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港商業中心的修繕保護街區——今潮8弄 圖片來自網絡
記得小時候上學時,有個新學期開學,班上來了一個是個年紀比我們稍長的“留級生”,老師特地囑咐:我們班來了一個新同學,大家好好相處,他的名字叫“姜善宇”,沒等老師說完,引起一陣哄笑,有調皮的同學說:“好,僵山芋”,那個同學怯生生地看着大家,也很無奈。我為該同學還抱過不平,但是,有什麼辦法?這個綽号還是留下了。這位善宇同學後來怎樣,幾十年也沒有聯系過,不知他後來的人生境遇如何,很是想念。
那件事情給了我一個認知,就是起名字要再三斟酌,不得馬虎。因為中國人講究諧音,這種修辭方法在社會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不獨是新生兒起名,同樣對于小區、構築物的命名都馬虎不得。一是它受到字義的限制,即用諧音字時必須用一些帶有美好意義的文字;二是要避免帶有不吉諧音的文字搭配;當然還有第三,就是名字起好後要用普通話讀一遍,更要用當地方言來讀一遍,看看是否會産生歧義,我杜撰了一個詞,叫起名的“方言讀”原則,不知是否成立?向大家請教。
最近聽說滬上虹口建設了一個“城市會客廳”——“今潮8弄”,對于上海出現任何“新地标”,我們都樂見其成,人民城市人民建嘛,從新聞報道裡得知,“今潮8弄”坐落在四川北路和海甯路交界處,是“虹口區濱港商業中心的修繕保護街區”,面積1.5萬平方米,包括8條裡弄、60幢石庫門房子和多幢優秀百年曆史建築,其中,既有百年精緻豪宅“颍川寄廬”,也有見證曆史變遷的石庫門弄堂社區“公益坊”,融彙中西的“扆虹園”等優秀曆史保護建築。規模與氣派很不小哩,很是讓我等平頭百姓喜出望外。
值得商榷的是“今潮8弄”這個名字本身,原諒我的淺陋,這個名字還是經不起“方言讀”原則的考量,倘若用上海話來讀,就是“今朝勿弄”“今朝白弄”,味道就很不同了,尊貴的主事者是不是在起名時,是否也能從“方言讀”的角度讀一讀呢?試想一下,城市會客廳建得即使再富麗堂皇,這個有礙方言起意的名字,恐怕會影響市民群衆前來觀賞、購物或者談事情的熱情。
起名的諧音問題,不僅考慮文字的音韻學,考慮普通話的讀音,還要考慮本地市民群衆方言的讀音,即盡可能不要産生歧義。過去廣東生意場上的人在安排宴席時,往往上一道“發菜”,寓意“越吃越發”。不少商店的名稱為“金利來”,以圖生意興隆、财源滾滾。許多酒家把“發菜炖豬蹄”叫做“發财到手”;上海人的起名也很重視諧音,1932年,南浔商人顧聯承投資七十萬兩白銀,購靜安寺地營建Paramount Hall,并以諧音取名“百樂門”,名字起得很響亮,象征“百年歡樂”之“門”,也開啟了一個精彩的時代,這裡也成為海派文化的窗口之一,它刮起了一陣時尚摩登的香風,無數人透過它看見了别樣的生活方式。
對一幢幢構築物,抑或一個社區,起名應該很慎重,它的名字,作為一個文化印記,不僅刻在社區的門楣上,何嘗不是同時镌刻在人們的心裡,一旦鑄就,傳播開來,傳之後世,影響很大的,因此起個什麼名字?應該是細細費思量的。最好還是從本地的土地記憶與曆史記憶中去尋覓更合适的辭藻。
諧音是存在于各種語言中的共同現象,但在漢語中尤為突出。它存在于漢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漢民族的文化傳統緊密相連,諧音大量存在于民俗的衣食住行、節日、禮儀和婚喪嫁娶等諸多方面,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趨吉避害的民族心理,深深地烙上了悠久而又豐富多彩的文化印記,不可不察,也不能忽視了“方言讀”。
2022年9月7日 于滬上“凝風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