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平台可以接的api接口項目?筆者從平台數據對接出發,一步步梳理了産品推進的路線圖:确認業務數據需求、确認關鍵技術方案、完善産品需求文檔,展示了數據從獲取到展示的流轉過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自有平台可以接的api接口項目?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自有平台可以接的api接口項目
筆者從平台數據對接出發,一步步梳理了産品推進的路線圖:确認業務數據需求、确認關鍵技術方案、完善産品需求文檔,展示了數據從獲取到展示的流轉過程。
業務背景:平台A是傳播裂變和傳播數據監控工具,平台B是電商工具,雙方是兩個獨立系統,兩套人馬。現在平台A開始發力做電商生意,所以使用平台B。
用戶的體驗流程路徑:用戶經由平台A的傳播頁,跳轉到平台B的落地頁,并在落地頁完成浏覽、加購、下單、支付等行為。
現在的需求是:用戶(可細分)從傳播頁進入到落地頁,轉化效果如何?這也就是說,用戶在進入落地頁後,也能知道用戶是傳播頁中的哪一個人。
針對這樣的背景和需求,談談推進過程以及産品需求文檔如何寫。
Step1:确認業務數據需求由于處于試驗階段,滿足如下業務數據需求應該就已足夠:
建立傳播-轉化行為數據漏鬥,即:
訪問傳播頁的人數;
訪問了傳播頁的人中訪問了落地頁的人數/占比;
訪問了落地頁的人中加購的人數/占比;
加購的人中下單的人數/占比;
下單的人中支付的人數/占比。
需要注意的是後續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刨除反向行為的用戶,如加購後,又取消加購;下單後,又取消下單。
可以從更多維度分析數據(有平台A維度,也有平台B維度),包括:渠道維度、商品維度、歸屬地維度等。例如:某渠道用戶,支付購買某商品SKU的有多少?某渠道、某商品SKU都是維度。
Step2:确認關鍵技術方案早期就要和技術讨論,在這個項目中,關鍵是雙方平台用戶如何匹配的問題。
最後确定的方案是:用戶從平台A跳轉到平台B時,平台A傳給平台B該用戶的關鍵參數,如帶有參數的用戶在平台B進行了目标行為,就由平台B調用接口,将數據回傳給平台A。
需要或者說可以采用該方案是兩個因素決定的:
平台A和平台B是獨立系統;
平台A和平台B可為對方提供能力(說明開發團隊是可交流的)。
在這個項目中,還需要提前向平台B獲取頁面路徑及行為數據字段等信息,以确認是否可以滿足業務數據需求。
Step3:完善産品需求文檔到這一步,開發通常需要一個數據需求文檔,以此為依據,進行接口開發。
數據類的産品需求文檔最重要的是寫清楚事件-屬性-值。
什麼是事件-屬性-值?
各類第三方數據統計和分析平台的産品文檔都有比較清晰的說明,引自某平台的解釋:
事件:用戶在産品上的行為
屬性:描述事件的維度
值:屬性的内容
可以再回想業務數據需求,比如:某渠道用戶,支付購買某商品SKU的有多少?
事件:支付
屬性:用戶ID、渠道ID、商品SKU
值:某
每次事件發生時,都将事件本身、事件屬性和值記錄下來(在這個項目場景裡,是平台B上報給平台A),就能知道某個或多個屬性“有多少”。
按着上述思路,整理出來的表格如下:
數據需求文檔,使用表格展現是最好的。
Step4:後續在接口開發環節,還要和開發商讨數據同步頻次和異常等問題。
在數據測試環節,關鍵是要看每個事件,不同屬性是否都能有值返回,且是否正确。
在數據獲取環節,開發需要根據數據需求,結構化處理通過API獲得數據,需要考慮是否需要算出數據結果,甚至需要展示,還是隻需要先結構化處理好數據即可。
總結“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通過一個小項目可以了解到數據從獲取到展示的流轉過程。
理解事件-屬性-值的含義,對數據埋點,使用第三方數據統計和分析平台都很有幫助。
本文由 @KASALE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