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作文700字左右? (一)課文原句:同上(三年級上冊第7課),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一葉知秋作文700字左右?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葉知秋作文700字左右
(一)課文原句:同上(三年級上冊第7課)
(二)文化因素:出自《淮南子·說山訓》:“嘗一脔肉而知一镌之味,懸羽與炭而知燥濕之氣。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嘗一塊肉就知道一鍋肉的滋味,懸挂一些羽毛和木炭,用羽毛可以辨濕,用木炭可以辨幹,這樣就可以知道此處燥濕的情況。用小的東西來辨明大的東西,看見一片葉子凋落了,就知道年終将要來臨。看見瓶裡的水結冰了,就知道天氣已經寒冷了。”
“一葉知秋”即由引文中提煉而出,用以比喻從某些細微迹象,可以看出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以小可以見大”“以近可以知遠”。
在《淮南子·說山訓》這段引文中,還有幾句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話,特抄錄:
1,“人不小學,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人如果不僅僅具有小覺悟,還能大徹大悟,就不會有大的迷惑;人如果不僅僅具有小聰明,還能有大智慧。就不會幹出大蠢事)。”
2,“人莫鑒于沫雨而鑒于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蕩也(人是不能用渾濁起沫子的雨水當鏡子照的,而隻能用澄澈的河水當鏡子。這是因為澄澈的河水是靜止的不蕩漾)。”此語強調:在不混亂的前提下才能顯示真相。
3,“故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所以隻會循着人家的腳印走路的人,是不能走出自己的腳印來的!)”此語強調人要有創造意識,才能有大的作為。
4,“夫唯能下之,是以能上之(隻有能下到低窪之處,才能上到最高層)。”此語強調人要能上能下,能屈能伸,才能适應各種生活的要求。
5,“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不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蘭花生長在幽谷,不因為沒人佩戴就不散發清香;船在江河中,不因為沒人乘坐就不漂浮;君子做正義之事,不因為無人知道而休止)。”此語強調是金子,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發亮。
6,“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心思要小心謹慎而志向要遠大宏偉,又不要因為小心謹慎而消耗雄心壯志;智謀要圓轉,行動舉止要方正,又不要因為智謀圓轉而削弱足智多謀)。”此語強調人在任何條件下都要牢牢把握準大方向。
7,“走不以手,縛手不能疾;飛不以尾,屈尾不能遠(跑時不用手,但是把手捆上就跑不快;飛禽飛的時候不用尾巴,但是把尾巴卷起來就飛不遠。這就說明:手和尾巴都是人體和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互聯系,傷了某一部分就會影響全體的行動)。”
8,“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不用把魚池淘盡的辦法捕魚,不用把森林全部焚燒的辦法打獵)。”此語說明做事要有長遠考慮,不能隻顧眼前利益。
說明:為了幫助小學生家長順利地為自己的孩子答疑,幫助小學新入職的教師查找資料,幫助高年級學生順利自讀,本《随筆》将對這些含傳統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講解。敬請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