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精神 特殊擔當”——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四十一】
上海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保供壓力前所未有,基層工作人員筋疲力盡,怎麼辦?
有一群人自發站出來,用熱情和特長,與居委、物業、商家同心協力,釋放市場力量,及時緩解了衆多市民的燃眉之急,成為城市保供體系的有力補充。
本是财務、律師、全職媽媽、大學生、教師等各色社會身份的他們,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人之一,有了統一昵稱——“上海團長”!
做“團長”要具備哪些能力?組織團購時遇到過哪些困難?大江東工作室聯系到幾位堅守一線的“團長”,聽聽他們的團長故事——
故事1:“傑哥!什麼時候開團?”
坐标:浦東新區曹路鎮
團長:張傑 銀豐苑小區志願者防疫戰隊隊長
“太瘋狂了。”
4月11日晚9點半,張傑在業主群發起牛肉團購,僅僅30秒,60份牛肉一掃而光。沒搶到的望肉興歎,稱猶豫幾秒就失之交臂。
張傑是小區志願者防疫戰隊隊長
這位85後的志願者防疫戰隊隊長,而今最知名的身份就是“團長”,從3月30日至今已成功組團18次。
團購的蔬菜到貨啦! 張傑攝
“一開始沒有經驗,手忙腳亂。”但他很快就對小程序運用自如,開團、統計、下單……每天都很忙。他認為,成功組團的四大要素是:信任、質量、效率、實惠。
“信任非常重要。我直接把交易記錄發給大家,對方什麼價格,我就給大家什麼價格。”公開透明,直接穩固了張傑的“團長”地位,也“成功”讓他首單虧本。
初期,大家急需雞蛋和蔬菜。通過浦東發布及新曹路公衆号,張傑很快找到物資平台。蔬菜和雞蛋的組合套餐,張傑直接以43元進價開團,很快173人下單并成功收貨。
喜悅中的張傑在首單結束後,才注意到平台需要手續費。開團即虧損的局面如何扭轉?小區志願者人手緊張,如何解決最後100米配送難題?為釋放運力,他在群中發起征詢,提出開團每單增加2元配送費給到志願者、超過一定金額增加提現費的建議,得到業主一緻認可。
成團記錄
比如,一箱牛奶成本價50元,加2元運費,再加0.5元提現費,張傑以每箱牛奶52.5元價格開團。問題迎刃而解,張傑又相繼開了不少團,三黃雞、羊肉、豬肉、蔬菜包、色拉油等先後成“團”。
“不是剛需,我不碰”“商家有問題的,我不碰”“需要提前打款的,我不碰”…… “幾大不碰”原則的堅持下,張傑多了很多“死忠粉”:“傑哥什麼時候開團”“最近有啥好東西嗎”……瞧,群裡的需求又來了!
故事2:“七媽,這個飯很好吃!”
坐标:浦東新區張江鎮
團長:王小燕 湯臣豪園二期居民
王小燕,微信昵稱七媽,全家六口人住在湯臣豪園。這是一位自熱飯、方便面、方便米線、預制菜等快速食品的“團長”。
電商行業的她,手頭有供應鍊資源,了解到樓棟裡小年輕們連碗筷都沒有,燒飯太困難,對方便食品的需求量很大——她決定幫他們渡過難關,便成了“團長”。
為居民團購的物資到達小區門口
團購的食物到達小區門口,志願者準備分發。王小燕攝 找供應鍊不是難事,她也并非什麼都團。以小區居民需求為核心,兼顧品質與價格。經過一番挑選,她列出清單并快速商談好數量、價格、運送方式、運送時間等細節。團購消息一放出,迅速形成一個200多人的大群“快團團”,她上傳詳細圖片、文字,設定價格,通知大家去拍……他們迄今已團了800份左右的方便食品。
群内截圖
她一直秉持的原則:不會為了利益去團,付出心力,是為小區居民帶來切切實實的方便,“很多我服務過的居民,都在微信群裡曬照片并@我說:‘七媽七媽,這個飯真的很好吃!’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故事3:“當了‘團長’,樓裡100戶居民我都認識了!”
坐标:浦東新區花木街道
團長:巴耳(化名) 花木街道一小區居民
做“團長”很不容易,但能收獲鄰裡之間的溫暖。
浦東新區花木街道,自3月28日起“足不出戶”。黨員巴耳便申請成為志願者,對接自己小區裡的聯華超市,負責整棟樓的采購業務。
志願者在分配物資
團購的第一個困難是快速收集居民需求。巴耳把工作中經常用的小軟件發到群裡,每戶提交訂單,後台就得到一個excel表格,核對無誤後打印給聯華超市。
當“團長”得有奉獻精神。“黨員要做表率,做‘團長’,絕不賺差價。公開透明是基礎,才能得到鄰居們信任。”
運力也是問題。還有,小區群跟風接龍太多。有些鄰居并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價格多少,對所購商品沒有清晰認知。收到貨後可能存在不滿,“有時需要花很多時間耐心解釋。欣慰的是,最後鄰居們都給予理解。”
當“團長”,偶爾會出現“狀況”,也有很累的時候。“但是,樓裡100戶居民我都認識了!幫到了别人,個人滿足感也是很強的!”
故事4:“我當‘團長’,源于找人拼團買包子”
坐标:浦東新區張江鎮
團長:胡KK(化名) 玉蘭香苑四期居民
“我第一次組團,是源于想找人和我一起拼團買包子。通過大衆點評聯系周邊包子店老闆後,組了個團購群。”後來發現,小區有許多IT白領,平日不做飯,也沒有燒菜工具,以包子、饅頭為主食。“他們想買包子總會來找我,我就變成了‘團長’。”
胡“團長”通過小程序,團購米、面、雞蛋等生活物資,每天晚上都将團購名單梳理出一份清單,及時向居委報備,把物資名稱、“團長”、司機等信息登記入冊。到貨時,先憑團購登記表去居委領取“取貨袖章”卸貨,第一時間用醇類、含氯消殺液等消殺,再用紫外線設備對貨品加強消殺。消殺完成,安排志願者分發貨物……
志願者處理團購貨品
分發貨物,他們總結出一些經驗:以小區正門為中點,以南北為界限分兩個區塊,每人負責一個區塊。胡“團長”給每位志願者分發一份小區地圖,清晰标注着每個樓棟的位置,大大節約了找地址的時間。
近期,團購群人數劇增,咨詢量暴漲。胡“團長”每天都将團購時間、貨品名、配送時間、售後注意事項等發布群公告。對不會玩手機的老年人,“居委将我的聯系方式張貼在各樓棟信息欄。他們有需要會電話聯系我,我會逐一統計代買。”
故事5:“臨危受命做‘團長’,感受市民守望相助!”
坐标:寶山區
團長:馬隴平(化名) 寶山一小區居民
“蔬菜、雞蛋、豬肉馬上開團,需要的鄰居在群裡分别接龍報名吧,下午1點半截止。”
4月11日,我所在的小區再次開始了“團購”,原本擔任“團長”的施阿姨由于連續熬夜、搬東西,結果累的直不起腰來,無奈卸任“團長”幾天。這次就由我臨危受命擔綱“團長”,為樓道内鄰居做些服務。
随着小區封控的時間越來越長,鄰居們家中的新鮮蔬菜、雞蛋、鮮奶等食物已經捉襟見肘。随着采購需求的攀升,我們今天的團購,很有可能遇到貨源不足的情況。
上午11點半,我在群裡準備好今天團購的品類——蔬菜包、雞蛋、豬肉,分别發出群接龍讓鄰居們報名參與。此前,我們已經挨個告訴樓内老年人們群接龍功能的使用方法,如果需要就點擊接龍即可。
下午一點半,為了趕供貨時間,團購報名結束了。樓内21戶鄰居需要蔬菜,10戶需要雞蛋,14戶需要豬肉,我趕忙把樓道内的需求報給菜市場供貨商。
沒過多久,供應商給我打來電話:“不好意思,雞蛋和豬肉實在是供不上了,明天隻能到3份雞蛋,5份豬肉。蔬菜沒問題……”
我一聽就有些頭大,很多鄰居亟需這些食物補充,供不上貨算怎麼回事?但是無奈供需緊張無法協調,我隻能問問鄰居們怎麼辦。
“各位鄰居好,有個情況跟大家反饋一下:菜市場明天蔬菜供應充足,報名的每家都有。但是,雞蛋隻能到3份,總共90顆;5份豬肉,總共10斤。現在報名人數超了,怎麼辦?”馬“團長”把這段文字發在了群裡。
7樓龔哥說話了:“我家雞蛋和肉還能撐幾天,先給最需要的人吧!我放棄,明天再說。”10樓王姐也說:“給最需要的鄰居吧,雞蛋可以一份分三家,豬肉可以一份分兩家,我們先這樣協調咋樣?”
群裡熱鬧起來。最後,這3份雞蛋和5份豬肉,被分配給家裡孩子多,或者已告罄的鄰居。
馬“團長”覺得,“疫情無情,但鄰裡守望相助,鼓舞了抗疫必勝的信心。”
故事6:“總金額不滿3000元,代理‘團長’經曆結束了”
坐标:青浦區朱家角鎮
團長:牛牛(化名),臨時“牛奶團長”
4月6日,業主群傳出,小區有一位陽性确診。大家開始發起各式各樣團購。牛牛也趕緊打開冰箱,發現鮮奶沒了,肉沒了;再一看,米也告急……
4月7日一早,業主群裡的“sunshine”發起一個“鮮奶團”。這位“團長”說:“之前有朋友在這家訂過,貨源可靠,如果有鄰居需要,可以填信息報名,成團條件是滿3000元,報名截止時間為下午4點。”
不到10點,購買金額已超4000元,組團成功。“團長”在10點10分關閉了報名頁面,又另建了一個群,将報名信息中的購買品種、單價、總價、送貨地址再次與各位鄰居一一核實,之後發起群付款。
然而,7日下午,“團長”說供貨商回複信息,有些商品無貨,目前隻有兩款牛奶有貨。群内需求不一,有的可以調整換品種;有的希望退單;有的想保持不變,可以多等兩天。
“sunshine”向鄰居們抱歉,還要照顧小孩,手頭又有緊急工作,老公也在視頻會議,實在沒有精力繼續當“團長”,準備按照表格一一發起退款。
牛牛想,自己是否試試來當“團長”,畢竟前期“sunshine”已做了大量工作,隻需把鄰居們的需求更改下,然後再交給供應商,估計可以如期收貨。
于是,他一邊聯系供應商,問清楚截單時間和有貨的産品,一邊在群内發信息,請鄰居将更改、退貨的需求發過來,再逐一修改表格,這時已是下午5點。
但截單時間是傍晚6點,有些人選擇換貨,有些人選擇退單,也有些人沒有回複。等待中,已經接近截單時間,一番調整之後,總購買金額不滿3000元,無法成團……
就這樣,牛牛的代理“團長”經曆結束了,卻更懂得相互幫助的珍貴。
在上海戰“疫”進入最關鍵的攻堅時刻,挺身而出的“團長”們,拉近了鄰裡關系,更拉近了人心,讓疫情下的小區泛起溫暖的微光,構築起上海基層抗疫的強大力量。
(作者:董志雯 葛俊俊 陳晨 王文娟 馬作鵬 唐小麗 沐一帆 龔莎 軒召強)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