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16年1月刊《由雪引發的科學實驗》一文,作者:尹傳紅,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衆号)
千百年來,人們不隻是欣賞雪的飄逸、純潔與美麗,也有人注意到它的奇特形狀。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的西漢文帝時代,有位名叫韓嬰的詩人就在《韓詩外傳》一書中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許多年過後,歐洲才有作品提及,雪花的基本形狀是六角形。瑞典大主教奧拉夫·馬格努斯(1490-1557)被認為是第一位做此記載的歐洲人士,他在1555年發表的一部自然史書中描述了雪晶,并繪制了圖片。
17世紀初,雪花也吸引了德國天文學家、行星運動定律的創立者約翰内斯·開普勒(1571-1630)的眼光。在寫于1611年的一本名為《六角雪花》的小冊子中,開普勒說,當他穿過布拉格的一座大橋時,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不可思議的幾何形狀。他認為這不可能是巧合:“這個原因不能通過材質尋找,因為水汽是無形且流動的,原因隻能存在于某些機制中。”進而,他猜想,這個機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積過程,而冰“球”代表了類似水這樣的液體的最小自然單位。
大約20年後,法國數學家、哲學家勒内·笛卡爾(1596-1650)也迷倒在雪花的石榴裙下,他在觀察筆記裡發出了這樣的贊歎:“完美的六邊形啊!邊是如此直,夾角是如此精準,粗手笨腳的人類簡直沒戲……我絕對想象不出來,這些完全對稱的六角小精靈如何在自由的空氣與狂躁的風中悠閑地降生。”顯微鏡發明之後,雪花成了大受歡迎的觀察對象。荷蘭著名的顯微鏡專家安東尼·列文虎克(1632-1723)對雪花進行了細緻的觀察。接着,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1635-1703)也在1665年出版的《顯微術》一書中,展現了他借助顯微鏡畫出的雪花圖片,并對雪花晶體結構進行了闡述。這被看作是人類首次具體記錄雪花的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