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這東西,從來都是衆口難調的。
東北人喜辛辣,四川人偏麻辣,福建人愛鹹鮮,唯獨上海人好甜口。
上海菜即“本幫菜”,以濃油赤醬、鹹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
後為适應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漸由原來的重油赤醬趨向淡雅爽口。
上海人的餐桌上,幾乎每一道菜都會放糖,有些是祛澀,有些是提鮮,還有的純粹是為了追求甜帶來的味覺美感。
本幫名菜中,濃油赤醬的有四喜烤麸、紅燒圈子、糖醋排骨、紅燒劃水、油醬毛蟹等;清淡素雅有荠菜春筍、水晶蝦仁、扣三絲、白斬雞、腌笃鮮等;還有南翔小籠、蟹殼黃、排骨年糕等各種特色小吃。
紅燒肉
紅燒肉全國各地都有,然而在全國最走紅的紅燒肉,是标明為“本幫”的上海紅燒肉。
上海紅燒肉最能體現出濃油赤醬的特色,除了酒、醬油和糖之外,完全不加其他調味料,用上海話說就是“正宗“,靠火候功夫,做出肥而不膩、酥而不爛、甜而不粘、濃而不鹹的味道來。
油醬毛蟹
油醬毛蟹是經典的本幫菜肴之一,面粉封住鮮美的蟹黃蟹膏,酒氣升騰去腥,收汁勾芡出濃郁的醬汁,便将蟹天然的鮮與海派風情完美結合了起來。
煮成的油醬毛蟹色澤橘紅,被濃厚的醬汁包着,内裡肉質嫩極了。享用蟹肉再品一口熱騰騰的鹹香蟹黃,高興了淋點醋調個味兒。熱氣與香氣交織,讓人暢快得忘記所有憂愁。
響油鳝絲
響油鳝絲,味道鮮美,口感滑嫩。醬黃色的鳝魚上面,鋪着皎白的蒜末,當那麼一勺滾燙的熱油淋上時,油在鳝絲上翻騰,激起點點小渦,看着就口水直流。
鳝糊要趁熱吃,先把盤中央的麻油姜絲胡椒拌開,鹹中帶甜,贊!
糖醋小排
糖醋小排也是上海人家常菜的拿手絕活。剛出鍋的糖醋小排閃爍着琥珀光澤,甜酸香味撲鼻而來。一口咬下去,外脆裡嫩,舌頭輕巧地把骨頭剔除,慢慢嚼肉,汁水四溢。
吃完了,還不忘嗦一嗦被啃得精光的骨頭,最後舔一舔手指上殘留的糖醋汁,僅剩的一點殘念也被消滅。
八寶辣醬
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故稱它為"八寶辣醬"。以前在飯攤上供應,由于色深味濃,很适宜下飯。
草頭圈子
原名叫“紅燒圈子”,是本幫菜中的經典之作。
此菜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在上海海派菜單裡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美食,這道菜上海人現在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要在以前隻能在草頭上市時才能吃上這道菜,草頭是句上海土閑話,實際上它的學名叫作苜蓿。
此菜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
水晶蝦仁
水晶蝦仁是一道傳統的上海名菜,以晶瑩剔透的外觀、軟中帶脆的口感為特色,被稱為是“上海第一名菜”,可見這道菜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之高。
主料有蝦和雞蛋,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晶瑩剔透。
扣三絲
扣三絲口味鮮香,作為上海本幫菜的代表菜肴之一抓住了很多人的味蕾,非常考驗制作者的刀工。
具有鹹鮮口味、整齊美觀、湯汁澄清,堪稱海派美食珍品,是營養不良和調理貧血者的美食之選。
開洋蔥油拌面
開洋蔥油拌面,以熬香的蔥油加上燒透的開洋,和面條一起拌着來吃。地道的開洋蔥油拌面,面條有韌勁又滑爽,開洋鮮美,蔥油也很香。
熱騰騰的一碗面端上來,蔥香撲鼻,滿口醬香,回味鮮美。
南翔小籠
一想到小籠包,腦子裡肯定先冒出“南翔小籠”,南翔小籠小巧玲珑,白肉清湯,口感清爽鮮美。
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而聞名。餡料用夾心腿肉做成肉醬,僅撒少許姜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制而成。蒸熟後的小籠包,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吃小籠時蘸點醋,提鮮解膩,口感更佳。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傳統小吃,已有50多年的曆史。
排骨年糕的最美之處,就在于排骨與年糕的配合。排骨事先經過腌制入味,然後均勻地挂上面糊,入鍋炸至金黃。吸收了肉汁的年糕充滿着肉香的同時,鮮明地保留着糯米的原香與軟糯。再根據個人口味可以淋上甜面醬或者辣醬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