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儉
至今我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後期,暑假裡,幾乎每天早上都會走進錄像廳。那時正醉心于金庸武俠小說的我,混在一堆大人中看完了59集的TVB版《射雕英雄傳》(1983年)、50集的《神雕俠侶》(1983年)以及其他一些記不得名字的武俠劇。
應該說,這些劇不僅是我,也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雖然現在看來,不少棚拍的布景和特技都透着簡陋,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的确深深地打動了無數像我這樣的觀衆——黃日華演出了郭靖的憨厚,翁美玲演出了黃蓉的靈動;還有當時尚青澀的劉德華,正好有一種倔強的少年感,而陳玉蓮演小龍女自帶清冷本色,白衣飄飄,驚為天人……到今天,1983版《射雕》在豆瓣上的評分仍然高達9.2分,居于近40年來的所有18個版本之首。而1983版《神雕》也在迄今為止的13個版本的影視劇中,獲得了8分的高分,僅次于1995年TVB由古天樂主演的《神雕》。
再說個反面例子。今年,有三部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在網絡平台上映——
前兩部是1月31日的《倚天屠龍記之九陽神功》、2月3日的《倚天屠龍記之聖火雄風》,兩部的評分都在4分之下,網友紛紛吐槽“買的不是片子,而是彈幕”“導演毫無誠意,演員毫無演技,劇情毫無邏輯”“放過金庸武俠吧”……後一部是7月15日上映的《雪山飛狐之塞北寶藏》,評分6.4,勉強及格。用1.5倍速看完後,心中浮起疑惑:除了有限的幾個主人公的名字外,和金庸原著八竿子打不着呀,原著中柔弱全然不會武功的苗若蘭,電影裡不僅是武功高手,而且還一手招募了胡斐,策劃了複仇局……這讓人不禁嚴重懷疑買版權究竟是為了什麼?
從2010年開始的10多年裡,金庸小說被影視化了至少10次,評分大部分在3分至5分的不及格區間,其中還有評分低達2.5的2018版《新笑傲江湖》……鼓起勇氣看了看,果然山寨風十足,原本潇灑倜傥的令狐沖既無演技也無顔值,難道是主演帶了“礦山”進組?更安排東方不敗和藍鳳凰相愛相殺,難道編劇是魔改無上限?
新版也不是全無佳作,2017版的《射雕英雄傳》評分有8分。在我看來,能成功改編金庸小說秘訣,一曰武,二曰俠,三曰情。武是指武術招數或硬橋硬馬、拳拳到肉或輕盈華麗,美感十足,而不是一味靠慢鏡頭和電腦特效;俠是指完整到位地還原金庸在“射雕三部曲”中屢屢提及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懲強扶弱、胸懷天下的俠客氣概,而不是魔改加戲;情是男女主人公之間最強大的吸引力。金庸說:“世上最寶貴之物,乃是兩心相悅的真正情愛,絕非價值連城的寶藏。”所以男女主角之間在屏幕上絕對需要有火花,才能演出大俠筆下的童話愛情。
最後說一句,除了原汁原味的改編,如果編導有追求藝術的誠意,拿金庸小說做外殼也不是不可以。比如1993年李仁港導演的武俠劇《九陰真經》,以及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東邪西毒》(1994年)。前者請來大俠專業戶姜大衛,精湛地演出了黃藥師和愛妻的番外篇,尤其是黑白格調的片頭,堪稱金庸劇史上最美MV。後者則是借金庸人物設定,傳達各種愛而不得、愛卻錯過的遺憾和糾結,令當代都市男女心有戚戚焉。
8月31日,又一部新版《飛狐外傳》開播,真心希望這一回,劇組不要讓金庸迷們再大呼“魔改”了。
來源: 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