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狼狽活成灑脫的人不多,文壇有兩個。唐代有劉禹錫,被貶西南23年,詩豪自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志氣,不然他也不會怼出一句“前度劉郎今又來”。而宋代有蘇轼,這是一顆煮不爛的銅豌豆。
别的文人的一生或許是起起落落,而蘇轼的人生是起落落落。但正如林語堂先生說的,東坡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本期要和大家分的就是蘇轼最豁達的一首詞,詞名《定風波》,再狼狽他也不改平生灑脫,千年來勸慰了無數人。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定風波》
北宋.蘇轼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寫此詞時,蘇轼被貶黃州。在這首詞前面,其實還一則序言,大概的内容是:3月7日,我和朋友們同遊,卻遇到了急雨。大家都覺得很狼狽,我卻不以為然,讓他們拿着雨具先走,留下我一個在雨中漫步。雨後天晴,我寫下了這首詞。
雨中漫步似乎是文人墨客都愛幹的事,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體現到其中的人生況味。詞的上片詞人聽着樹林中的風雨聲,突生放喉一唱的想法,就這樣邊唱邊行。用“莫聽”和“何妨”相對,已見詞人的一腔豪情。
上片第二句則是對自己形象的描寫,此時的自己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其實正是借指自己被貶後的狼狽。想他蘇東坡21歲中進士,名動京師。在京城的歲月裡,他每有所作,必傳遍坊間朝堂,那時候的他是城裡最耀眼的文人。如今被貶黃州對他來說,正是人生的低谷,對此他道了一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意思是:無所畏懼,就這樣披着蓑衣在煙雨中度平生。
詞的下片繼續寫自己雨中漫步的場景。春風徐徐,将詞人的酒意吹醒大半,在一陣清冷中詞人擡頭卻突然發現山頭上斜陽已現,雨過天晴了。曾經陸遊在《遊山西村》中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歎,而蘇轼此詞的意境也是異曲同工。但如果全詞隻寫到這,顯然就落了俗套,蘇轼的境界遠不隻是這樣,所以有了最後一個千古名句。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或許就是兩個字:灑脫。真的灑脫不是春風得意時的年少輕狂,甚至不是雨過天晴後的眉開眼笑,而是一種經曆風雨潇潇後的坦然。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再前行時,眼中便再無晴雨之别,也将不念過往,不畏将來,不忘初心,而這已不隻是樂觀,而是真正的豁達。
人生總有起落,當遭遇人生低谷時,讀一讀蘇轼的這首千古名作吧:能泰然處之就不怕狼狽。蘇轼的這首千古名作,你讀懂了嗎?歡迎讨論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