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我的身不由己?主我與客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不由自主”“身不由已”“情不自禁”,意思就是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當不了自己的家,自己對自己無可奈何、無能為力這說明每個人都感覺到了自己身上有兩個“我”,其中想要管理、控制、主宰、監督的那個“我”,我們稱之為主我;那個被管而又管不住的“我”,是客我不由自主雲雲,其實就是主我與客我的矛盾與沖突主我與客我并生共存,是人類心靈的又一秘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你懂我的身不由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你懂我的身不由己
主我與客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不由自主”“身不由已”“情不自禁”,意思就是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當不了自己的家,自己對自己無可奈何、無能為力。這說明每個人都感覺到了自己身上有兩個“我”,其中想要管理、控制、主宰、監督的那個“我”,我們稱之為主我;那個被管而又管不住的“我”,是客我。不由自主雲雲,其實就是主我與客我的矛盾與沖突。主我與客我并生共存,是人類心靈的又一秘密。
在人的精神結構中,主我代表理智、理性,客我代表感情、欲望;主我代表理想、追求,客我代表現實、存在;主我是一種有意識的自控力量、主宰力量,它常常給客我以提醒、規勸和引導,在說服客我。
主我與客我的矛盾早就被人們意識到并寫在文學作品中。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在其散文中曾經解剖過自己“心與腦的矛盾”。大意是:腦對心說,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呢?我明明告訴你有些事不能做,你為什麼還要做呢?心對腦說,其實我也知道你說的對,但我就是不想按照你說的做。如果按照你說的做了,那我的生活就毫無趣味了。為了已經獲得的快樂,我甯願接受你的指責。這段話中的“腦”代表主我,“心”代表客我。腦與心的沖突就是感情與理智的沖突,主我與客我的沖突,正所謂眼裡看得破,肚裡忍不過。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就是一例。菲利普是醫學院大學生,在一家點心店認識了女招待。姑娘其貌不揚,瘦長的個子,狹窄的臀部,胸部平坦像個男孩,嘴唇蒼白,皮膚發青,患有嚴重的貧血症,對待顧客冷若冰霜,傲慢無禮。按理說,她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能吸引男人的注意,然而菲利普卻喜歡上了她。他主動和她接近,想盡辦法讨她的好,但她冷冷淡淡,心不在焉,拒人于千裡之外。菲利普自尊心一次次蒙受屈辱,一次次下決心不再去見她,但他的決心往往堅持不了一天。到了第二天吃茶點的時候,他隻覺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他盡量去想别的事情,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緒。他恨死了她,他知道自己為她神魂颠倒實在傻透了,他知道自己最好的對策就是以後不再去找她。他狠了狠心決定再也不去那家點心店,可到時候他還是身不由己地去了。他隻好一再痛恨他自己。
這還僅僅是開始,後來諸如此類的情節反反複複,菲利普為戀愛該付出的都付出了,傾其所有,盡其所能,包括物質和精神。這是一場極其不平衡、不和諧、不可思議的愛情。菲利普對此十分清楚,但他就是不能自拔。在理智上,他清醒地知道決不該愛這樣的人,然而在感情上卻控制不了自己。他的主我管不住客我,主我在客我面前無能為力,二者的矛盾到了可怕的病态程度。
當然,我們可以說菲利普年輕幼稚,理智不健全,所以管不住自己,等将來長大了,就不再有主我與客我的矛盾了。這樣說或許有可能,但也不一定。因為我們發現,在“長大”了的成年人那裡,甚至在理智、理性高度發達的作家、思想家、精神偉人那裡,也免不了主我與客我的矛盾。請看以下兩首詩詞:
《臨江仙》(蘇轼):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觳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浣溪沙》(王國維):山寺微茫背夕曛,鳥飛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雲。 試上高峰窺浩月,偶開天眼觑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以上兩首詞中,蘇轼感慨“長恨此身(客我)非我(主我)有”,王國維感慨“可憐身(客我)是眼(主我之眼)中人”,都是在悲憫自己的身不由己,感歎主我管不了客我。本來,兩人在主觀意識中都想淩空高蹈,遠離紅塵,在沒有現實人際紛擾中尋求心靈的甯靜,人格的獨立。但是,客我身處現實的社會關系網之中,不得不為現實的切身利益而營營于世,與世沉浮。主我想控制客我而不能,這實在是人生的無奈,人人都躲不開的沉痛而悲哀的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