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前通過生鮮App下單,到家時菜也到了;今天下了單,明天到自提點自取……網購果蔬,不僅省時省力,也少了讨價還價的煩惱。随着智能手機的普及,不管是上班族,還是賦閑在家的老人,都開始使用互聯網購買生鮮果蔬。
然而,網購也有缺點,如質量瑕疵、缺斤少兩、維權艱難等。這裡,筆者梳理了四條小貼士,牢記它們,助大家網購生鮮果蔬時少踩坑。
勤看評論 關注銷量
小趙在一次網購蔬菜時發現,盒子裡的菜除了表層完好外,下層的都蔫了;标注“4kg一袋”的土豆,上層完整,下層的卻幹癟、瘦小。他認為,網上買菜不能挑選,顧客隻能通過頁面信息了解産品,“圖案僅供參考”的尴尬似乎在所難免。
某生鮮平台的網友評論
貼士一:顧客在網購生鮮時,除了“商品信息”“商品簡介”外,更應關注“用戶評價”這一欄,多翻看幾條有圖片的評論,做到心中有數。同時,盡可能選擇銷量較高、評價更好的産品進行購買。
多次購買 觀察規律
小王是一位大學生,她曾在某生鮮電商平台多次購買同一款進口水果,細心的她發現,幾次收到的産品卻有明顯不同,有時是分量不一,有時是單個果品大小差别很大。
生鮮商超分揀員按訂單配貨(方喆/新華社)
貼士二:顧客在網購時很容易陷入“慣性思維”,會經常購買同一款産品,但粗心的人很難發現熟悉的産品也可能“缺斤少兩”。因此,每次購物時,應重點關注産品的重量、成色,發現瑕疵及時向平台反饋。
關注商超、自提點的公告信息
小東是網購生鮮的“老手”,但也采過“坑”。他每次購物都會選擇生鮮平台的小程序,這樣不僅能為手機“瘦身”,後續支付也更方便。可弊端就是,一旦生鮮超市或自提點更換地址、閉店裝修,小程序很難第一時間将信息反饋給顧客。小東就因為忽略了家門口自提點的位置變更信息,不得不多走40分鐘去另一地取貨。保鮮食品拿到家後,也不再新鮮了。
生鮮自提點的社區群公告
貼士三:習慣網購生鮮的網友應及時關注生鮮超市的公告信息,避免地址變更、閉店等意外情況,使自己的财産蒙受損失。
售後維權 證據留存
小琪在某生鮮電商平台購買了一款400g的基圍蝦,産品介紹标注為“冰鮮水産”,推薦語寫道,“将剛撈出水的海鮮,用冷藏方式保鮮,即為冰鮮……保證新鮮安全”。可當她收到貨後發現,蝦個頭小不說,還泡在血水裡,散發着臭味。
小琪立刻向客服反饋,對方卻稱:“雖然蝦的個頭比較小,但重量是夠的。對于蝦不新鮮的情況,平台賣的是冰鮮産品,不是鮮活産品,本來就是死蝦。”
貼士四:當購買者遇到生鮮出現變質、腐敗,或“與實物不符”時,應第一時間拍照片、視頻取證,并留好小票。如遇“有臭味”“食用後不适”等無法通過影像保留證據的情況時,可将檢測報告或醫院證明、就醫記錄等留好,以便後續維權。
(整理:光明網 董大正)
來源: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