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闆橋一生擅畫“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要做“千秋不變之人”。衆所周知,鄭闆橋一生剛直不阿,愛民如子,人稱詩書畫三絕。他的一生更有“難得糊塗”名言流傳至今,還有多篇精美詩句為衆人喜愛,而他一生親曆的故事也令人贊歎不已。我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則,希望能給喜愛奇石的您一些小啟示,來完善我們賞石玩石之路。
美石欣賞
說到賞石玩石,首先要愛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朋友都知道鄭闆橋一生愛竹,愛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個石癡。“頑 然一塊石,卧此苔階碧,雨露亦不知,霜雪已不識......但問石先生,先生俱記得?”前有唐朝白居易以石為友,後有宋朝米芾拜石為兄,到了清朝鄭闆橋則稱石為先生。這就是石癡,隻有酷愛奇石,才可能與石對話,交流心聲。正如他所說:非我愛竹石,即竹石亦愛我也。
闆橋自畫像
達則兼濟天下。鄭闆橋在雍縣任職時,當地多年發生旱蝗水災,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鄭闆橋于是一面向朝廷請求赈濟,一面責令城中富商大戶施粥放飯給老百姓,同時毅然打開官倉放糧,前後救活上萬民衆。真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因為觸碰了豪紳們的利益,他受到了彈劾,于是憤然辭官。
鄭闆橋的竹石圖
窮則獨善其身。鄭闆橋辭官後,到揚州賣畫為生。正如上面畫中提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nang)橐(tuo)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他抛棄了古代文人的清高虛僞,不像有些文人遮遮掩掩,他大大方方明碼标價:“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鬥方5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體倦,亦不能陪諸君作無益語言也。”他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的賣畫,以賣畫養生。
鄭闆橋的竹石圖
這個故事對我們玩奇石的人很有借鑒作用,以石養石,以藏養藏,抛卻虛榮,是完全有必要的。收藏的石頭多了就有必要賣出去一部分,既能減輕經濟壓力,還能減輕收藏清理保養的壓力。盡量減少普品奇石,留下精品珍品繼續收藏。每一塊石頭都來之不易,每一份勞動都值得尊重,每一份勞動都應該有價值體現。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不然的話越積越多,恐怕家裡庭院都堆積得滿滿當當的。
鄭闆橋的竹石圖
鄭闆橋一生正直,不向權貴和惡勢力低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更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玩石賞石本是一件高雅的事情,我認為不能為了一點虛利,去作假售假,喪失做人的基本原則。做人要有自己的骨氣,既要求财,還要有德。我堅持隻玩原石,對于做假的雕品奇石一概拒之門外。
鄭闆橋的竹石圖
玩石要善于悟石,米芾在之前對太湖石和靈璧石提出了瘦漏透皺的賞石原則,鄭闆橋在米芾的基礎上又補充了一點就是醜,這裡的醜不是醜陋的意思,而是奇特雄壯的意思。對我們現代玩石人來說很有啟示。玩石不是别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自己要通過仔細觀察,從中悟到新的東西,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不能一味地随大流人雲亦雲。
鄭闆橋的竹石圖
鄭闆橋先生留下的名言:難得糊塗,也給後人很多啟示。這四個字是他的為官之道和人生之路的自況,富含人生哲理,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據說有一年鄭闆橋到山東萊州遊玩,因為太過開心竟然玩到天黑,無奈隻好借宿于一處山裡人家。這家主人談吐不凡,自稱糊塗老人。鄭闆橋發現他家屋子中間有一方飯桌大小的石硯,石質非常好。鄭闆橋本是愛石之人,便仔細摩挲觀賞。主人見狀就請鄭闆橋題字,鄭闆橋察言觀色知道這個主人不是凡夫,就欣然提筆寫下難得糊塗四個大字。
鄭闆橋真迹
寫完後,硯台上還留有很大空地,鄭闆橋就讓主人寫一段跋(ba)語。屋主于是寫了“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寶貴之門也。”闆橋心細,見到主人拿出的方形印章上有一行字: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立馬明白這是一位隐退的官員。他略一思索,又補上了一段話:“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于是二人擊掌大笑惺惺相惜。
鄭闆橋吃虧是福真迹
鄭闆橋流傳的名言除了難得糊塗還有一句吃虧是福,這兩句話相輔相成,是人生至理。我們玩石人更應該讓利于人,這樣友情才能長久,不能锱铢必較,否則就沒了朋友,更會斷送了長久的生意。我在這裡要感謝石友們對我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感謝頭條好友的關愛,沒有你們,就沒有我的現在和将來的發展。鄭闆橋老先生一生風骨,将蘭花青竹奇石的品格融于一身,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我是石癡惠子,弘揚我國玉石奇石文化,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留意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