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與霸道,到底哪個好?這個命題要論述起來,能寫一本書。大緻地說,王道是以仁來人,霸道是以力來人。當然這個力應該是廣義的,是國力的綜合。
王道是法先王,也就是周文王、周武王。霸道是法霸主,即齊桓公、晉文公這些霸主。“法”是什麼意思呢?“法”就是取法于、學習的意思。這也是“王道”、“霸道”二詞的來曆。
周文王這些先王之道,即主要體現在儒家思想裡的“孝、敬、廉、仁、義”,叫做王道。而五霸所使用的各種求富強的辦法,主要融合在法家、縱橫家、管仲學說中,由于因為是霸主使用的,叫做霸道。
周武王
比如說,後來,齊宣王想讓孟子講一講“齊桓晉文之事”,孟子不談,因為這是霸道,這個時候齊國已經稱王了,他要談的是王道。實際上,周文王、周武王在曆史上跟五霸是一樣的,都是憑着強大的國力而成功的。談他們和談齊桓公的成功之路是沒有區别的。
但是,孟子老先生硬是造了一個王道,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成功,不是靠齊桓公的那種提高國力(當然齊桓公也已施仁),而是因為仁心廣大,仁德慈孝而成功。所以,孟子做了大量美化、改造、切削取舍周文王父子的事情,說周文王父子的成功,靠的不是五霸那種國力,而是仁,這就是王道。他希望齊宣王學這個。
孟子
其實,成功的案例就是齊桓公那一類的。而曆史上周文王父子到底是怎麼成功的?時間太遙遠,我們沒法求證了,但基本上可以揣測。他們應該也是靠着齊桓公那樣的綜合措施,實質是個“兇猛的進攻者和競争者”,從而戰敗了商王朝。孟子不讓齊宣王學這個,而是學他自己認為的那個“周文王父子”的王道。在下以為,如果哪個國君真要迷信起來去學習,隻能注定失敗。
當然,雖然我們不認為周文王、周武王就是“王道”代名詞,但也不能抹殺“王道”作為一種思想學說而存在的價值。實際上,應該是王道的仁和霸道的力并存,曆史上很多成功者都是這樣的。
齊國稱霸
五霸也不是不用仁,實際上,他們的很多行為舉措,比如滅哪個國不滅哪個國,如何在内務外交上決策,都是很維護禮法而行事的,因此才獲得了成功。而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是不用力。如果不用力,那當時能推翻商王朝而建立周朝嗎?
後來的仁政王道學說,讓周文王、周武王做了代言人,于是造成一種客觀影響,就是扭曲了周文王父子時代的真實曆史,光把他們當作大仁大善之人看,從而影響了後來人們對那段曆史真實面目的認知。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我!您的支持,是我努力創作的動力!
歡迎點贊、分享、收藏,點擊“寫評論”對本篇文章拍磚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