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如果一個人感歎“窮得隻剩下錢”,那周圍人基本就認為他在炫富,事實上,一個中國人敢這麼說,除了騙子和惡作劇,肯定是真不差錢。
但如果你在津巴布韋這麼說,那你就真的窮得隻剩下錢,除了錢,其他的你什麼都沒有。
為什麼窮,還能剩下錢?答案自然是錢不值錢,錢是這個國家裡最廉價的東西。
錢本是一個國家的貨币,怎麼成了最廉價的東西?當一個國家的貨币成了本國最廉價的東西,那這個國家會是一種什麼狀況呢?
讓我們走進非洲,走進以貨币貶值聞名世界的津巴布韋,看看這個非洲南部的小國是如何一步步走進惡性通貨膨脹的深淵的。
01 形同廢紙的垃圾貨币在津巴布韋,說它的貨币如同廢紙,一點不誇張,甚至有時候它還不如廢紙,一張張一捆捆的鈔票丢在街頭,别說瘋搶了,人們都懶得去撿。
這些鈔票就如同被風吹落的樹葉一樣地堆在那裡,說它形如廢紙,還不如廢紙受歡迎呢,畢竟,廢紙還能當廢品回收。
津巴布韋貨币瘋狂貶值的2006年,貨币的購買力每天都在飛速下降,以至于津巴布韋的人民出門都要帶成捆的貨币。
坐一次公交要3萬億元,一個雞蛋要上萬億,挑着一扁擔沉重的鈔票去菜市場就換回幾斤米面。
用一箱子的錢隻能買回一卷衛生紙,窮人幹脆直接用錢當手紙,還能節省點。
在高達1000%的通貨膨脹率下,今天一個面包一萬元,明天就變成十萬元,後天就成一個億,每天物價上漲的速度堪比坐火箭。
買東西,大家已經沒辦法數鈔票了,幹脆直接把錢論斤稱,有的人稱重都懶得稱,直接用手量錢的高度,大緻估算一下。
反正不值錢,多幾千億,少幾千億,雙方都不計較。
到2009年,津巴布韋通貨膨脹率最高達到令世界瞠目結舌的89700000000000000000000%,零太多,連政府都一度放棄統計通貨膨脹率。
在經濟學上,一般界定每月通貨膨脹50%以上就被稱為惡性通貨膨脹,津巴布韋的這個通貨膨脹率,連經濟學範疇都要容納不下它了。
在這麼高的通貨膨脹率下,沒有人會去存錢,每個人都想着在錢徹底變成廢紙前花出去。
津巴布韋人民紛紛把家裡的存款拿來囤物資,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的商品價格是多少,明天市場上還有沒有自己需要的商品。
津巴布韋經濟開始全面癱瘓,國民人均産值降到0.01美元,市場上食物、百貨等各種生活物資都極度匮乏,學校醫院都無法正常運營。
在這麼惡性的通貨膨脹下,津巴布韋政府奇葩的對策是繼續印鈔票,提高紙币面額的印鈔票。
津巴布韋币最初面值是5元、100元,然後開始加碼到50萬,最後直接100000000000000,一百萬億,眼神不好的都數不清有幾個零。津巴布韋街頭随便拎個小朋友都是百萬億富翁。
2001年,100津元可以兌換1美元,十年不到,2009年10的31次方的新津元才能兌換到1美元,津巴布韋元徹底淪為垃圾貨币。
成為垃圾貨币的津巴布韋鈔票,即使面額達到100萬億,降低油墨紙張的質量,貨币價值都沒有印刷成本高。
津巴布韋政府開創了人類貨币史上的先河,史無前例地走到貨币發行越多越虧本的地步,隻好放棄了本國貨币,改用美元,南非蘭特等其他的外國貨币。
02 曾經的富裕津巴布韋在陷入惡性通貨膨脹深淵之前,曾經是非洲僅次于南非,排名第二的富裕國家。
在1982年,它的人均國民産值就達到1100美元,是當時中國的4倍之多。
津巴布韋位于非洲中南部,和贊比亞、南非、莫桑比克毗鄰,國土面積約39萬平方公裡。
非洲大多國家幹旱少雨,氣候炎熱,但津巴布韋這一區域因地勢原因,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農作物的種植。
津巴布韋的農業曾經非常發達,一度是非洲的糧倉,被譽為非洲的面包籃。
上世紀80年代,有幾年非洲大旱,津巴布韋向15個非洲國家出口45萬噸玉米,用自己的糧食養活了非洲饑民。
它還曾經是世界煙草的第二大煙草出口國,我國的中華煙部分煙草就來自津巴布韋。
煙草作為高價值的農作物,利潤非常驚人。
種植煙草的利潤有多大,如果按畝産來計算,種植煙草比種玉米高出57倍,比大豆高出59倍,這就相當于,200畝的煙草,和一萬畝大豆的價值相當。
除了農業,津巴布韋礦産資源也十分豐富,在它3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下,蘊藏着近40種珍貴礦物。
其中鉻、黃金、石棉和煤的産量或儲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津巴布韋的鉻礦含鉻的氧化物達50%以上,是世界上最優質的鉻礦之一。
同時,儲量高達5000多萬噸,位居世界第二位。
津巴布韋還是世界上重要的黃金出産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它的黃金年産量平均在三十噸左右,位居世界前十。
津巴布韋也是主要的象牙、鳄魚皮出口國,鳄魚皮是世界頂尖奢侈品包的主要原材料,而津巴布韋的鳄魚皮以優質聞名,有“鳄魚之鄉”的譽稱。
無論地上,還是地下,津巴布韋都可以說是上天的寵兒,非洲的福地寶國。
正是得益于農業的發達,豐富的自然資源,津巴布韋的經濟發展水平曾一度僅次于南非,在工業上更是迅速超越非洲其他國家。
在上世紀80年代一度被稱為“非洲工業最發達的國家”,那時,津巴布韋的貨币也是非常值錢的,1津巴布韋元可以兌換1.47美元。
03 貨币貶值的原因曾經那麼富裕,有如此得天獨厚自然條件的津巴布韋是如何引發惡性通貨膨脹,變成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呢?
提到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津巴布韋的曆史開始說起。
因其得天獨厚的氣候自然條件,适合人類生存。源于11世紀,南部非洲的“紹納文明”就誕生在津巴布韋,這個文明促進了中世紀的非洲與印度洋商隊貿易往來。
19世紀,英國殖民者開始了全球殖民地擴張,津巴布韋有如此豐富衆多的礦産資源,自然成為了侵略者眼中的大肥肉。
弱小落後的津巴布韋部落文明根本不是英國殖民者的對手,整個部落國家淪為英國殖民地。
但再弱小也不會甘願被壓迫滅國,津巴布韋的人民一直都沒放棄過反抗,始終在争取着獨立自治機會。
1980年,津巴布韋終于獨立,成立了津巴布韋共和國,正式開啟了獨立自主的國家生涯。
剛獨立的津巴布韋一片欣欣向榮,在20世紀80年代,GDP平均每年增長5%,90年代為4.3%。
憑借着豐富的自然資源,津巴布韋沿着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在前進,國家前景看起來光明又美好,可是2002年的土地改革把這一切都打破了。
1980年津巴布韋獨立時,4000名白人農場主占據着全國75%的土地,而700萬黑人僅占有25%,這引起了當地黑人的強烈不滿,他們要求白人歸還土地,無償分給本國黑人。
為緩解土地矛盾,在津巴布韋獨立時,和英國簽訂了關于白人歸還土地的協議。
協議規定,白人農場主可以繼續擁有土地20年,津巴布韋政府不能輕易改動,在這期間英國等西方國家給津巴布韋提供各種援助,幫助其發展經濟。
同時逐步進行土地所有權的轉移,由英政府出資,津政府運用贖買政策從白人農場主手中購買土地,再将其分給當地黑人。
本來這種土地改革逐步進行,不會産生大的社會動蕩,但有金錢權利交易的地方,就容易滋生腐敗,津巴布韋政府也免不了落入這個俗套。
英國出資購買白人農場主土地的錢很多沒到農場主手裡,而是落入津巴布韋政府官員的口袋。
津巴布韋政府的腐敗,正好給了不想繼續出資的英國政府一個絕好的理由。
在1999年,英國等國以津巴布韋官員腐敗為由停止了出資,津巴布韋政府也不願出錢,到這一步,土改進行不下去了。
等了将近20年還沒拿到土地的當地黑人憤怒了,他們于2000年初開始進攻白人農場,搶占土地,雙方矛盾不時激化。
如此緊要關頭,津巴布韋政府竟然忽略了思想上的矛盾,在黑人和白人的土地搶奪矛盾中,聽之任之,沒有及時采取合适的措施予以協調解決。
以英國白人為代表的西方列強,覺得自己利益受損,對津巴布韋政府大為不滿,于是開始在經濟上制裁封鎖津巴布韋。
津巴布韋經濟本來就極度依賴英國等西方,被制裁就意味着進出口的停滞。
但我們前面說過津巴布韋是非洲的糧倉,即使工業癱瘓,人民也不至于餓肚子吧?
可事實很殘酷,白人農場主被趕走的同時,先進的農業管理經驗也被帶走了。
面對白人農場主留下的現代化機器,很多黑人不會使用,更缺乏現代化農場管理的經驗,這就使得他們種植的農作物畝産非常低。
同時,他們為了追求高利潤,放棄了糧食作物的種植,改種煙草,一旦被限制出口,煙草肯定不能當飯吃。
更有一部分人,拿到土地,什麼也不種,玩起了租賃買賣的遊戲,緻使土地白白荒廢。
面對國際上的制裁,國内的混亂,津巴布韋政府沒有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反而大量印發貨币,妄想通過多發行貨币來減少财政上的支出,穩定市場。
違背經濟規律,飲鸩止渴,結果隻能是紙币數量的大量增多,貨币貶值,通貨膨脹更加嚴重。
好在,自2009年開始,津巴布韋政府開始采用美元等外國貨币作為過渡後,在國際上各國包括我國的援助下,經濟開始了複蘇,人民生活也逐漸趨于穩定。
2019年,津巴布韋政府終于又重新發行了本國貨币,這也代表着津巴布韋的經濟又到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
經濟一直都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一旦經濟出現問題,人民就不可能過安穩幸福的生活。
津巴布韋隻有憑借自然環境,礦産豐富的優勢,腳踏實地地發展經濟,提升綜合國力。
這樣才能在世界經濟局勢變化的風雲中,為本國人覓一方安穩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