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轉網,如侵删)
01
今天無意間跟一個長輩提起,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交際圈開始變得狹窄了。
故人都已離開,因為厭倦了重複而至的輪回似的離别,我們不願意再有人走進我們的世界。年歲漸長,無常的聚散早已當做了平常,對情感大條的人來說,這無所謂,但是對于那些情感細膩的人來說,着實是天崩地裂。
離開的人早已離開,新的人卻走不進來,在我們的内心深處,早就缺失了很大一塊。
自從進入網絡時代以來,我們習慣給自己披上一層外衣,把真實的喜怒哀樂掩藏起來,就算前一條遭遇了天崩地裂,第二天醒來的時候,我們依舊會對所有的人說,我沒事,都過去了。
之所以能夠裝作看開,也許隻是因為,我們早已通過另外的渠道發洩了。
因為有了網絡,我們無時不在過着雙面人生,在現實裡喜笑顔開,在虛拟的世界裡喪到極緻。
隻是這種喪,就算自網絡世界裡,也隻有部分人能看得到,因為不管QQ空間還是微信朋友圈,都有着一個相似的功能,叫部分可見。
因為這個功能,我們把人分成不同的類别,有人看到我們光鮮的一面,有人看到我們懊喪的一面,還有一群人則是看到我們沉默的一面。
02
在這個世界生活的時間越久,我們就越不是平面。
從嬰孩時的餓了就知道哭泣,到現在學會掩飾自己的情緒,我們的角色轉換了無數次,我們性格的面也就多了起來。
那些被稱為圓潤的人,其實隻是因為擁有的面比我們更多而已。
雖然這些面都是真實的自己,但是面對不同的人,我們就需要展現不同的面,隻有那樣,才不枉生活把我們打磨成現在的樣子。
于是,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轉換着自己的角色。
很多時候,因為角色沒有轉換過來,在本該展現這個面的時候,卻展現了另外一個面,鬧了笑話,得罪了人,搞得自己很尴尬,别人也不痛快。
這種現實中的人群分組,明眼人也許一眼就能看得出來。但是對于那些愚鈍的人,像我,就會出現各種不自在的情形——
本該生活在别人的圈子外圍,不經意卻闖進了别人的圈子核心,而且大家剛好都已看見了你,就有了諸多的不自在,離開顯得不禮貌,不離開卻會如坐針氈。對于别人更是這樣,不挽留顯得不近人情,可是挽留,卻總是感覺自己的身邊多了個外人。
如果在虛拟世界,我們就沒有這種煩惱。我們悄悄地把人分了組,悄悄地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現不同的自己,對方所看到的正好是我們想讓對方看到的,這樣自然就少了很多尴尬。
(圖轉網,如侵删)
03
其實,好友分組早已有之。
當年微信還沒有出來,QQ獨霸天下的時候,就已經有好友分組功能。
除了系統默認的“我的好友”,自己還可以設置更多的好友分組,同事同學,親戚朋友,按照不同的分組,各自進入各自的位置,無論有多少的好友,想要找到誰,隻要進入相應的分組,下拉即可,着實省了不少的功夫。
有那麼幾年,非主流特别盛行。
為了取一個網名,我們都會糾結好幾個月。取好了網名,設置了好了個性簽名與自己的軟件背景,就連好友分組也得認真設置。
其實直到現在,網上也有各種各樣的QQ好友分組範例,把原本簡單的分組名字,換成獨具特色的文字或者符号,就顯得很有個性。這樣的事情,我們很多人都幹過。
清楚記得,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真正在意誰,就把他放在一個特殊的好友分組裡,那個分組隻有他一個人,就會彰顯那個人的唯一性。
現在想起來,這樣分組的弊端很大,因為如果哪天QQ被盜了,這樣的分組勢必會洩露很多不該洩露的信息。
但是在當時,很多年輕的情侶都非常在意這件事。
就因為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特殊的分組,很多情侶甚至會吵起來,嚴重的甚至會鬧到吹燈拔蠟一别兩寬的地步。
04
有一次,一位朋友慨歎道,要是QQ動态也能指定好友不可見就好了。
清楚記得,那時的QQ空間也有一定的隐私設置,但是隻有三種設置:全部好友可見,指定好友可見,僅自己可見。
朋友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在一片QQ日志裡發表了一些工作上的見解,忘了進行隐私設置,被一個好事的同事在單位大肆宣揚,差點被樹成了單位的反面典型。
其實朋友的見解本沒有什麼,不過是說XX工作如果怎麼幹,也許效果會好得多。但是就這樣一句話,就被冠以了不服從單位工作安排的大帽子。
這也正常,有心換無心,就算是極為普通的一件事,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那裡,都可以添油加醋成為十惡不赦的大罪。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本就人心險惡。
于是,很多人學聰明了,申請兩個不同的社交軟件号碼,一個用于大衆,在裡面謹言慎行,另一個則用于隐私,各種牢騷各種喪。
再後來,為了保護自己的隐私,很多人甚至把自己的QQ空間鎖了起來,真正變成了自己的私人領地。
這樣也好,既可以暢談自己的心事,且少了被誤讀的風險,隻是當你訪問别人空間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被排除在外了,就會憑空增添一些失落。
(圖轉網,如侵删)
05
後來的微信少了好友分組功能,卻多了朋友圈和視頻動态權限。
對這個功能,很多人如獲至寶,因為這樣一來,隻要你設置了不讓誰誰誰看你的朋友圈,你就可以徹底從對方的世界裡消失。同樣,如果你讨厭誰,你也可以設置不看他的朋友圈。
就算不這樣設置,你在發朋友圈動态的時候,也可以重新設置一次,選擇性地出現在别人的世界裡。
于是,我們就形成了這樣的一種默契,對于某一個共同好友,另外一個人看到了的動态你卻沒有看到,就足以證明,你跟他的關系遠沒有另外一個人跟他的關系親密,走進現實的時候,你就可以更準确地定位你們之間的交往,自然就少了很多尴尬。
如果把我們每個人比作一個點,我們生活中的那些人,會因為彼此關系的不同,形成一個又一個半徑不等的同心圓,那些處在不同圓弧上的人,跟我們的交集本就不同。
而我們自己,也會處在别人的不同圓弧上。
這些圓的半徑,其實就是現在朋友圈的權限,也就是當年的QQ分組。
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你能很容易看到别人朋友圈的權限,卻看不到别人的QQ分組。
有時候我們也想知道,在别人的朋友圈裡我們被分在哪一組,隻是我們都很默契地沒有問題,因為在意你的人,他會主動告訴你,不在意你的人,問了反倒很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