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雲南洱海給人的印象
雲南洱海給人的印象
更新时间:2024-12-02 09:49:54

來源:雲南日報

雲南洱海給人的印象(民族時報特别關注)1

隴川縣景頗園内的目瑙示棟

雲南洱海給人的印象(民族時報特别關注)2

隴川縣景頗族村寨附近的樹林

景頗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民族。據曆史傳說和漢文典籍記載,景頗族的來源與古代青藏高原上的氐羌人有關。景頗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盈江、隴川、芒市、瑞麗、梁河等縣(市),還有部分分布在其他地區。

景頗族是一個典型的山地民族,德宏州境内的景頗族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區,氣候條件良好,雨水充沛。景頗族群衆生活的山區到處覆蓋着綠色植被,種類豐富。即便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景頗族也長期經曆着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在這片土地上世代居住的景頗族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

自然觀:“萬物有靈”

自然觀主要指的是人們對周圍自然環境的認識。人們怎樣認識周圍的環境,就會形成對待自然的方式。景頗族對自然的認識,深刻體現在景頗族的傳統文化體系中。

“萬物有靈”是景頗族的傳統信仰中的重要思想,是景頗族先民對自然界認識的集中體現。在自然科學尚不發達的時期,人們對自然的認識較為懵懂,對各種自然現象難以給出合理的解釋,因而對神秘的自然抱以敬畏的态度,由此形成了景頗族先民對自然界的樸素認識。在“萬物有靈”的認識下,人們相信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樹木等都具有生命和靈魂。

“萬物有靈”既是景頗族先民對周圍自然環境的認識,也體現了景頗族先民與自然相處方式的重要内容。正是在這樣的認識下,人們作用于周圍自然環境的行為方式受到了一定的約束,客觀上降低了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擾動,因而能夠實現對自然生态的保護。

目瑙縱歌節與生命觀

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景頗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目瑙縱歌本身及其相關的文化要素集中體現了景頗族傳統文化。傳統的目瑙縱歌本身蘊含着人們對周圍自然環境變化和未知災害的認識,是景頗族祭祀活動中級别最高的祭典。現今,目瑙縱歌節已經成為景頗族最為盛大的傳統節日,其間深刻蘊含着祈願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生活富足、民族團結等文化内涵。

目瑙縱歌的起源在景頗族創世紀神話《目瑙齋瓦》中有記載:相傳最早時候隻有太陽宮的女兒們會跳目瑙縱歌,鳥類也從天上學會了目瑙縱歌,景頗族人民在鳥類那裡學會了跳目瑙縱歌。第一次跳過目瑙縱歌後,景頗族人民的生産和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從此,景頗族人民開始不定時,因不同的需求而舉行目瑙縱歌節,人們或為祈求富裕生活,或為祈求神靈保佑免于疾病,或慶祝戰争勝利等等。現今,随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目瑙縱歌節的意義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逐漸演變成了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團結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傳統節日。但無論是作為祭典的目瑙縱歌,還是作為盛大節日的目瑙縱歌,其間均深刻體現着景頗族人民災害預防、災害應對的思想。

目瑙示棟是目瑙縱歌節的重要标志,一般豎立在目瑙縱歌舞場中央,是舉行目瑙縱歌時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景頗族人民心目中最崇敬的塔坊。目瑙示棟由四豎二橫的長方形木闆組成,柱身和底座上繪有豐富多樣的元素,這些元素集中體現了景頗族對自然和生命的認識。目瑙示棟上有日、月,有線條和圖形,也有多種動物元素,這些元素分别排布在示棟的不同位置,蘊含着景頗族對自然和生命的認識。目瑙示棟的四立柱中,中間兩根較高的柱為雄柱,兩邊較矮的柱為雌柱。這一高一低的設計也是景頗族陰陽分明的二元哲學觀的一種體現。雄柱的頂端繪制太陽,雌柱的頂端繪有月亮。柱身的圖案為不同形制的線條,主要有螺旋蕨形線條、菱形線和弧線相交形線條、“折線”式線條等。這些線條代表的是景頗族的祖先從北到南的遷徙路線,也是目瑙縱歌舞隊的線路圖譜。示棟下部的二橫梁上繪制了豐富的元素,是景頗族對生命認識的體現。乳房圖案是景頗族對母性生殖的崇拜和認識,也是景頗族對人的身體認識的重要體現。景頗族認為孔雀和犀鳥是吉祥神聖的象征。此外,還有馬、狗、豬、牛、羊、雞等動物的圖案,這些動物元素表達了景頗族對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美好期盼。

人的生存和發展有賴于周圍自然環境,人類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對自然界的認識,這些認識或以無形的精神存在,或以有形的物質存在,景頗族的傳統文化亦如是,不論是傳統節日還是諸如目瑙示棟的文化标志,都是景頗族傳統文化的體現,集中體現着景頗族對生命和自然的認知。

傳統文化裡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存在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生物物種的減少與生命的自然進化有關,但是人類活動正在加劇地球物種滅絕的速度。近年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備受世界關注,人們開始尋求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生物多樣性保護觀念和保護行為是其中的關鍵,訴諸于傳統文化更是保護觀念和行動有效落實的有效方式。景頗族的傳統文化中蘊含着豐富的生态思想和理念,這些理念的表現形式較為多樣,體現在人們行為的諸多層面。景頗族的生态保護深刻蘊含在景頗族的傳統文化和生産生活的各方面,具體來說,景頗族在山林植被和水源保護等方面都形成了良好的傳統。

景頗族的山林保護與傳統文化具有密切的關系。景頗族大多居住在山區,周圍森林茂密,天然塑造了景頗族的生活環境,為景頗族的生産提供了良好條件。景頗族的傳統文化蘊含着豐富的對自然的認知及其獨特對待自然的方式。景頗族的傳統文化中信仰的是“萬物有靈”,過去祭祀神靈是景頗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内容。“龍尚”祭祀是一種與農業生産相關的祭祀活動,“龍尚廟”是龍尚祭祀活動的中心,在“龍尚廟”的周圍有茂密的樹林,景頗族視這些樹林為神林,神林不允許随意進入和砍伐,如有人違反相關的規定,會受到相應的懲罰。也就是說,景頗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行為中深刻蘊含着植被保護的精神内核。

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實踐,景頗族的這種植被保護的精神内核已經成為景頗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景頗族聚居區民衆對綠化設施十分重視,對于山林樹木,當地有着嚴格的保護措施,不準村民随意砍伐。在景頗族聚居區生長着大量的竹子,這些竹子是人們生活工具的重要原材料,也是住居山區景頗族民衆的“護身符”。景頗族大多聚居在山區,滑坡泥石流是當地常發的自然災害,諸如竹子等植被的大量覆蓋的存在,在預防災害和減輕災害威脅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景頗族居住的境域内分布着多條河流,水資源充沛。水,是景頗族仰敬的對象。景頗族為了祈求水神的照護,還要舉行恭祭水神的儀式。水源清潔是景頗族祭祀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龍尚祭祀活動的關鍵也在于水,在龍尚祭祀正式進行的前一天,要先去該區域的水源地,清理水源地,進而确保水源幹淨。居住在同一水源地的各個村寨的村民們也被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随意污染和破壞水源。這種水源保護的規定和意識既是對水資源的保護,也是對水源地生态系統的保護,更為水源地及相關區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了保障。

傳統文化與生态保護

景頗族醫藥知識是景頗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景頗聚居的山區森林茂密,氣候溫暖,為山區中草藥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因此,景頗族居住的山區生長着豐富的中草藥資源。而在現代醫療知識和技術普及以前,景頗族人民大部分都是在景頗族民間醫生那裡求醫問藥。景頗族醫療擁有數千年的曆史,是景頗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民族民間醫藥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

目前,景頗族傳統醫術中仍在使用的傳統藥用植物有55種,主要是蕨類植物門和被子植物門。在隴川縣景頗族聚居區實地調研的過程中也了解到,當地普通民衆也能掌握基本的藥用植物的知識,能夠使用藥用植物治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跌打損傷等疾病。景頗族對居住環境中植物知識的認識和利用,對當地居住民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景頗族的傳統醫藥知識對于民族文化的弘揚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和進步也具有重要意義。而從生物多樣性的層面來看,景頗族掌握的藥用植物種類及相關知識對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具有現實的意義。

物種滅絕是當前全球生态問題的體現,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地球生态。區域性生态文明建設呼籲地方性知識,呼籲區域生态文化。景頗族在其生存的這片土地上深刻孕育了豐富的地方性知識。地方性知識是特定地區的人們看待問題的一種方式,包含着知識系統和認識方法兩方面的内容,強調地方性的特殊價值和意義。

景頗族在長期與周圍自然環境相處的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地方性知識,在這些地方性知識中蘊含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從景頗族傳統文化看,“萬物有靈”的觀念是景頗人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從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看,景頗族對自然和生命有其特有的認知和解釋體系。從具體的山林水源保護看,景頗族原始宗教信仰活動與景頗族醫藥知識體系一道在實踐層面為植物、動物提供了保護。

作者: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高燕 整理

終審:楊燕明

責編:龐玉珍

本文來自【雲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