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
更新时间:2024-10-21 16:46:04

一年之計在于春,随着春姑娘的到來,楊柳春風喚醒了沉睡的大地,萬物開始複蘇,一切都生機盎然。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

春雨貴如油,随着一場久違的杏花春雨,一切都欣欣然。天更藍了,樹更綠了,花更豔了,空氣也更清鮮了。

在雨中,詩人們情思湧動,詩興勃發。他們中有的充滿感恩地高呼“好雨知時節”,有的惬意地享受着“沾衣欲濕杏花雨”,有的興緻勃勃地欣賞“天街小雨潤如酥”的美景,還有的在渭城朝雨中黯然告别,“一片冰心在玉壺”,更有一位慈愛的老父親,冒雨深情回憶着出嫁的寶貝女兒。

筆者精心選取了十二首著名的詩詞,一起欣賞十二位大詩人的雨中情: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

一、最欣喜的雨中情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好雨知道該下的節氣,春天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就來了。在夜裡随着春風悄悄落下,滋潤着萬物無聲無息。

雲彩籠罩着田間的小路,黑茫茫的一片,江上的船兒燈火獨自閃爍。清晨看着那雨水潤濕的花叢,嬌美紅豔,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3

這是一幅傳神入化、别具風韻的春夜喜雨圖。

春雨貴如油,在成都草堂親自耕種的杜甫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把這場春雨稱為喜雨。他先"傾耳聽雨"、再"舉首望雨"、後"閉目想象",把這場春雨寫得細緻入微,令人身臨其境。洋溢着雨後杜甫喜悅、歡快的心情。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4

二、最惬意的雨中情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飛》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5

這首詩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優美的山光水色,刻畫了一位怡情悅性的漁人形象,這是一幅充滿了詩意的山水畫。

雨中的青山,翺翔的白鹭,兩岸的桃花,春江綠水、鳜魚肥美,江上漁舟,一位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的漁夫,惬意地享受着斜風細雨,不想回去。

這首詩色澤明麗,語言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張志和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這句詩成為西塞山最著名的招牌,沒有之一,傳承千年,脍炙人口。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6

張志和的《漁歌子》問世七年後,傳到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當時的嵯峨天皇讀後,大加贊賞,親自作了五首《漁歌子》來相奉和。後來這首詩與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起被列入日本的教科書。

唐大曆九年(774年),大書法家顔真卿出任湖州刺史,多次邀請張志和相聚,兩人言談甚歡,後來顔真卿還專門定制了一艘船,送給張志和。

這年冬十二月,顔真卿邀請張志和等人一起東遊平望驿,一番歡飲之後,醉酒的張志和不慎在平望的莺脰湖落水去世,實現了他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願望。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7

古人雲:“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人活一世,總得留下什麼,如果能像張志和這樣留下一首傳承千年的詩,足以不朽。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8

三、最清新的雨中情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初春的小雨灑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猶如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卻顯得稀疏零星。

早春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滿城綠柳如煙如霧的春末。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9

著名詩人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他的職務是水部員外郎,所以稱為張水部。

韓愈約老朋友張籍一起去遊春,張籍以事忙年老為由推辭沒去。韓愈就作二首詩贈給張籍,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借此激發張籍的遊興,這首是其一。

這首詩刻畫細膩,清新自然,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适和清新的美感,表達了韓愈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0

四、最斷魂的雨中情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的羁旅行人,一個個都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何處能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伸手遙指遠處的杏花山村。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1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有着逢年過節祭祀祖宗的優良傳統,以示不忘根本。清明節就是這樣的一個重要節日,這一天,親友們一起祭祖掃墓、郊遊踏青。

大詩人杜牧未能免俗,在清明這天也是這樣的行程,與衆不同的是,杜牧能寫出這首流傳千古的詩。詩的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行人,顯示了行人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和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作詩起承轉合的手法,杜牧在這首詩中運用得高明自如,值得我們仔細體味。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2

五、最黯然的雨中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旅舍被春雨洗刷得幹幹淨淨,兩旁垂柳嫩芽吐新。

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請你再幹了這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3

元二,姓元,名字不詳,排行第二,是王維的朋友。他要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城,今天的新疆庫車市)。王維在渭城(今陝西鹹陽)的驿館折柳(折柳,是古代送行習俗,柳者,諧音留也。)為他送行,作了這首詩相贈。

這首詩在當時就被音樂人播為樂曲 《渭城曲 》,又名“陽關三疊”,廣為傳唱,成為那時的流行金曲,深受人們的喜愛。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該詩的名句,傳承千年,至今人們在分别的時候經常引用。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4

六、最堅貞的雨中情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冒着寒雨,我們連夜趕到了鎮江的芙蓉樓,第二天清晨送走你,我面對楚山孤獨離愁。洛陽的親朋好友們,如果問起我的情況來,告訴他們,我心如玉壺的冰一樣純潔堅守!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5

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出任江甯(今南京)縣丞,王昌齡的朋友辛漸,準備由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陪他從南京冒雨連夜趕到鎮江的芙蓉樓,第二天在此分手後,作了二首詩相贈,這是其一。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該詩的名句,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來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親朋好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信任,因此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全詩天然渾成,不着痕迹,含蓄蘊藉,餘韻無窮。使該詩成為送别詩的千古名篇。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6

七、最恬淡的雨中情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鹂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最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幽深的樹叢中,黃鹂在清脆地鳴叫。春潮夾帶着暮雨流的湍急,渡口無人,隻有小船在江上飄搖。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7

韋應物在擔任滁州刺史時,去滁州城西郊外的西澗遊玩,春潮帶雨的幽靜景象觸發了韋應物的創作靈感,寫下了這首山水詩的名篇,成為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

詩人唯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面有黃鹂鳥在樹林深處清脆地鳴叫。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緻。春雨鋪面,春潮湍急,渡口無人,惟有一條小船在江上飄蕩。詩人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閑淡甯靜之景,可謂是靜中有動,詩中有畫,景中寓景。

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表露出詩人胸襟恬淡,安貧守節,蘊含着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慮、悲傷的情懷。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8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成為韋應物山水詩的千古名句,為人們津津樂道。

宋朝大文學家歐陽修,巧合的是,他也在滁州擔任過太守,歐陽修非常喜歡這一句,在他的詞《采桑子》中就直接借用了這一句:“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9

八、最悠然的雨中情

《絕句》

宋: 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在參天古樹的綠陰下,我系了小船,拄着藜仗,緩緩走過小橋,一路向東而去。

陽春三月,杏花盛開,綿綿細雨輕輕落下,像是要故意潤濕我的衣裳,柔柔地吹拂着我的面龐的,是那帶着楊柳清新氣息的溫暖春風。

古人把應花期而來的風,稱為花信風。一年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總稱“二十四花信風”。其中清明節時期的花信是柳花,所以稱為楊柳風。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0

志南和尚運用拟人手法,表現了春風、春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他對大自然的喜愛。全詩娓娓道來,從容不迫,展現了出家人的悠然禅意。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成為了傳承不息的詠春名句,憑借這首詩,志南和尚得以留名詩壇,聲聞天下。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1

九、最清婉的雨中情

《春日》其一

宋: 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霁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

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後初晴,陽光好象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經過春雨的滋潤,芍藥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卧,嬌态可掬,惹人愛憐。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2

秦觀的這首詩獨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深受人們的喜愛,原因就在于體物入微而又融情入景。

秦觀捕捉到了春雨“萬絲”的特征,把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用照相鏡頭一般攝下了一幅雷雨後春曉的精巧畫面。

他通過對偶形式、拟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态。展示了秦觀對自然界景物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攝取力、表現力。曲折地體現出他由于宦途艱險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3

十、最悲涼的雨中情

《虞美人·聽雨》

宋: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鬓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年少的時候,在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充盈着羅帳。人到中年,卻是在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色,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如今,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已到老年,兩鬓已是白發蒼蒼。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曆是無情的,還是随意台階前一點一滴的春雨,一直下到天亮。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4

蔣捷地這首詞以“聽雨”為媒介,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幾十年的時間和空間大跨度相融合。少年時期,無憂無慮,隻知道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時期,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時期,國破家亡、寂寞孤獨。

詩人一生的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這首詞在結構上運用時空跳躍,以“聽雨”串連,上、下片渾然一體,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蔣捷,字勝欲,号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鹹淳十年,蔣捷進士及第。南宋滅亡後,蔣捷深懷亡國之痛,堅持隐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他的氣節為時人所敬重。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5

十一、最優雅的雨中情

《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綿綿雨中,池塘邊已長滿青翠的小草 ,裡面傳來陣陣蛙聲。時間已經過了午夜,約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悠閑地輕輕敲着棋子,震落了油燈芯結出的燈花。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6

約朋友來而久候不至,難免焦躁不安,如果是現在,早就一個電話打過去,問候個清楚。古代沒有這個方便條件,隻能是着急地傻等了。

趙師秀作為“永嘉四靈”之一,詩風淡泊清新,他的這首詩,形神兼備,既寫了他雨夜候客屋外室内的情景,又寫出約客未至的怅惘失落的心情,一句“閑敲棋子落燈花”可謂是優雅至極。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7

十二、最深情的雨中情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

宋: 王安石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野外的煙氣、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傷,淚水浸濕了衣領,我卻渾然不知。

沒有了春風,河岸的蘆葦依舊碧綠,就像當初我送你過江的時候一樣。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8

和甫就是王安石之的四弟王安禮,他的表字是和甫。吳氏女子是指王安石的長女,嫁給了王安石的同僚吳充之子吳安持。古代女子出嫁後,要從夫姓,所以稱為吳氏女子。

元豐五年(1082),王安石送四弟王安禮赴京,擔任尚書左丞。熙甯九年(1076),王安石罷相,返回金陵居住。至今,已有七年未與長女相見。這次在龍安送弟,王安石觸景生情,更加思念遠方的女兒,王安石飽含深情地寫下這首七絕寄予自己的寶貝女兒,表達了父女之間的骨肉深情。

描寫杏花微雨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9

王安石思想開放,不重男輕女,他把自己的長女也培養成一位才女,她很有文采,善于作詩,她曾經給王安石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寄父》:“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氣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南千裡恨,依然和淚看黃花。”

王安石一生為他的子女寫了很多首詩,著名的像《别鄞女》、《贈外孫》、《寄吳氏女子》、《次吳氏女韻二首》等,都情深意切,真摯感人。

王荊公一代偉人,不但是在政治上、在文學上,他高人一等、鶴立雞群,在家庭教育上,王荊公更是出類撥萃、卓爾不凡啊!

以上就是筆者精心選取的十二首著名的春雨詩詞,十二位大詩人展露了他們各自的雨中情,您喜歡那一首呢?歡迎好友們一起分享、讨論、轉發。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