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發展之基、民生之本、農業之資、農民之根,觀農村土地政策動向,察農民生産生活狀态,敬請關注“土地觀察員”!】
近幾天來,網絡大V司馬南和經濟學家任澤平的争論互怼霸屏網絡。
起因是任澤平網上發文,炮轟一些網絡大V對民營企業“喊打喊殺”“讓民營企業離場退場”,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生态,制造輿論恐慌,打壓民營經濟信心,倡導把這些人管起來,控制這些不當言論。
雖然沒有提名提姓,但指向也十分清楚。司馬南迅速對号入座,回怼自己并沒有否定民營經濟,隻是揭露和提出個别民營企業的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指出任澤平對自己的指責子虛烏有,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力,真不行就法庭上見。
司馬南是否否定打壓民營經濟這個真不好說,但前段時間對聯想等民營企業的說三道四确實也帶動和引導了輿論,對民營企業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壓力,一些民營企業的躺平和外逃也可能受此影響。
司馬南和任澤平之争,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争,是否毫不動搖地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之争,關系國家改革發展的方向和良好輿論環境。
作為“三農”領域關注農村土地改革問題的創作者,自然會聯想到農村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農村改革的主線,關乎農村的穩定和發展,在新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鮮明提出“深化農村改革,必須繼續把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這條主線”。
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土地改革的一項大成果。農民在改革中得到了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有了種植經營和收益的自主權,勞動生産的積極性、創造性一下子激發出來,很快就解決了溫飽問題,很多農民都走了發家緻富的道路。
但随着時代的發展,農業機械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産,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打工,一家一戶的小農經營模式成本高、效率低,被國外規模化農業生産不斷壓低糧價,已經不能适應新時代農業生産要求,農村土地改革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十字路口。
在農村土地改革中,也出現了向左還是向右的兩種聲音。一種是集體經營派,把土地重新收歸集體,由村集體組織村民群衆種植經營,這樣既能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現代化,又能實現全體村民共同富裕。
另一種為放活派,就是給農民更多的土地自主權,土地可以自由買賣,這樣就可以自由兼并,逐漸形成大的家庭農場,實現适度規模經營。認為有恒産者有恒心,家庭農場相對于集體經營,幹勁更大更專心,生産種植的效率也會更高。也有人覺得可以引入外部資本,承包農村土地開展規模經營。
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是我們國家各項改革的總方針,農村土地改革必須遵守。改革前進就要牢記和吸取曆史教訓,為什麼已經被實踐證明走不通的老路,已經給國家發展造成巨大損失的彎路,總會有人拿出來。
改革是要向前進的,要相信人民群衆,依靠人民群衆,要逐步放活而不是越管越死,要激發群衆的積極性創造性而不是遏制。再進一步放活對土地生産經營權的管制,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就是向前邁開了一大步。
當前國家圍繞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緻富,正在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改革的方法路徑,出台了一系列激活土地資源要素、激發農民積極性創造性的政策措施,比如提出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分置”,允許和鼓勵農民流轉土地經營權;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允許宅基地的有償退出、轉讓和長期出租;允許外部資本投資農業生産促進規模化種植經營,投資農村宅基地和房屋開發鄉村旅遊、養老辦公等等。
在新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更是提出“發展适度規模經營,支持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更多下鄉,率先在縣域内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農村的土地改革一定會活起來,農民的幹勁一定會激發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