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這插畫說起——《社戲》課堂實錄
文/邢飛濤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繼續來看這個文章,請同學們大聲喊出課題來(生齊讀)。今天我們要完成的也是三個任務。好啦,争取每節課都會有這樣的簡單的過程。好啦,現在開始完成第一個任務,看圖說話,看看這幅圖,你能看見些什麼?
生:船。
生:房子。
生:人。
師:人的數量可真不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一下呢?
生:熙熙攘攘。
生:川流不息。
生:車水馬龍。
生:接踵摩肩。
師:好不熱鬧的場景呀。還會看到?
生:樓閣。
師:這樣子看去是風景點綴或者是居住的民宅呢?
生:民居。
生:戲台。
生:月光。
生:水。
師:月光如水。好孩子,在觀察下,你們可以看到那些能描述出來的形狀?
生:三角形,房子的頂部。
師: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還有呢,這房的檐子呢?
生:弧形。
師:弧形,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審美體會。
生:漂亮,優美。
師:白牆灰瓦,古樸典雅,江南,水鄉的味道有了。好啦,看了這麼多的東西,我們怎麼能忽視掉這幅畫的顔色呢,美術可是色彩的狂歡。
生:黑色。
師:好結實的“黑”,我們關中的口音“黑——一老碗”。
生:白、灰白。
生:還有綠,青、紅……(生紛紛地說)
師:哈,這可是各色都有了,赤橙黃綠青藍紫,不過都淹沒在了黑和白的世界裡。好啦,表揚大家,看畫看得仔細。現在我們轉化一下角色,我們化身為此時此刻的魯迅,過了二十多年,又看到了這幅畫,童年的照片,此時此刻,他會看到,記住,此刻,大家就是魯迅。大聲讀一下——我們都是魯迅。(生讀)确認了立場。現在開始吧。
生:看到了故鄉。
生:看到了兒時的夥伴。
師:兒時的人物裡你會最想念的人是誰呢,會想起哪些人哪些事呢,說說理由。
生:我想念母親,她的愛,讓我感動,看戲回來,已是三更,她在那裡守候着我,想媽媽。
師:人稱很要緊,我們都化作了魯迅。
生:我想念阿發,說是偷他家的豆子,自家的東西該說是“拿”才對呀,小時候真搞笑。
師:大概是怕媽媽知道了打屁股吧。
生:我想念雙喜,他最能幹,是我們的娃娃頭子,什麼都會。
生:外祖母也好,什麼事都向着我。
生:我會想起老旦,唱戲吱吱嗚嗚的,喋喋不休個不停,耽誤了我看戲的心情。
二師:哈,還記着這事呢,念念不忘呀。一幅畫,一幅圖想起了這麼多的人,這麼多的事情,都是兒時的故事了。好啦,第一件事兒,觀察了一幅畫,光榮的完成了。現在我們來準備幹第二件事,這還是一幅畫,一幅風景畫,打開書,第四頁,按要求默讀文字,任選其中兩個角度來對這段文字進行批注,兩分鐘。(同學們準備)
屏顯
• 品讀文段,說說你的發現
于是架起兩支橹,一支兩人,一裡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着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這時船走得更快,不多時,在台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近台的河裡一望烏黑的是看戲的人家的船篷。
• 景物賞析視角度參考
1.動詞、修飾詞與語氣節奏變化。
2. 修辭手法的運用。
3.人物、景物的互相配合,情感、宗旨與寫景選材的配合。
4.視線的高低、遠近、聚散及色調的明暗,冷暖變化。
5.動、靜、虛、實的交錯。
6.感官的互相配合(五官)。
7.聯想與想象的配合。
生:“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裡。”這句話,寫出了味道,是鼻子的感受,另外還有聲音。
師:好鼻子,給下文的“嘴”——吃豆子,埋下了伏筆。
生:哈,像打仗一樣。
生:“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兩岸的山“山本來是靜止的,這裡用了山的動來襯托船的動。
師:這一句,化靜為動啦。
生:“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這一句“獸脊”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好啦,說說野獸都會有?
生:恐龍。
師:太幽默了,一下穿越了好幾億年。
生:龍。
師:真是兩個好姊妹,很幻想,很神話呀。看看還會有哪些常見的、
生:野豬、山羊……(生紛紛地說)
師:如此可真是一場動物世界的運動會了,童趣就有了。繼續說話。
生:“于是架起兩支橹,一支兩人,一裡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着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這一句景物和人的心情互相交融。
師:不錯,穿行如飛,正式看戲的心情如劍一樣呀。好娃娃們,我們迅速做個總結,來讀讀這句話,熟記于心,來讀一下(生做)。
屏顯
小結:
人、物要配合,遠近多觀察,眼光有聚散,感官會綜合。拟人和比喻,修辭最常用,虛實常相間,聯想也會用。
看戲回來,調轉船頭……
師:現在我們任選其中的一種方法來完成我們的句子,寫一兩句話即可,話題,看戲歸來,調轉船頭,開始吧。(生寫)
生:銀灰的月光灑下來,波光微動,一輪輪的漣漪攜卷着歸來的喧嚷,攢動的人頭水一樣的流開來了,水面上的小船四散地開出去,槳聲渾濁了戲台的煙霧,一會兒,都靜下來了。
師:好一個精心的比喻,人流,水流。
生:我嗅到了青草的香味,氤氲着兩岸的麥田,青蛙呱呱呱地在水邊的草地裡奏着夜裡的曲子。
師:聲香味俱全了。
師:夜黑了,星星都回到餓了媽媽的懷裡,溫柔地浸在天河的深幕裡,一陣風吹來,起伏的山高高低低,又似橫笛的旋律,飄蕩在豆麥田的水裡,船篷裡月色碎了一地。
師:好美的比喻,起伏的山高高低低,又似橫笛的旋律,不同的感官交錯了。
師:同學們,看看我們的創造,多美呀。好山,好水,好月亮,好青蛙,好美的平橋一夜。讀讀這些好吧。(生讀)
三師:而今卻也都成了往事,如煙飛去。此時此刻,當我——魯迅,此時此刻,從畫中出來,我們已是成年,又是什麼樣呢?還會是那個少年一絲絲未變嗎?看這三段文字,每段給大家三十秒左右的時間。(生看)
屏顯:
1
我冒着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裡,别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
2
•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後,我吃過午飯,坐着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了,便回頭去看。我看時,不由得非常吃驚,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着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隻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手裡提着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隻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着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着似的,單在腦裡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着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态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3•
我在倒數上去的二十年中,隻看過兩回中國戲,前十年是絕不看,因為沒有看戲的意思和機會,那兩回全在後十年,然而都沒有看出什麼來就走了……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麼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亂打,看兩三個人互打,從九點多到十點,從十點到十一點,從十一點到十一點半,從十一點半到十二點,——然而叫天竟還沒有來……我向來沒有這樣忍耐的等待過什麼事物,而況這身邊的胖紳士的籲籲的喘氣,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紅紅綠綠的晃蕩,加之以十二點,忽而使我醒悟到在這裡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時便機械的擰轉身子,用力往外隻一擠,大約那彈性的胖紳士早在我的空處胖開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後無回路,自然擠而又擠,終于出了大門。街上除了專等看客的車輛之外,幾乎沒有什麼行人了……然而夜氣很清爽,真所謂“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這樣的好空氣,仿佛這是第一遭了……這一夜,就是我對于中國戲告了别的一夜,此後再沒有想到他,即使偶爾經過戲園,我們也漠不相關,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師:這是最華麗的舞台,北京的戲園子。這是最最親近的兒時的夥伴,這是生我養我的故鄉,一切還都如舊嗎?(不。生回答)苦樂悲喜的變遷,好了壞了,都變了都變了。讀下面兩段文字我們做個小結。(生讀)
屏顯
①朝朝暮暮,夢裡相會,知是别時容易見時難,雖是兒時常相伴,曾料得,再見已是中年,相逢難再識。
②二十年看戲,京裡京外,老生花旦,依舊翩翩舞,雖有名角在,隻可是,竹笙新恨不似當年味。
(這是我胡亂編的,也不知像詞還是像曲,或者什麼也不像。期待老師們幫我改改。)
師:再看這幅圖,我們看看魯迅在這畫裡說些什麼秘密的話兒呢,引起我們的思考。圖畫是色彩和線條的密碼。看下這段文字,然後思考。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家炎:收在《呐喊》中的《社戲》,是小說,也是回憶童年生活的美麗的抒情散文。
• 現代作家何孔周:《社戲》借助形象化的、凝煉含蓄的、富有音樂性的語言,把富有特征的各個生活片斷和場景繪聲繪影、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構成一幅開闊複雜的有機的生活圖畫,從而把作者對生活的獨到觀察和深刻思索形象地表述了出來。
生:回憶兒時的快樂。
生:追念童年的美好。
生:時光将我們都變了,我們還是那個少年,一絲絲未改變。
生:天真。
生:夥伴們都很能幹。
師:心靈的追念,童年的回憶。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一起讀讀我做的這四不像的段子吧。
屏顯
脈脈清寒,小樓依舊情味切,夢裡相會,正是兒時,雙喜喚阿發,桂生煮豆,都是六一家味,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師:我們再換個角度,從過去到今天的變化的角度比比再來看看,看看你會發現什麼變化,又會有什麼新的理解。
生:故鄉成了荒村,懷念昔日的美好,繁榮。
師:懷念,便也是一種批判。杜甫筆下的小茅屋該是大唐的影子,魯迅筆下的故鄉也該是中國的樣子。圖畫是色彩和線條的密碼,再看看,說說這顔色或線條你的領會吧。
生:黑色,白色,黑白颠倒了世界。
師:彩色為什麼會淹沒在這黑與白之中呢,這又會怎麼看。
生:掙紮,希望在掙紮,美好在掙紮。
師:終于有了色彩,盡管很黑。
生:死氣,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黑色淹沒了包圍了這一切,讓人透不出氣來。
生:畫中的輪廓,人物的形狀,一切都模糊了,有了隔膜我們之間有一堵看不見的墻,我們漸漸不認識了對方,甚至自己。
生:模糊,美好的東西回不去了。
師:我們再努力地解讀這顔色,那還有呢,比如這其他的東西人或者物。
生:戲台。
師:這好像也是一個比喻。
生:花花綠綠的戲,我們也是戲中的人,人生如戲。
師:戲弄人生。
生:畫的輪廓有一種奇怪的青色,淡青與灰白,奇妙的感覺。
生:船,各樣的船,一種漂泊的感覺,或許是動蕩。
生:月光是破碎了的,像相片碎了一地,似被風吹走了的樣子。
師:歐,我們真是有些太悲劇了些子。但願歸來,我們,還是少年。
作者簡介:
邢飛濤,陝西省周至縣鄉村學校語文教師。愛語文,愛濕地。靜靜栖居,默默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