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上的便便去哪兒了?火車的水從哪裡來?為什麼一到晚上,乘車員要拉窗簾?火車上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大家對火車最早的印象可能是小時候常坐的綠皮火車,車廂裡嘈雜的人聲,泡面的味道,以及汗味混雜的各種怪味,坐過一次就終身難忘。甚至很多人認為,綠皮火車之所以氣味難聞,是因為衛生間的馬桶是空的,直通鐵軌。那時的人們排便直接排到了火車外面的地上,味道也串到車廂中。
這個說法有一定依據,當年的火車是沒有馬桶的,都是蹲坑,站在上面通過洞口仔細看,甚至能看到外面移動的鐵軌。
這是一段漫長的有味道的曆史,當時科技不發達,文明意識不強烈,這些衛生問題沒有引起重視。而且由于火車是高速前進的,當便便被排到空中,在極短時間内,因為高氣壓,便便早就被分解和消散到鐵軌周圍了,所以并沒有人覺得這種做法不妥。
直到後來人們意識到,這種做法不僅使得環境受到污染,還會影響鐵軌周邊居民的生活空氣質量。而且這些糞便日久天長會慢慢腐蝕鐵軌,增加了鐵軌的維修次數。更要命的是,這種方式很容易發生病毒傳播,如果在流行病集中爆發的時期,就十分令人擔憂了。
于是從2000年開始,鐵路部門對火車的衛生間做出了集中整改,安裝上了真空集便器,并采用坐便器代替蹲坑。有了真空集便器存放排洩物,避免了排洩物對環境的直接污染。
真空集便器是什麼工作原理?具體來說,真空集便器裡有一個渦輪,當開啟的時候,渦輪通過高速旋轉,瞬間使管道内的氣壓減小,與外面形成一個壓強差,将外面的糞便擠壓進管道内部,再進入污物箱。這樣,隻用少量的水清洗管道即可。
真空集便器的工作流程是,當按沖洗按鈕,沖水開始,真空發生器在中間污物箱内産生真空。同時,污物箱打開閥門吸入污物和水,再關閉閥門。等火車到站後,職業的排污人将一根很粗的導管導入污物箱的接口,将污物通過機器高壓的方式,轉移到收集污物的車内。
一個火車站一天要接收多少糞便?據統計,像貴陽這樣的城市,所有車站一天的吸污量是5噸以上,如果是北京和上海,可能會是這個數字的幾倍甚至十倍。這麼多的糞便,通常不會直接扔掉,而是通過一些循環廢物利用系統,轉化成有機肥料,用于種植樹木花草和農作物,總之實現了“變廢為寶”。相比從前将糞便四處抛灑,這個方法即環保,又充分利用了資源。
現在終于知道火車和高鐵變得幹淨沒味道,全是真空集便器處理了糞便的功勞。那麼,火車一趟乘坐那麼多人,這些人喝的水,是從哪兒來的?該不會像家裡的純淨水桶一樣,一桶桶搬上車吧?那得耗費多少人力。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火車車廂的車頂。每節車廂的車頂,都安裝了一個蓄水箱。僅僅一個車廂的水箱儲水量,就夠這節車廂的乘客使用至少10個小時。因此,在火車上,不用擔心水不夠用。
但是問題是,如果水用完了怎麼辦?真的靠工人扛上來嗎?那倒不至于。其實大部分火車站現在都會修水井,火車到站後,專門的職業水工就帶着一根大水管接到車廂的蓄水箱上,隻要一分鐘,就可以從水井往蓄水箱抽滿水。
聽上去很簡單,可是對于水工來說并不容易。一列火車,通常有18-20節車廂,從車頭走到車尾,是一段相當長的距離。而這根大水管是橡膠做的,通常重達50斤。一個水工給一列火車裝滿水可能隻花上半小時到一小時,可是要走500米左右。像廣州和深圳這樣的地方,漫長的夏季和高溫下作業,水工還沒有裝滿一車水,整個人都已被汗水浸濕透了。
而且如果遇上兩邊都有列車,水工能行走的寬度不超過3米,有時列車行駛的強風對他們造成幹擾。雖然他們受過專業訓練,知道列車移動時,自己得站住不動,不然就有被列車刮走的風險,但是長期在這種危險下進行作業,需要的體能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是很強的。
一名水工一天要給多少列車裝水呢?據統計,平均一個水工一天要給600節車廂裝水,行走路程超過6公裡。
可以看到,我們雖然在乘車時覺得喝水管夠,用水也沒問題,但其實背後都是無數人的艱辛與心血。我們要珍惜水源的來之不易。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火車上的水和自來水一樣經過消毒殺菌處理,但是,仍然是生水,如果要飲用,一定隻能喝開水箱的開水。
我們揭開了火車之水從哪兒來的謎底,那麼乘車員為什麼總在夜晚降臨時,馬上拉上窗簾呢?
這個問題并不複雜,拉窗簾的第一個原因,主要考慮乘客們的睡眠質量。夜間很多人都休息了,尤其是卧鋪間,如果被外面的燈光照射,會打擾乘客的休息。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保證乘客的安全。很多偷盜行動都發生在晚上,尤其是以前的綠皮火車,這樣的事情很多。《天下無賊》的兩個打劫人白天都敢行動,更别說晚上了。拉上窗簾,外面的小偷和盜賊就看不到車裡的情況,而且如果車上有小偷,拉上窗簾,關上燈,也會阻止他們作案。
第三個原因是為了給鐵軌周圍的居民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要不然車廂内的燈光反射出去,也會影響到周圍居民的睡眠和生活。
火車處理糞便、提供水源和乘車員拉窗簾,這些我們忽略的細節,往往背後隐藏了很多人的辛苦與付出,也記錄了社會發展的變遷。
,