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曆史上,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于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室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争,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與此相對應的是,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東周後期至秦始皇建立秦朝前的一個時期。曆史上,很多人都将春秋與戰國合二為一,稱之為春秋戰國時期,也即很多人經常将春秋和戰國理解為一個時期。由此,對于二者的區别,并沒有多少人能搞清楚。那麼,問題來了,春秋和戰國的區别到底是什麼呢?對此,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一
首先,如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春秋和戰國區别的理解,也是一個沒有定論的答案。對此,在筆者看來,就春秋和戰國的區别,一方面就是周天子地位上的巨大變化。具體來說,在春秋這一曆史階段,雖然周王室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争,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但是,對于齊桓公、晉文公等中原霸主,基本上都打着尊奉周王室的旗号,或者說是借着周天子的名義來稱霸天下,類似于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二
但是,到了戰國這一曆史階段,通過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周王室的權威基本上是蕩然無存了。而且,因為秦國、魏國、趙國、韓國、楚國、燕國、齊國等戰國七雄都已經稱王,周王室和諸侯國之間已經沒有什麼上下級的關系了,也即大家都是王爵了。甚至到了戰國中期,齊國和秦國一度并稱為“東西二帝”,這更加是将東周王室不放在眼裡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這一曆史階段,周王室不僅沒有什麼權威了,而且其自身的疆域更是遭到了秦國等強國的步步蠶食,乃至于最終被秦國徹底消滅。
三
另一方面,對于春秋和戰國的區别,也體現在戰國的強度上。就春秋這一曆史階段,因為宗法制和分封制還沒有完全崩潰,加上生産力上的限制,促使各個諸侯國的軍隊規模是相對有限的。早在西周時期,周朝規定了周王室擁有“六軍”,諸侯大國為“三軍”。彼時,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由此,對于晉國、齊國、楚國、秦國等諸侯大國,在春秋時期隻有數萬人的軍隊。在此基礎上,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争規模,自然也是相對有限的,和戰國時期顯然不可相提并論。
四
最後,到了戰國這一曆史階段,戰國七雄之間的戰争經常是數十萬人規模的。比如秦國和趙國之間的長平之戰,秦國和趙國都投入了數十萬人參戰,雙方的士兵數量甚至接近了100萬人。到了戰國末期,秦始皇在消滅楚國上,讓王翦率領了六十萬大軍,而楚國也派遣了數十萬大軍來抵抗秦軍。由此,戰争規模也是春秋和戰國時期的重要區别。并且,在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争不少是以争霸為主,也即征服卻不占領某個諸侯國,比如晉國和楚國争霸時,雙方之間的戰争不是以占領土地為主要目的。但是,就戰國七雄來說,彼此之間的戰争就是以兼并土地為主,比如因為上黨地區的争奪,秦國和趙國之間就爆發了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