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福建人很會做生意,敢拼敢闖是出了名的,但是單憑一個“敢”字顯然不足以獲得真正的成就。在陳玉森看來,成功,除了要擁有吃苦耐勞、敢拼敢闖的特質,好技術與好工具同樣缺一不可。
陳玉森
不愛汽修愛挖機
1992年,陳玉森初中畢業,在父親的安排下,到月塘鄉某礦山學習汽修。在那裡,他第一次見到了他未來的事業夥伴——挖掘機,從此命運線與挖掘機相連。
“學挖機就是愛好,當時覺得開挖機很酷也很新鮮。同時相比汽修,我也更看好開挖機的前景。”陳玉森回憶道。
陳玉森與他的三一挖掘機
自學成才,終成大師傅
學挖機,不僅需要一個好師傅,更需要上車實操,但陳玉森學習開挖掘機卻純屬自學成才。
沒人教,他便每天在工地看别人幹活,自己琢磨技巧。在别人看來,他不去學安排好的汽修,卻成天想着開挖機,實在是“不務正業”。但在陳玉森看來,那是為自己的興趣與理想鋪路。
陳玉森駕駛三一挖掘機作業
兩個月不到,陳玉森無師自通,學會了相對簡單的挖土、甩土。而後,他出去自己接活幹,從五六噸挖機開始,到開幾十噸挖機,從最簡單的挖土,到挖裝石頭、破碎等高難度技巧,最後還學會了拆樓、拆煙囪。陳玉森終成挖機大師傅。
不當老闆不算好男
在福建,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不當老闆不算好男”。陳玉森對此深表贊同。
17年開挖機打工生涯,讓他有了豐富的技術積累。2009年,陳玉森擁有了屬于他的第一台挖機,他的事業也開始駛入快車道。
如今,陳玉森成立了一支包含1台SY135、2台SY120、3台SY75等6台三一挖掘機在内的9台挖機隊伍,在月塘鄉及周邊縣市已是小有名氣。
事實上,早在1998年,陳玉森就考慮過購買挖機自己單幹。但受當時的經濟環境以及行業發展因素影響,遺憾未能成行。雖然當老闆延後了11年,但久經磨煉的技術和三一挖掘機,成為他日後的制勝法寶。
好技術好設備,不愁沒活幹
陳玉森在月塘鄉,以拆樓、拆煙囪技術而聞名。當地的舊樓房及煙囪拆除,他參與了一多半。
四五十米的煙囪,四五層的高樓,使用挖掘機拆除,需要的不僅是膽大心細,更需要對于建築結構了如指掌以及對于挖機操作精細入微。好技術,自然也伴随着高利潤,成為他不斷發展的基礎;同時,好設備助力如虎添翼,三一挖掘機成為陳玉森的重要夥伴。
“三一挖掘機品質好,油耗低、效率高,服務更是好!”陳玉森如此評價。最早一台SY75挖掘機是在2010年購買的,目前已經使用了18000多小時,另外有兩台三一挖機,工作時間也超過了10000小時,為他的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精打細算,三一挖機來助力
“國産挖掘機,我隻認三一!”陳玉森對于三一挖掘機評價頗高。他計算過,1台三一挖掘機平均1年工作2200~2400小時,除去機手工資以及各類保養費用,1台挖機1年回本12萬左右,當真是創富好幫手。
陳玉森
在陳玉森看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一挖掘機為他賺錢,他更要做好挖機的維護。6台三一挖掘機換濾芯、打黃油以及更換液壓油等保養維修,都是陳玉森親力親為,嚴格按保養周期去做,也保證了設備工況的良好以及高回報率。
如今,在月塘鄉周邊的工程活越來越多,陳玉森以及他的隊伍以價格合理技術好,設備優質人實在等好口碑而為人所知。“做什麼都要用心幹、努力幹,如此生意才會越來越紅火。”陳玉森相信,擁有了好技術與好工具,未來可期!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打開H5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