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爾昆蟲記有關資料? 這段時間來,又一次深深的迷上了《昆蟲記》,之所以說是又一次,是因為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讀過,當時自然也是覺得特别有意思,有趣味,确實是愛不釋手前段時間,因為看到我國現代的著名作家賈平凹關于讀書的一句名言所打動,他是這樣說的:你若喜歡上一本書了,不妨多讀;第一遍可囫囵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則一句一句地想着讀,這叫深究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讀,常又會有再新再悟的地方我突然醒悟一般,趕緊再捧回這本書來細細品讀,果然,又讀出第一遍時沒有發現的新意,甚至是全然沒有印象的章節,這次讀過竟然欣喜萬分,細細咀嚼着他那些充滿哲理的文字,有一種慶幸之感,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法布爾昆蟲記有關資料?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法布爾昆蟲記有關資料
這段時間來,又一次深深的迷上了《昆蟲記》,之所以說是又一次,是因為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讀過,當時自然也是覺得特别有意思,有趣味,确實是愛不釋手。前段時間,因為看到我國現代的著名作家賈平凹關于讀書的一句名言所打動,他是這樣說的:你若喜歡上一本書了,不妨多讀;第一遍可囫囵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則一句一句地想着讀,這叫深究。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讀,常又會有再新再悟的地方。我突然醒悟一般,趕緊再捧回這本書來細細品讀,果然,又讀出第一遍時沒有發現的新意,甚至是全然沒有印象的章節,這次讀過竟然欣喜萬分,細細咀嚼着他那些充滿哲理的文字,有一種慶幸之感。
下面我具體地說說從一開始到現今的一些經過與感受。
以前聽說過《昆蟲記》,也知道是法國作家法布爾寫的。但可能要看的書籍太多,工作與生活瑣事當然也繁雜,也想當然認為昆蟲記不過就是寫一些蟲子的文章,登不了大雅之堂,所以也一直沒認真對待。直到2020年暑假一次偶爾逛一家商場的書櫃時,竟然讓我發現了它,讀了幾篇後,便覺得趣味盎然,愛不釋手了,毫無猶豫地買回了這本《昆蟲記》,兩天便讀完了。讀後便覺得意味隽永。比如那橫掃千軍無敵手的蠍子,它那一對大鉗是那麼準确有力,它那個向前翹起的尾巴上,有着最緻命的武器:能将敵人一招斃命的毒針,即使是人類,也不得不望而生畏。那個子小小的蟋蟀,卻是孩子最熟悉的,因為它的身影是那麼迅捷,它的歌聲是那麼悅耳,多少次,在我寫作業的時候,不知在哪兒角落裡的蟋蟀便會彈奏起“克裡克裡,裡-裡-”或悠長或短促的動聽的音樂為我伴奏,我便停下作業凝神靜聽;有時還要起身朝着聲音的方向輕輕地走近,想一探究竟。而結果往往是徒勞的,你根本找不到它躲在哪裡。
這一次我重讀時,收獲更是滿滿,而且重讀過後,我猛然發現,我所讀的這本不過是一本選譯本,也就是說,是編輯們精選而得到的。我進一步查詢百度,才知道原來《昆蟲記》總共竟有10卷。我了解到了更多的書本之外的很多資料。比如,直到1878年,他55歲時,他才出版《昆蟲記》的第1卷,1879年法布爾56歲時,他才擁有了一處屬于他的昆蟲實驗園:那是一片荒蕪的地方,所以作者取名為“荒石園”。當他擁有子這個園子時,他是激動又有些許惆怅地用一個比喻說:不要等牙齒咬不動時,才結出桃子來。他仍然感到幸運,雖然年近花甲,但畢竟遲到的實驗園還是有了。以後,他以每三年寫一卷的速度完成了第2到第10卷的寫作,一直寫到1907年,那個時候他已經是84歲的老人了,眼睛已經看不清了,筆也拿不動了才作罷。本來準備為第11卷寫的兩章就這樣作為第10卷的附錄。帶着對選譯本的狂熱喜愛,我立即去京東上搜索全譯本,果然很快便找到了,我太高興了。售價是220元,我也毫不猶豫地下單了。過了三天,這套書便到了。順便說一句,我因為喜歡,相信我的6歲的孩子也定會喜歡的。所以也給他買了《昆蟲記》的拼音彩繪本,果然,他也是極其喜歡的。尤其喜歡一天到晚推糞球的屎殼郎,讓他總是禁不住哈哈大笑。我還想起來書中寫道:古埃及人認為:世界就是屎殼郎推的糞球的樣子,這句話,也令我會心一笑:世界是個球倒是沒錯的!
這套書實在既讓我無比歡喜,又令我感到重負在肩。歡喜的是它那诙諧幽默的筆調,不時從昆蟲身上引發的充滿哲理的思想,重負是每一卷中都有大部分可以說的是需要相當理解力的文章,幾乎每一章都是長長的篇幅,而且裡面摻雜了大量的動植物學分類知識、生物生理學知識、化學反應知識以及各種專業性強的詞彙,有艱難晦澀之感。所以,有時候讀着讀着,便感到困難不斷增加,最後不得不停下來。很多時候,我遇到哪些不理解的、存在混淆不明确的,我便查百度弄個明白。這樣才好些,但是會耽誤時間,影響整體的閱讀感。我後來想明白了,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大衆皆宜的書,更準确地說,它是需要一定的專業性的,或者說需要有較高的閱讀感受力和領悟力的,可以說是一本半專業的昆蟲學科普著作。因此,我們一開始讀不懂是正常的,我們應該帶着研究的性質去讀。比如毒素的作用原理、飛蝗泥蜂是把距螽控制住,然後準确地用尾部的腹針剌中距螽的神經中樞,導緻距螽六肢癱瘓無法動彈與反抗,并且在運輸途中如果遇到距螽絆住草莖等不願順從時,飛蝗泥蜂隻需要在它的頭頸處按壓幾下即可,這樣的食物隻是麻醉之後的假死,但還保持着新鮮,以便在飛蝗泥蜂孵出的幼蟲時可以得到足夠新鮮的食物,這整個過程的前因後果和作用原理是複雜深奧的。
法布爾,有一種極其寶貴的科學精神,那就是對科學真理的誠實。或者,這種誠實本就是惟一的科學精神,即求真的精神。突出地表現在他對昆蟲本能的探究和闡述中。如朗格多克飛蝗泥蜂能夠精确地動手手術刀——毒針麻醉獵物距螽,這種技術的精确性和快速是人類的生理學家都不能媲美的,而用按壓的方法讓距螽停止一切的反抗,卻能讓它保持作為食物的新鮮,也是人所不能完成的。法布爾開始調侃自己是朗格多克飛蝗泥蜂的好學生,但随着實驗的失敗——被他按壓的距螽很快地死去并發臭後,他自歎不如地承認:我不過是笨拙而野蠻的蹩腳外科醫生而已!然而,另一個實驗卻讓他大吃一驚,當他發現,他隻要剪斷距螽的觸角與唇須時,朗格多克飛蝗泥蜂再也運不回洞穴了。因為它們用來拖拽獵物所需要的缰繩裡選項裡,隻有觸角與唇須,而沒有距螽的六條腿和腹部。法布爾驚歎道:這是一種奇怪的矛盾,高深的技能與深深的無知集于一身。
在當時,達爾文因為在南美洲的一些小島上經過長時間的考察,提出了關于動物生存和演變的學說——“進化論”,突出的觀點便是“優勝劣汰,适者生存”,一經提出,迅速為西方世界所接受,成為動物生存演變的主流觀點。而幾十年來一直在默默做着觀察和實驗的法布爾卻從自己的實際觀察和思考出發,不接受這種主觀觀點,而且用自己的實驗得到的結果來反駁。法布爾所堅持認為的主要觀點便是本能的理論;昆蟲的本能問題是相當複雜的,他認為本能一直都是相同的,是沒有演化的。他有實例證明:步行僧不會沒有翅膀不會飛是最好的證明。其他的蝗蟲都有翅膀,為什麼隻有它幾千年來,沒有在亂石草叢中演化出會飛的翅膀了,照理來說,它在地上隻能步行,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折磨和危險,如果有翅膀的話,不就可以輕松地遠離這些嗎?作者誠實地寫道:在身體的發育中,有後退,有停頓,有躍進,我們盡管好奇,卻無法理解。這種現象的緣由是深奧的,面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謙卑地躬身引退。作者否定了當時那些所謂大師的觀點,同時也承認了自己的無知,他沒有裝懂,因為從種種現象表明,這是一個極其複雜深奧的問題。
法布爾,就像他筆下的隐士-----蟋蟀一般,不去羨慕妒忌蝴蝶的翩翩起舞,而是甘守清貧,把觀察和研究昆蟲當作自己惟一的愛好和事業,窮盡一生,隻為世人揭曉昆蟲世界的秘密。他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他見微知著的洞察力,他不斷追問和猜想,不斷地進行反複地通過實驗去驗證,再以自己嚴密的邏輯進行條分縷析,得到的結果或結論讓人無懈可擊,他的對真理的誠實精神和勇氣讓人欽佩、他一生孜孜不倦、不分晝夜地強大的意志力讓人望塵莫及;他的耐心守候、廢寝忘食的執着精神讓人感動……所以這些,給我們還原了一個立體豐富的、充滿睿智的法布爾,一個永載史冊的豐碑式的智者,給後人留下了一筆極其珍貴的科學财富,留下了一部亦莊亦諧、充滿天真趣味和思辨色彩的文學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