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真所謂是酷熱炎炎,盡管已經立秋了,很多地方的氣溫仍不見下降!
古代的夏天熱不熱呢?深夜查閱古詩集,想看看古人如何形容夏天熱;
暑旱苦熱,沒有力量驅趕暑天的炎熱,大海江河似乎都要曬幹了——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着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
屋瓦被烈日烤的火龍一般,把汗珠烤出又澆滅,沒有可以飛出塵世的翅膀,隻能忍受在蒸籠一樣的酷熱裡——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陽光把水煮成湯,此外什麼地方能清涼?掀蓬更是沒有風點,扇子上隻有汗如槳——日光煮水複成湯,此外何處能清涼?掀篷更無風半點,揮扇隻有汗如漿。
夏日炎炎的環境,樹葉也怕了這烈日,被燒卷了成一團 ,川河都快被烤幹涸了——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窗外雖下過了兩場雨,但是竹榻卻沒有一張是涼爽的。——槐窗過兩頃雨,竹榻無一張涼。
在古代,夏天可謂極其難熬,因為沒有風扇空調,沒有雪糕冷飲,古代人是這樣解暑的;
飲解暑茶是其中一種——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還有古人最愛的瓷枕,性清涼,适合消夏——雲半窗千裡月,一枕五更風。
和古人相比,我們現代人雖是幸福些!但無論古今,要是遇上熱災,給百姓造成的災難是非常嚴重的。
古籍中對熱旱災都有對應的記載。《續天津縣志》記載:“五月苦熱,土石皆焦,桅頂流金,人多熱死。”《高邑縣志》載:“五月廿八至六月初六日薰熱難當,牆壁重陰亦炎如火灼,日中鉛錫銷化,人多渴死。”
其實古代的熱災是百年或幾十年一遇的,而今我們似乎愈來愈感“酷暑難耐”,甚至會覺得“夏日可畏”!
而科技革命讓我們享受繁榮和便利,同時也會讓環境大受影響,這也正是人類目前所面臨的兩難窘境。
氣溫的變化和全球變暖有關系,人類的生存環境,不止是嘴上說說,必須得到重視了!
——曉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