,推動改良西門子法繼續成為多晶矽行業發展的主導技術。
圖11:不同年代的主流還原爐年産量情況,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2)還原爐新型材料的應用
還原爐材料從石英玻璃發展到不鏽鋼,未來通過使用不鏽鋼以外的新型材料,或者給内壁鍍上反射膜等方式,提高熱輻射能的反射率,以提高餘熱利用率,此方式可實現10%~20%的節電效果,但相應對内壁的材質也提出較高要求,須考慮材質的耐用性及成本問題。
3)閉環生産
由于改良西門子法生成的副産物和尾氣較多,影響到生産成本。如何有效循環和處理産物關系到未來的降本方向。比如西門子法生産過程中會産生大量的副産物SiCl4,将SiCl4轉化成作為多晶矽生産原料的SiHCl3,從而實現閉環生産,以提高矽粉利用率,降低生産成本。
總之,改良西門子法由于規模化、技術成熟,未來有進一步的下降空間。絕大部分企業仍選擇采用改良西門子法進行擴産。正是基于以上認知,CPIA(中國光伏)估算,到2030年,用改良西門子法生産的多晶矽,仍是絕對的主流。本文開篇提出的問題,對應的答案也就躍然紙上了。
圖12:國内西門子法(深藍)和顆粒矽(淺藍)占比,資料來源:CPIA,華安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