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為後浪的B站官方視頻刷屏了。
被刷屏是必然的,視頻不能說沒有缺點,但就它想要達到的目的來說,拍的真的不錯。
但很快,不同的聲音就出來了。這其實是每個刷屏事件中最有趣的一部分,經過碰撞,才能了解事物的原貌,世界的全貌。
有些是極好的,比如這篇獻給老一代的演講。
讓後浪也試着了解前浪——了解他們所經曆過的時代和機遇,從而更好的理解當下——一切沒那麼壞,卻也沒那麼好。
有些是無關痛癢的,比如這種:《請允許我對後浪吹毛求疵一下》。
說視頻隻表現了精英青年,沒有照顧到小鎮青年的感受。看似理性獨特的視角,其實是一種萬金油式的廢話。描繪任何一個群體時,都無法涵蓋這個群體的所有,這是必然。但由此衍生出批判,在這個場景下意義并不大。畢竟這隻是一個三分多鐘的官方視頻,你讓科波拉來拍也未必能拍的清全象。
當然,這種文章雖然意思不大,但總算是不同視角。而還有些,則是真的蠢,比如這種:《為什麼朋友圈裡轉發“後浪”的大多是領導和老闆、叔叔阿姨?》
首先,套用下知乎慣例,問為什麼前,先問是不是。
我自己在朋友圈和看一看裡看到轉發這條視頻的,大都是年輕人。當然,也可能是我好友裡的領導老闆不多;但至少,平時熱衷于分享政治養生的叔叔阿姨們,并沒有太多參與到這場狂歡。
如果作者是根據自己的朋友圈現象推導出了這個标題,那麼我這個個例是不是已經宣告了它的不成立?這種以偏概全的手法,其實已經在煽動情緒和對立了。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寫這類文章的作者,其實并不是年輕人,而是30多歲的中年人。既非後浪,也非前浪。但他們偏偏覺得自己既能充分理解後浪的獨特,又同時知曉前浪的膚淺。可問題是,你真的能代表這兩個群體嗎?
B站這個視頻是否過于形式化和标簽化暫且不論,至少它有一個很大的意義,在于試圖消除不同代際的群體之間的不理解。
而這些作者,卻依然在堅持這種代差,這種偏見,這種不理解。他們堅信後浪永遠聽不進去前浪的話,他們堅信前浪永遠無法對後浪真誠,他們堅信二者之間的沖突不可能以任何形式消弭半分 ,二者之間的世界也沒有任何融合和跨越的可能。
這些不前不後的中浪,非常急迫的想要證明自己的獨特,想要參與到這個跟他們其實關系不大的話題中。意圖是真誠的,隻是姿勢笨拙了些。
其實,這些作者與其有空在電腦前自以為是地臆想後浪的感受,或是從别人朋友圈的隻言片語中推導出後浪的想法,倒不如親自去B站看看這條視頻的彈幕和評論,去看看真實的後浪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當然,我知道,就算看了這些,他們中的一部分依然會堅持:這不能代表後浪。因為一旦承認了這些事實,也就意味着他們一直臆想的年輕人的樣子和現實完全不一樣,也就意味着他們其實根本不了解年輕人,也就意味着他們所謂的17歲的心态,完全是騙自己。
這之間的差異大概就是以為年輕人天天嘴上叫着佛系所以病毒來襲他們應該是最無所謂的才對,結果特麼卻是最早認認真真戴口罩的那批。
當然,糾正他們的想法并不重要。寫這麼多,其實無非是為了告訴那些轉發這個視頻的朋友,如果你覺得這個視頻不錯,甚至有那麼一絲絲熱淚盈眶,并不是你老了,恰恰說明,你可能,才是真的年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