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是不分古今都想實現的願望,在現代生活,生孩子也就滿月酒,百天照,擺擺酒席,收收紅包,這些瑣碎的事情。但是在幾百年前的清朝,他們是如何對待孩子出生的事情的呢?
祈子通常是未生育的女子,祈求送子娘娘,甚至是專門請人請來一尊放在家裡天天祭拜。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聰明的乖寶寶。
清朝時,在今天浙江一帶,女子婚後一兩年仍未懷孕者,夫家的一些親朋要在陰曆正月十六日晚上,用紙紮糊一嬰兒人形,謂之“耍孩”;
晉王嘉《拾遺記》。中描述,孔子誕生之前,有麒麟吐玉書于其家院。這個典故成為"麒麟送子"的來源。
那些想要孩子的家庭,會打着繪有“麒麟送子”圖畫的燈照明,敲鑼打鼓,沿途燃放鞭炮,将人形紙糊的嬰兒送到不孕女子的床榻上。中國神話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征,能為人帶來子嗣。更有"麒麟兒"、"麟兒"的昵稱來稱呼自己的孩子,中國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
接着主人為送“耍孩”的親朋倒糖茶水飲用。親朋們喝完茶水後,将茶碗倒扣在桌子上。當地人認為,這樣做,不孕女子将很快孕育男孩。
苗族、布依族、水族,廣西毛南族、侗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都傳承着各具民族特色的求子儀式。如布依族是讓男主人将公雞背進屋内,據說可引來子嗣;侗族祭拜姜良、姜妹兄妹神,水族祭祀岩神,毛南族祭拜花神。仫佬族祭拜祖先神,特别是婆王神。
麒麟送子圖
臨産清朝宮妃懷孕後,敬事房要每天記錄妃子的飲食起居。禦醫會每日造訪斷脈恐皇嗣有什麼意外,然後懷孕的妃子有特權提出比如要一個人居住,或者飲食上的特殊要求。當然這些是建立在妃子受皇帝關注的前提。一般而言,就算不得寵,禦醫診脈這個環節是不可缺少的。
妃子将近臨産,還會派專業的穩婆、禦醫“值夜班”,以免妃嫔半夜發生突然情況或是要生了這個叫“上夜守喜”。除此之外,他們也要準備産婦包,别看宮裡什麼都有,該準備的掌事公公早就要打點好的。就比如慈禧臨産的産婦包有以下這些物件:
二月初三這天,負責的總管太監史進忠告知衣庫管理人員,要用各色春綢七丈五尺一寸,各色潞綢八丈一尺三寸,白高麗布三匹,白高麗布挖單三十三個,藍高麗布三匹,藍高麗布褥十床,白漂布二匹,白漂布小挖單二十六個,潞綢被十八床,藍扣布二匹……實在太多了。
你們或許會奇怪為啥都是布,而不是衣服。看過古裝電視劇的大概有看到過一幕就是穩婆用剪刀剪開後,需要大量的布來擦拭血迹,孩子生下來後還要用布包裹。那會可沒有尿不濕也沒有産褥墊,然後孩子和産婦也需要做衣服。以及寶寶的被褥都是現做的。可考究了呢!
在生育的時候,産房外要懸挂寶刀,據說可祛除邪祟;還要放置易産石,據說有助于順利分娩、母子平安。這兩件寶物是分别放在乾清宮和養心殿裡的,隻有重要的妃嫔生産時,才能被請出來。
接生
月子新生兒出世後第3天的“洗三”的禮俗:“三日洗兒,謂之洗三。”
在宮中,皇子/女降生後,内務府官員要立即向皇帝及其他皇室成員禀奏,并将皇子/女生辰“命帖”交付欽天監。欽天監選擇吉時,3天後行洗浴禮。
洗浴前,宮人們要先将用槐葉、艾草煮過的水倒入浴盆中,這确實是講究的,艾草能消胎毒,可以預防小兒濕疹。而今很多人都懶了,甯願去跑醫院配激素藥。接着皇帝及王公貴族們賜贈的賀禮金銀錢物、花生、雞蛋、棗、栗子等,投入水中,謂之“添盆”。寓意小孩以後吃喝不愁,富貴如意。
然後由新生兒的姥姥,或年長德高的女性為嬰兒擦身。一邊用手攪水,一邊念誦祝福話語,叫作“攪盆”。“洗三”結束後,有姥姥要用蔥白在嬰兒身上輕輕地打三下,邊打邊念誦“一打聰明,二打伶俐,三打邪魔”等祝詞。
在民間給嬰兒輕輕洗完澡後,還會用喜蛋在嬰兒額角處輕輕摩擦幾下,據說可避免今後生瘡;再用金銀飾品擦拭幾下,據說可護佑嬰兒不受妖魔精怪的驚吓。洗後,用稱給嬰兒稱體重,俗稱“上稱”。稱時,要将嬰兒父親的一隻鞋、一塊碎缸片、一根肉骨一起放在稱上,與嬰兒合稱。寓意嬰兒長大後有剛(缸)骨,能繼承父志。
嬰兒出生後,為保佑其健康成長,避免病魔糾纏,家人要向鄰裡讨要零碎布帛。拿回家後,裁剪縫制成衣,名曰“百家衣”,給嬰兒穿戴。時至今日,家裡的老人常說讓寶寶穿健康孩子以前的舊衣服可以讓他健康成長。當然在宮裡這個習俗是沒有的,誰也不知道舊衣服裡面有沒有下毒毒害自己的孩子。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出生後,最佳喂養方式是母乳喂乳。這在清朝也是這樣,但并不是母親是乳母。這個規定很明顯是為了防止妃子操勞以及身體走樣,一切都是讓皇帝開心。由内務府遴選的年青、體健并剛生過孩子的婦女當乳母且不是一個,一皇子例須用四十人:保姆八個、乳母八個。乳母的親生子女,由宮中出銀,另雇婦女哺養。即使斷奶了也是交由高級别的妃子撫養。也因此清朝的皇子格格們與生母感情比較淡薄,每年見面有定時,見亦不能多言。
孩子沐浴
總結所以清朝後宮生孩子,女人卸了貨就不辛苦了。苦的是那日夜常在的思子之情,用清朝詩人納蘭性德的一句詩形容就是:夢裡故鄉慈母淚,滴滴穿石盼兒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