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收聽音頻特别節目:
你了解清明麼?這是一個怎樣的節氣呢?朗讀溫州《二十四節氣》特别節目今天帶大家探訪清明。
一般來說陽曆4月5号前後就是清明節氣,氣清景明之意,正是鳥語花香的勝春時節。“言萬物去故而從新,莫不鮮明之謂。”“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淨明潔,故謂之清明。”清明之名,便表征了這一時節的天氣是清新、明媚、和暖的。
清明節,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同時,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據傳是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臣子介子推(音讀溪)而定的。因介子推在晉文公政治避難時,直忠心耿耿地跟随着,同過流亡生活。但因晉文公回國後忘記了他的功績,于是介子推就隐山度生不再出仕,最後當晉文公派人進山尋他時,隻見他已抱着大樹焚燒而死。為此晉文公深感沉痛,就将這棵樹砍倒,做成木頭鞋給自己穿,以表對介子推的懷念。同時命令民間百姓,在清明前三日時間裡要備餅充饑,息炊三天,在這三天任何人家不能打着火種,禁止煙火,隻吃冷食,對此名為“寒食節”。
有人說,季風氣候掌控之地,詩歌在冬與夏的過渡季是最高産的。其實不隻詩歌,氣象諺語也如此,清明就是氣象諺語最豐盛的時節。例如: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吃了清明飯,晴雨出田畈。
清明草,羊吃飽。
清明前後麥懷胎,谷雨前後麥見芒。
清明秧,立夏苗,小暑穗,大暑谷。
清明睜眼,一棵高梁打一碗。
有的是描述氣候特征,判斷旱澇、冷暖的年景,以及與其他節氣的對應關系,例如:清明斷雪,谷雨斷霜。這些諺語代代相傳,靠天吃飯的人通過他們得到了極大的安全感。 除了這些,清明時節最盛行的活動就是踏青,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春遊。宋人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中寫道: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莺。
春天天氣開始和暖,陽光明媚,聽着朗讀溫州的聲音,是時候走出門擁抱大自然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