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适可而止,合适就是最好的。那麼有人問了,什麼才叫合适,說實話,我也沒有定論,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明确定義的詞。如果讓大家來闡釋什麼叫适可而止,他說不出什麼來,隻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做人需要把握好“度”,才更能做更好的人。
兩人相争,你得了理,忍住了那句最傷人的話,饒了人,大家都有條台階下,有退路走,而對你又沒什麼太大損失。這是适可而止,人家會記得你的恩情,即使已經撕破了臉。
做水中撈月,鏡中摘花的事,明知道根本辦不到,我不死撐着,盲目堅持,尋找一個更好的目标。這是适可而止,能夠減輕我的身心壓力。
我喜歡你,你不喜歡我,我主動久了,累了,發現你我之間今生沒有那份緣,我放棄了。這是适可而止,我不會為情所困,獨自沉淪。
我适可而止,你好自為之。今生無緣,來世再見。
以上這些,是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參考借鑒,以便理解這沒有定義的适可而止。
我們的古書《中庸》就有适可而止的意思。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态度。
道理我們大家都懂,但是如何知道那件事怎樣才算不偏不倚,怎樣才算折中調和?我想,我又要說廢話了。大家不要怪我,我之所以說廢話,是因為我隻能說廢話。這樣一個含糊不清的詞,任誰也難以規規矩矩地解釋它,我們隻能通過生活體驗去感受那種“過了一點,不好;少了一點,不妙”的感覺。那麼,我們如何獲得知道适可而止的能力呢?
方法一:适用于沒有或者沒辦法獲得那麼多人生經曆的人誰都别想投機取巧,因為這能力沒辦法很快得到,很快吸收理解。我們不得不做我們最不願意做的事——讀書。我們要相信,我們現在所經曆的事情,在以前就已經有人經曆了,而且他們解決的很好。他們留給我們的經驗都彙聚在書裡,每一本書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我們也許花了半天時間看了一本書知道了一些道理,然而這幾條道理可能作者花一生的時間才明白的。你讀的書越多,對什麼時候應該适可而止的理解越深刻。
閱讀是快速體驗不同人生的捷徑。
方法二:任何人都适用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白了,就是生活體驗。經過各種各樣生活的洗禮沖刷,加上你有那麼一點智慧,你就會理解适可而止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我們的善良,我們的愛恨情仇都需要适可而止。任何事都是事極必反,這似乎是生活鐵則。舉個例子,無止境的付出,得到的隻會是得寸進尺,無聊乏味,以及傷心失落。凡事點到為止,口感最佳。
适當付出才不至于過度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