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微信群太多很煩,但是微信為什麼不像QQ一樣使用群助手功能呢?筆者對這個問題展開思考,将其思考總結成文,與大家分享,歡迎交流。
今天看到“設計的威嚴”公衆号介紹微信為什麼不做群聊助手,作者的分析如下:
随着用戶使用微信越來越多。微信群也越來越多,好多群的信息對用戶并不重要,消息對話框被各種群消息占領。
微信沒有做微信群聊助手,将不重要的群給收納起來,減少無用群的幹擾。
産品設計應該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用戶層面,一個是産品層面。用戶覺得可以将不重要的群收起,對于用戶來說方便;但是收起後,後果就是用戶打開群的頻率驟降,群的活躍度嚴重下降。
QQ做了這個功能的後果就是群活躍度變低,微信如果去做這個功能就是步qq的後塵。
我覺得作者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主要兩個原因:
- 如果QQ群活躍度因為群助手而降低了,為什麼QQ不撤掉這個功能?
- 如果微信群太多太煩,用戶可能會不堪其擾,會直接退群,這樣對活躍度影響更大。所以,微信不做群助手不是怕降低活躍度。
微信不設置群聊助手是因為不鼓勵用戶加入很多微信群,底層邏輯跟微信限制隻能加5k好友是一樣的,一味滿足用戶的訴求會讓産品變得不健康。
微信為什麼不做群助手?
反過來想,如果做了群助手,會有什麼影響?
用戶層面分析一旦有更好的群管理工具,用戶加群的顧慮就會降低,會導緻用戶大量加群,即使是對自己沒有質量的群,因為人類總是“貪多”的。
加入太多群會導緻兩個問題:
加大用戶使用産品的壓力,因為群太多了,要花更多時間去參與群活動,但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如果忙不過來,就會形成心理焦慮感,甚至會影響到生活節奏,這樣可能會增加對産品的恐懼感;
降低了用戶的效率,如果群太多,想找到自己想要的群就會變得沒那麼簡單,這樣跟小龍對工具的價值定義相沖突的,工具應該是提高效率的。
産品層面分析群等同于一個微型組織,在這個組織裡既有參與者,也有組織者。如果一個組織裡加入了太多非目标用戶,會導緻整個組織管理成本非常大,同時也很難形成組織獨有的氛圍。
因為有了群助手,吃瓜群衆加群的顧慮就會降低,會更容易加入到群裡。這樣一開始的确會讓微信群快速膨脹起來,但馬上就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這些人怎麼能玩到一塊去?
假設群裡有幾百人,但大家都把群放到群助手裡了,平時無論群主在群裡怎麼叫嚷,都沒人理他。這時候群主就面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怎樣提高群活躍度。
這樣無疑加重了群管理員的運營成本,從而使群主在創群之前會變得更慎重。因為他要考慮怎麼維護和運營好群,否則這群就是死群,對他來說就是一次失敗的行為,接受失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如果創群變成了一件要很慎重的事情,那麼從源頭上就注定群是一種小衆工具了,這是對“群”功能一種莫大的傷害。
為什麼QQ能用群助手?雖然都是群功能,但用在不同産品上會有不一樣的功效。為什麼QQ不怕用戶加很多群,而微信怕呢?
因為兩者的用戶群體不一樣,微信覆蓋的用戶群更廣,而且使用者更偏成人點,QQ主打群體集中在年輕人。
年輕人有兩大特質:有大量的時間和喜新厭舊。
年輕人的QQ群更多,是随興趣和沖動而建立起來的,渴望交流的年輕人會樂此不疲滴參與社交活動中,一旦玩膩了,就會随時撤離。青春總是充滿了荷爾蒙的味道,而且年輕人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維護群運營,能在人群中做最靓的崽崽本身就是件驕傲的事情。
所以,QQ鼓勵用戶去加入大量的群,去跟更多人産生互動,在互動中碰撞出青春的味道。玩得越開心,用戶越離不開QQ,從可以搜索号碼找到QQ群也說明了這一點。
但成人的社交不是以娛樂為主的,更多的是戴着面具的利益社交,這時候社群就是一種束縛,一種牽絆,是一種社交人格。
微信成為了全民工具,沉澱了熟人社交,但同時也形成了巨大的社交壓力,這也是為什麼要逃離微信的理由。
最後引用張小龍的2019微信公開課的原話來結束全文。
其實當時來說,通過手機通訊錄獲得好友是更好的一種方式,因為它很直接,并且可以從裡面挑選一些真正的好友。但我們不能這樣做,隻好說從QQ的好友通訊錄裡面挑選好友。但我們并不希望它成為第二個QQ,我們隻把它當成一個好友來源,用戶可以從QQ好友裡面挑選這個好友過來成為自己微信好友。
我特别慶幸當時我們做了幾個現在看起來很正确的決定:第一個是我們沒有批量導入某些好友,包括手機通訊錄或者QQ的好友,沒有導入關系,而是通過用戶自己手動地一個個挑選;第二個是我們沒有在一個産品還沒有驗證它能夠産生自然增長時,就去推廣它。
這兩個事情做對以後,雖然這個時間會花得長一點,但是這樣使得它真正開始起飛的時候是很健康的。
#相關閱讀#
如何用階級制度解釋QQ用戶成長體系?
QQ秀的涅盤重生,值得所有PM駐足觀看
深度解讀QQ秀,為你洞察虛拟形象背後的人性
QQ商業化,如何實現從0到1的破局?
本文由 @ 青山道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