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啪啪打臉!
多少聲稱“一輩子都不做飯”的年輕人,開始在抖音學做涼皮了?
事情還得從啥外賣都送不進小區說起,這屆年輕人運用小學數學算了一筆賬:
一天取兩次外賣,要浪費兩個口罩,兩個一次性手套(或紙巾),還要把手、頭發、外套都洗一遍。
費時間、費錢也不能保證肯定安全,不如自己做飯,一周不用出門。
今天你做飯了嗎?
泡面,是這屆年輕人的做飯啟蒙。
不能出門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泡面。但是再美味的泡面也難以連吃三天,更何況少了半夜進食的“禁忌濾鏡”?
因此,對泡面的要求也迅速挑剔:泡面→煮面→加蛋→加菜→加肉→搜抖音花式煮面大法。的确比原來好吃了,但是突然有人醒悟:“為什麼方便面叫方便面?還不如正經做飯呢。”
然而學做飯,鹽是第一道坎。
吃了五頓“打死賣鹹鹽”的菜,好不容易琢磨明白“少許”、“适量”、“若幹”是多少,開始膨脹嘗試新調料的人,很快就會懷疑人生——鹽、生抽、老抽、耗油、腐乳、豆瓣醬為什麼都是鹹的?而且鹹度為什麼不一樣啊啊啊啊啊?
邁過鹽的坎,做飯就算入了門,心又躁動了起來:
有人開始研究擺盤,追求一個人的儀式感;有人研究咖啡烘焙,做一個開咖啡館的夢;還有人開始研究面食,但并不是要當面食達人,理由可能是米飯吃完了,也可能是抖音刷多了。
抖音的神奇之處在于:它時而是個沙雕視頻集中地,時而是個美食視頻集中地,時而是個沙雕美食視頻集中地。
以往看到自制面皮的視頻,最多是給個小星星,然而這個閑出屁的假期卻讓無數人走向了實操。
看到做面皮的火了,教做白吉馍、餃子皮、饅頭、花卷、貓耳朵、春餅的立馬跟進,然而買家秀和賣家秀定律是永恒的,結果往往是:做飯兩小時,收拾一下午,頓頓面疙瘩,随時要竄稀。
說好的在家做飯省錢呢?一盤盤倒掉的“鹹菜”、一杯杯喝掉的醜陋咖啡、一坨坨扔到的面糊不要錢嗎?
珍惜眼前的做飯時光吧
最近幾周,可能是很多年輕人一生中做飯密度最高的時期,畢竟讓年輕人不做飯的理由千千萬萬。
首先,沒時間。
生活在一線城市,通常意味着平均單程通勤時間在1小時以上,而且經常加班。
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回到家能煮個速凍餃子,就已經能擊敗90%的同齡人了。
其次,獨居。
顯而易見,中國獨居人口越來越多了。在北上廣密集的出租屋裡,住着龐大的“空巢青年”群體。
做多人食要幾個小時,做一人食還是需要幾個小時,時間性價比低。做一人食,買菜卻很難買到一人份,吃不了隻能扔掉,價格也不劃算。怎麼看,都不如在地鐵上點份兒外賣,到家就能吃熱乎的實在。
數據來源:《年輕人做飯初體驗觀察》,天貓超級品牌日×GQ Lab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我們被困在家裡,外賣成了問題,時間不再是問題,做飯才成為了選項。
做完飯,再發給家族群讓爸媽安心,發到朋友圈接受點贊,這樣的生活,如果是自由選擇的,誰會不喜歡呢?
做飯,是一種幸福
在家辦公,模糊了時間和空間,從早到晚任何時間都可能被@,也可能@别人。
如果有人半天不回複,他很可能不是在做飯,就是在洗碗;如果有人無論何時都能秒回,他大概率不用做飯。
不過,很多人還是選擇了在家辦公之餘開啟研究廚藝。
此刻,可以在朋友圈曬自制美食的人,無疑是幸福的人,無論成功與否,都代表自己有一個幸福的家。
文章來源:共青團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