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米三升
晉江超級IP、趙麗穎婚前最後一部劇、夫妻檔在線撒糖、新晉流量大咖朱一龍加持、《琅琊榜》黃金制作團隊……
可以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下文簡稱《知否》)這部劇,是頂着現象級劇王的期待播出的。
但除了等待已久的原著粉和演員粉之外,大部分路人對《知否》的第一個深刻印象,居然是病句。
話題閱讀量已超過2億,網友吐槽這是《高考語文錯題集》。
《知否》的語病到底多難忍?
《知否》台詞的語病,多到令人發指。
“招待不周”說成“款待不周”,是為了立體呈現大娘的二愣子人設嗎?
男一把“繼承家業”說成“繼承大統”竟然沒被皇家治罪,主角光環護體也太成功了。
女主母親對女主說“你大姐姐娘家勢大”,大姐姐娘家跟女主娘家不是同一個嗎?
還有什麼“手上的掌上明珠”“侍寵不驕”“滿城文武”“五十萬兩餘嫁妝”“聽過一些耳聞”,這到底是讓人看電視呢,還是大家一起改語病呢?
意思是手掌上還有一隻拿着明珠的手掌?不能細想。
詩詞典故也用得一塌糊塗。
在一場戲中,男二想起女主,深情款款地吟詩:“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這兩句出自《白頭吟》,的确是說愛情或者美人高潔無瑕的句子,可問題在于,這詩的後兩句是“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啊!
人家卓文君寫給司馬相如的分手信,竟然拿來表相思意,真是活該你娶不到女主了。
這裡應該是“你大姐姐外祖家勢大”。
盛老夫人,就算不是您親生的,叫“官人”也不好吧?
不難看出,編劇想要在台詞上盡可能貼近宋朝的用語習慣,營造複古的文化氣質,無奈成果卻一言難盡。這部劇的制作團隊以嚴謹認真聞名,号稱影視界的“處女座”,但這些氣死語文老師的台詞,不見嚴謹,反顯沙雕。
在粉絲心中,這部劇是對标《紅樓夢》的,是影視版《清明上河圖》。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粉絲們可能還是需要先冷靜一點。
獨個兒一個人,是什麼沙雕文法?
出現這麼多台詞問題,也許是編劇能力有不足,也許是演員臨場發揮忽視了細節,但總的來說,制作方沒有及時審核修正,是對觀衆的不尊重。
劇組那麼多人,怎麼會沒人意識到這些初中語文級别的台詞謬誤?拍攝制作的時候不上心,非要等到上熱搜了才改,也許是本屆網友的文化程度超出制作團隊的預期吧。
爆出熱搜之後,該劇導演表示承認錯誤并改正。但有了污點的口碑,想要修複怕是沒那麼容易。
“小女”是稱呼自己女兒的,稱呼别人女兒請用“令愛”“令千金”。
從目前播出的劇集來看,《知否》當然也有閃光點,比如劇情吸引人,對原著中穿越元素的處理也較為合理,沒有IP改編劇普遍存在的生搬硬套的問題。
此外,劇中服化道等細節也很用心,宅院、家具、衣衫都比較貼近宋朝審美特征,做舊感也使得生活細節更為飽滿,還有對點茶等宋代生活習慣的還原等,都算是在目前影視劇中難得一見的優點。對此觀衆也很買賬,怎奈時不時出現的尴尬台詞,把一手好牌打亂了。
演員朱一龍在劇中微微一笑,粉絲都願意沖到豆瓣打一百顆星。
古裝劇最缺的,是語文老師
《知否》并不是唯一一部因為台詞陷入群嘲窘境的電視劇,相比其它更蹩腳的錯誤,《知否》的表現還算不錯的。
香港人說話喜歡中英文夾雜,演古裝劇的時候,居然也講起了英文。在TVB古裝劇《十兄弟》中就有一句神台詞:“賞月喝糖水,那麼遲才call我們?”
TVB經典劇《帝女花》中,陳豪飾演的崇祯皇帝也對手下說:“幫朕再check下各地各省有無人欠稅。”成為全城笑談。
《帝女花》劇照。
内地的古裝劇,同樣漏洞百出。《精忠嶽飛》一劇中,蜈蚣山二當家說道:“難道嶽飛還會什麼隐身術,像孫猴子一樣變沒了?”
在嶽飛的時代,寫《西遊記》的吳承恩還沒出生,二當家竟然就文體兩開花,預先知道了七十二變。
這部劇裡還有一句台詞是“拿五兩銀子去買隻雞吃”,而據考證,宋朝一兩銀子可買到四到八石大米,一石相當于66公斤,這麼一算,要五兩銀子的雞怕得是個仙雞。
《精忠嶽飛》出現四野戰區地圖。
除了台詞,這兩年的影視劇名稱也備受诟病。
拿《知否》來說,名稱來自李清照的《如夢令》,據說作者是看中了李清照早年悠閑生活的狀态,用來表達女主的人生理想。
但是,劇中的女主是庶出,生活艱難,費神費力才逆襲成了宅鬥冠軍,竟然還有空閑時間用來培養這般傷春悲秋的文藝氣質,總感覺哪裡不對。
李清照都不同意。
此外,還有《寂寞空庭春欲晚》《花謝花飛花滿天》《海棠經雨胭脂透》,這一類直接用詩詞原句的,算是名人名言派;以《香蜜沉沉燼如霜》、《人間至味是清歡》為代表的,算是創作派和再創作派。
不管跟劇情有沒有關系,不管語義有沒有問題,仿佛隻要劇名湊夠七個字,格調立馬上升幾個檔次。
可觀衆們表示,很感謝劇方有一顆弘揚詩詞文化的拳拳之心,但你們是不是對詩詞文化有什麼誤會?
忍不住想起音樂平台上紅極一時的"不夠古風曹雪芹,病句連篇宋紅樓",與影視劇的詩詞黨倒是異曲同工呢。
到底是拍片人的水準低了,還是觀衆的要求低了?
也有粉絲力争,說這些小毛病無傷大雅,是杠精太較真。
可是,一部流量大劇,必然有着收割不同年齡段觀衆的野心。這些“看起來很有文化”的劇,傳播得越廣,就越有可能被當成“真的很有文化“。
《知否》的優點應該承認,但規避硬傷隻講硬核,隻能叫尬吹。一部被粉絲誇成“宋朝版紅樓夢”的劇,總該有點超越底線的自覺。
《知否》能在豆瓣拿下7.6分,在國産劇中也算是口碑之作了。
其實,我們是能有好劇的
影視劇亂象令劇迷灰心,甚至對國産劇完全失去熱情。但其實,我們也是能有好劇的。
與《知否》同樣由正午陽光出品的《琅琊榜》,評分就高達9.2,至今仍出現在各種好劇盤點榜單上。
就拿台詞來說,2000年《大明宮詞》中,莎士比亞詩篇般的台詞在恢弘的大唐背景中産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2006年的《武林外傳》,一直有經典台詞的截圖在江湖上流傳。
《武林外傳》劇照。
再怎麼說,把劇本寫好是編劇最基本的職業要求。從前,速度很慢,技術很爛,拍戲隻能靠好本子好演員好導演。如今,投資很高,宣傳很好,資源很多,可戲卻沒那麼好看。
在《武林外傳》裡,郭芙蓉講過一個段子:“我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明理,隻要把理弄通了,這書讀不讀都無所謂的。”
對今天的編劇來說,他們完全有理由覺得:“讀書是為了寫好劇本賺錢,但如果不讀書也可以寫劇本賺錢,這書讀不讀都無所謂的。”很多編劇就是這麼幹的。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